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在学校中的作用之我见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047764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在学校中的作用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法律在学校中的作用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法律在学校中的作用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法律在学校中的作用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法律在学校中的作用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在学校中的作用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在学校中的作用之我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在学校中的作用之我见 法律作用于学校应该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从国家机关以学校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还包括其他行政机关对学校各项具体事务的依法管理,如某个体私营企业招收童工,工行政管理部门应给予招工单位警告、罚款,情节严重应吊销营业执照,并强令流失学生返校就读。又如一些部门和单位向学校乱摊派、乱提留,严重违反了教育法律中“税费不进校”的规定,物价、税务、财政部门应依法查处。可见,公安、卫生、工、城建、税务、财政、物价等部门也是依法治校的责任主体,都应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政,依法支持学校,确保学校工作顺利开展。这就等于从外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为,管理与学校

2、有关的事务,并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二是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是以学校的各项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学校。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必然呈现出开放式特点,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在发展建设上,要走出传统封闭式管理体制,建立起法制管理模式。这也就决定了法律在学校管理中的重大意义。 .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 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过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统得过死、管得过细、干涉过多,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学校在内部管理上无法可依,单靠行政指令开展工作,决策不够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这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学校管理者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势必推进学校

3、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民主化管理转化。 二有利于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应该说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已经置于统一规范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范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营造学校教育的法制氛围,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依法支持学校建设。对教师依法从教和学生遵守法纪也有积极作用。 四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一是对外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严惩不法之徒;二是对内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的

4、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 .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起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是整体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受经济发展,现实国情所限,继续教育尚不发达,终身教育概念才刚刚引入,国民教育主要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依法治校的实施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重大的推动作用。西方国家,本世纪年代学校行政管理也是突出领导的作用,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普通强调领导个人因素对学校的影响。如:领导和员工的关系质量、管理权的分配、领导的职责等。这种领导权变理论有它积极的一面,然而经验表

5、明,此种观点也有其缺陷;一是具有不确定性;二是具有经验性,科学性、稳定性差。我们这里并不否认领导者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但从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上讲,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强调领导者的作用,就更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更容易进入良性循环,学校发展也不至于因领导人的好恶而产生起伏跌宕。 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学校教育。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强化学校的法制化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这是我国迈入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 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点击数:更新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儿童面临着日

6、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许多孩子追求物质上的享乐,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好高骛远,缺乏毅力,精神寂寞,甚至个别出现逃学、吸毒、自杀等现象。如何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呢。孩子们的这些心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追根溯源,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社会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改革。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对儿童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带来了不利影响。一般说,社会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环境等渠道来实现的。 一、家庭方面。 这些孩子大多数家庭结构不正常,父母离异多,单亲家庭使儿童经常性产生失落感。有

7、的家庭气氛不和协,父母经常吵架,让孩子时时感到焦虑不安。不少的父母,尤其是从事经商或人体企业等行业,终日忙于外头的工作,经常外出,孩子或独自在家,或交给别人看管,缺少亲情,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同时,由于竞争激烈,风险系数增大,父母在外面经受了更大的压力,困扰与挫折,家庭往往成为其宣泄压抑的场所,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引起孩子严重的内心冲突和紧张。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长在物质上是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家长又望子成龙,对子女的期望很高,压力很大。前者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低下,难以应付挫折;后者又使他们面临重重挫折,经受种种压力,让孩子在无休止地陷于较严重的心理不平

8、衡之中而难以自拔。 二、学校因素。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同样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尊心,教师对学生随意发表否定性评价,如笨蠢猪等,使学生形成低下的自我概念,产生自卑感,并引发退缩,破罐子破摔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又如,教师对学生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也会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 三、社会环境。 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通过每天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都对儿童心理造成负作用。由于社会的不良观念与他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不协调一致,儿童心理和谐也受到不利影响。 心理教育者在培养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它力图使当事人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实现之人(马斯洛)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9、,使心理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开展。正如马卡连柯所说: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非常重要。 一、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亲子之情不可代替,父母重视子女的教育,善于运用教育方法,善于处理家庭问题,对孩子既温和,又严格要求,让孩子在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二、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 良好的班风班纪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求知欲,形成合理竞争与会作的态度和方式。建立一个团结、活泼、文明、进取的班集

10、体,同学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在集体中去寻求归属和依托。儿童的友谊、集体的活动促进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心理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教师要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吐露心中的积怨与秘密,解除其心理负担。 四、帮助获取有利信息。 儿童每时每刻都受着社会传媒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便是图书和电视。为了开阔儿童的视野,增长知识,了解生活,家长和教师应帮助儿童选择健康向上的读物及电视节目。 心理学界已研究表明个体心理素质对其成功、成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影响作用甚至比智力大得多。让我们一齐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氛围,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吧。 第 5 页 共 5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