历史复习的技巧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112828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复习的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复习的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复习的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复习的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复习的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复习的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复习的技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复习的技巧首先要把历史学科学好(基点) 复习的过程即梳理知识的过程,把已学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的过程;考察的是有内在联系的知识,重视掌握基础知识(概念、原理、事实)和基本能力(方法、技能、思路),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认真复习一些专题性的讲座 自己要认真的处理好,掌握好各种关系:科内综合与科间综合的关系,以科内综合为主,科间综合为辅;双基与能力的关系,双基是前提,能力是归宿,应立足基础,切实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学科知识与时政热点的关系,实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要着重知识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进行历史科复习时还应要抓好三个联系:注意学科内的联系(纵向联系、横向联系);

2、历史科与地理科、政治科的联系;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历史科必须复习三轮:第一轮全面系统复习,扎扎实实打基础;第二轮专题复习,从新的角度组合知识,力求融会贯通;第三轮模拟考试,查缺补漏,强化训练 第一轮应进行单元复习,视野更开阔,仍要扎扎实实打基础,但要适当加快速度,突出主干,适当关照非重点。 第二轮要强化专题复习,一定要在每一专题之下精心设计子专题,要以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专题复习,既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又不要把知识点搞得过细。 前两轮的复习都以历史学科为基点; 自己在历史复习过程中必须始终抓好三个着力点 着力点(1)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

3、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准确记忆基本史实:要明确记忆目标;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网络化。 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去认识历史。 强化专题史复习,融会贯通,形成主干(突出重点,适当关照非重点)。例如: 附录:具体来说: 中国古代史:从宏观角度把握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主要特点;明清时期的大逆转 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 中国近代史后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创建新中国的基本历程 中国现代史:社

4、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现代化是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总纲:世界近代史部分要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怎样形成的;世界现代史部分要注意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以三个体系、两次大战为主干)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 中外历史的比较与联系 着力点(2)学好基本理论,初步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方法,提高理论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初步理解和运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应包括: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生产力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包括两个要点:一是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

5、基础,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二是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实践标准。所谓实践标准,就是要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一要贴近史实,接近科学;二要实事求是,不囿于某些非科学的结论;三要具体分析,避免绝对化。 微观研究与宏观认识相结合。微观主要指具体史实,分析、评价历史现象时只会就事论事仍属微观;宏观主要指一个时代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主要矛盾、主要特征和根本的发展趋势。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一方面宏观认识必立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没有宏观认识,仅仅是就事论事,决难做出正确的结论,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首先要认识到文明演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纲;其次要认识到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与文明所取得的巨大进步相比仍然是微小的。 阶级和阶级斗争。 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初步理解和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应包括: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现象和本质;偶然性与必然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 着力点(3)掌握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重视解题能力的训练,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平时复习,练习做题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抓住一些解题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