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07056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1.“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孔子认为人性道德的至高境界是达到A. 仁B. 礼C. 孝D. 忠【答案】A【解析】【详解】“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学说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孔子一切道德的总汇,故A项正确;礼是维护西周时期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忠孝都是孔子主张伦理道德的要求,不是最高境界,故C和D项错误。【点睛】孔子思想体现2.成语“相濡以沫”出自于先秦某思想家的著作。

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体现了该派思想自由洒脱的特征,该思想流派在政治上主张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D.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道家庄子的思想,体现了该派思想自由洒脱的特征;结合选项可知,D项为道家“小国寡民”的思想,符合设问要求,D项正确。A项为法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故错误。B项是儒家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与材料不符,故错误。C项为墨子尚贤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不符,故错误。3.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

3、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 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B. “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C. 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D. 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材料解释了“春秋笔法”的含义,并举例说明,最后阐述了儒家对史书的看法,即史书的批判和教化功能。根据“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说明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批判和教化功能,故D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对君主的批判

4、,没有体现维护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得知“春秋笔法”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反而不利于历史纪录的客观性,故B错误;奠定我国古代正史编撰体制的是史记,而非春秋,故C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 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 都体现“礼”、“法”并用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儒家思想更重视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但

5、强调贵贱有序,排除A;道家思想更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儒家强调人与人的和谐,法家强调人与法的和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故选C;儒家主张“礼”、“法”并用,排除D。5.董仲舒提出“天,仁也”,“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他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为了A. 树立君主权威B. 宣扬“君权神授”C. 提高儒家地位D. 制约绝对君权【答案】D【解析】【详解】董仲舒把汉代思想家总结的秦亡教训和儒家所主张的仁义提升和放大到宇宙论的层次上,这主要是为了制约绝对君权,以更好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中目的是限制君权,不是树立君主权威,故A项错误;“君权神授”是神化皇权,故B项错误;材料目的

6、是对君权限制,不是提高儒学地位,故项错误。6.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汉宋中医A. 理念发生根本变化B. 深受主流思想影晌C. 具有强烈迷信色彩D. 主要关注人的品行【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把方剂命名为”“出现了方剂名”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中医方剂名的变化,与“理念变化”无关,故A项排除;据“汉代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到“宋代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可得出其药剂名称的变化深受主流思想影响,故B项正确;汉代的药剂名称体现了迷信,与宋代的信息不合,故

7、C项排除;主要关注人的品行有一定表现,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一方面需要注意药剂名称的变化,另一方面需要关注时代背景,综合分析得出深受主流思想的影响。7.董仲舒说“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该言论体现出的思想包括仁政工商皆本天人感应无为而治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论述了上天给予天子权力应该善待百姓,否则必然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属于奉劝天子不要实行暴政的仁政和天人感应思想,故符合;工商皆本是明末起初黄宗羲的经济思想,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

8、反思,排除;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主张清静自守,排除。故选组合,排除ABD,选C。8.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9

9、.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 树立理学统治地位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 修身养性,提高修养 D. 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根本出发点”,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正是因为其适应了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因此D符合题意。ABD三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符合根本出发点的说法。考点:宋明理学点评:目的类选择题:“目的”是指当时人们在进行某一历史活动时想要达到的境地或希图得到的结果。

10、目的或目标可能是多样性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主要目的”。目的还有近期和长远之分,一般将近期而明显的目的称为“直接目的”,将终极的、实质性的目的称为“根本目的”。例如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其直接目的是分割王国的封地,而根本目的则是解决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问题,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分析根本目的要求作深入的理性思考,因为它往往反映了我们的历史认识,提示的是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10.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影响,作者认为其A. 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和

11、普及B. 促进了儒学的政治化C.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D.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答案】A【解析】朱熹的思想吧三纲五常上升到天理角度,实现儒学的世俗化,材料“朱熹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以看出,朱熹的贡献是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故A正确;政治化、哲学化和宗教化均不是材料反映主旨,排除。11.“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要力行其所己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材料所强调的观点是A. 格物致知B. 经世致用C. 知行合一D. 明道救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

12、,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可知要贯通,必须要花功夫,格一物,需由近及远,层层而进,体现了宋明时期二程和朱熹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故A项正确;经世致用是由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形成,主张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题干中未涉及到社会现实问题,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明中期思想家王阳明提出,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与题干探究事物无关,故C项错误;明道救世是顾炎武的思想,明道就是明白道理,救世就是要对社会有贡献,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12.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

13、解释正确的是A.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 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中孟子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之所以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是希望统治者能够调整统治策略实行仁政,根本上还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应该排除;C项中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受到汉武帝重视,使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应该排除;D项不符合董仲舒主张提出的时代,因为当时汉朝是政治统一而非社会转型期故也应排除;根据“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

14、反映”的哲学原理B项正确,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考点: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的理解。点评: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认识明清之际儒学的出现。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其思想也尚未突破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因而也不可能像西方启蒙思想一样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虽对当时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但还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13.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A. 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B. 指南针西

15、方文明的引擎C. 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D. 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A项造纸术推动欧洲文化的发展。B项指南针迎来了地理大发现。D项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C。14.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草书把书法的写意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楚辞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是汉字中最具艺术特点的字体。中国文人画是集“画”“书”“印”于一体的艺术。“同光”指清朝的同治帝与光绪帝的合称,十三绝是指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的文学的基础,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