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中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0048440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阅读中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阅读中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阅读中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阅读中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阅读中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阅读中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阅读中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 刘菊兰一、一份调查引发的思考:引言: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本人在网络上浏览时,被一则调查报告所吸引:中段学生正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经调查发现有80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单调死板,难以表达真情实感。6、没有基本的写作技巧。7、家长不重视,不会指导或指导方式不正确。8、教师没有

2、足够的时间指导作文,并且缺乏一定的指导技巧。看了这则报告,我回想自己从教小学中高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与同事讨论、交流,小结来自教学一线老师的一些思考: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中我们的同行们也十分注意“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但实践中仍然发现,有的学生读了很多书,也按老师的要求摘抄了很多好词佳句,然而他们写作文却仍旧下笔无神,问题出在哪里呢?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重要的是要立足文本,积累语言,积极仿写,做到“读写互动,以写促读”,使阅读成果转化为写作能力。下面我就谈谈几点浅见:一、立足文本,学习阅读方法,积累规范、丰富的语言。新课标指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

3、维”。怎样积累语言呢?做法是让学生“熟诵、博览、善闻、细察、多说、常写”等,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在课内。重视阅读教学,积累阅读方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在不同信息、文本立意、视角的沟通和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因此教师必须抓好课内阅读教学,注重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为课外阅读提供保障,以课内带动课外,而不应厚此薄彼。1)善用教材,积累词句。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作的

4、例子,舍近求远,岂不可叹可惜?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每一类作品,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了解相关文体知识,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正如人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获取知识的方法比过程更为重要;我们应牢记,立足文本,通过一遍遍不同目的不同形式读,让学生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让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须知,关注文本的语言象是语文学科的应有之义!如蒲公英一课对“ABB”“ABCC”的词语积累。我主要让学生从文本中将“ABCC”的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波光粼粼”找出来再读读的情况下,让他们自由说说“喜气洋洋”“小心翼翼”“神采奕奕”等,并让学生将积累的自己喜欢的词语及时写在课本上,鼓励他们积

5、极地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去。2)立足文本,注重语言实践。新课标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课堂中从词语的理解,句段的仿写均要及时的进行与指导。如蒲公英一课对于“嘱咐”一词的理解和造句以及“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换一种表达方式的训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句式转换时如此有趣、如此简单。3)创设机会,“发表”中提升能力。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过:“发表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给学生创造不断复现积累的机会,让学生。如:可以在写读书批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可以在文本的空白处补白落实语言训练,可

6、以在拓展延伸处想象引发语言表达,可以在复述课文时生发语言实践,可在迁移模仿中感悟语言魅力,可在续写故事中提升言。在这个读写转换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趣学巧练。同时要注意“点面结合”,更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当下”的语言。在低中年级, 我们以写“点”为主,以片断练习为主。如蒲公英一课“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你会怎样劝说两颗想飞向沙漠、飞向湖泊的种子?”的写话训练既可以内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引导让学生运用“金光闪闪”“银花朵朵”“波光粼粼”等课内的好词进行运用。二、引课外阅读之泉 ,积累素材,为习作提供“活水”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回忆自己的学生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

7、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只有得法于课内,开拓课外阅读的主阵地,做好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创造阅读条件1、开发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2、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

8、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3、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 4、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

9、而不亦乐乎。革新教学模式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阅读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获得感情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尝试运用各种课型。2、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进行摘抄,都给学生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3、开设阅读欣赏课,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精品,引导学生品读,通过朗读体味语言文字,培养语感,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开设4、读写迁移课。阅读的过程属无形积累,时间长了如不加梳理应用就会忽略,为了检查学生的阶段阅读情况,为了提倡练笔,积累有形材料,提高运用语言技巧,实现量变到质变。为了实现读写有机结合,开设名作推荐课,在阅

10、读过程中看到的好作品,写一篇介绍表现思想、创作手法、感悟启迪的文章在班级推荐。5、提供给孩子展示的舞台,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者,总是千方百计定期举行成果展评课,评比学生个性化阅读笔记的成果,让学生互相学习,形成竞争,共同进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督促学生完成课外阅读。 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欣赏课、名作推荐课、成果汇报课的开展,学生渐渐掌握了阅读的要领,掌握了写作的要领。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三、从仿写入手,实践出真知,培养生作文能力。俗话说“不下水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为了让学生将习作当成寻常的作业,从仿写入手,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降低作文难度,让他们有话可说

11、,有内容可写,乐意去动笔,树立其自信心,培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以课文为载体,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愿写”首先,我们从教材入手。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从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我们经常向学生推荐比较典型的课文,让学生进行仿写,将“学-用”、“仿-创”紧密结合起来,降低了习作难度。如续写蒲公英“又一个秋天来了,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了,他们又要去旅行、安家了 。经历去年两颗小种子的惨痛教训,假如你是蒲公英妈妈,你会怎么交代孩子们?”“结局又会怎样呢?”请大胆地想象,续写一个故事。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还让孩子们积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表达。(二

12、)、走进学生生活,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能写”作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仿写训练也一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不积累一定的生活素材,作文时就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变教师为导师,做学生作文的引导人,引发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写作情趣,激活想象,扩展他们的生活空间。我们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学会生活,让他们在观察、分析、体悟的过程中学会用鲜嫩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学生尝到了“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的甜头和乐趣。同时我们还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

13、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或互改再写再改。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至于学生拟稿之后,就能了解到最真实的学情,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点评,这样最大限度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三)、尊重个体感受,增强写作信心,让学生“乐写”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1、 活化生活积累,激发倾吐欲望。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必须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兴趣来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诸如我们组织同学们做游戏、开故事会、做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在习作中讲真话、抒真情。学生在感兴趣的方面就会有较深

14、的情感体念,在一定情景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学生在作文中明显“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2、尊重独立感受,增强写作信心。在评阅学生习作时,特别注意不以成人眼光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尽量珍视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并且在评改时,采用的标准也是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级的标准不同。这样得“优”的不仅仅就是那几个学生,学生在习作时的自信心渐渐建立起来了,也同时产生了愿意写得欲望。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逐步提高了。我们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掌握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知识;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引导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活”,“仿”中求“创”, “仿”中求“新”,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做到了愿写、能写、乐写。长此以往,不仅是学生对于作文的态度有所改变,而且连老师也觉得教作文轻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