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教案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907748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教案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则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列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顿:2课时教学构想: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拟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合作研讨第12段。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

2、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顾,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二、学法指导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忙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盛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叙述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

3、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叙述工具。2、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3、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办法。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根底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到达熟读成诵的目的。三、作品,作者简介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长洲人,清代文学家。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1、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读音和句读。试着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

4、)心之所向,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5)作/青云白鹤/观。(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7)蹲其身,使/与台齐。(8)见/二虫斗草间。2、学生自读,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下列内容应出示投影童稚(zh)藐(mio)小项为之强(jing)鹤唳(l)云端怡(y)然称快凹(o)凸(t)土砾(l)壑(h)庞(png)然大物虾(h)蟆(ma)3、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方式:齐读、小组读、男_读。五、合作研讨第12段。1、小组合作研讨第1-2段。要求:直译,字句落实。小组讨论后,交流。略2、词语积累:余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藐小之其故时物外成私拟于之那么或项强素帐徐以

5、作观如唳为怡然3、再读课文12段,熟读成诵。六、布置作业:1、背诵12段2、注音10个,每个5遍。第2课时:熟读课文,合作研讨第34段,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感悟“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检查背诵12段。2、抽查词语掌握情况:(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于,在。)(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6)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7)见藐

6、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8)徐喷以烟。(以,用。)3、翻译句子(1)心之所向,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快乐得不断地叫好。)教师对学生的答复及时给予赏识和鼓励性评价。二、合作研讨第34段1、齐背12段,试背34段。2、小组合作研讨第3-4段。要求:直译,字句落实。小组讨论后,交流。略3、词语积累:其为怡然自得斗草间兴盖方尽鞭驱4、“之的用法:(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7、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4)驱之别院。(之,它。指癞_。)5、反复读34段,背诵。三、合作、探究、质疑1、背诵全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背诵后,引导同学答复,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2、小组合作研讨: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这对你有什么启发明确:“物外之趣:(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2)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教师点拨:“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发明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

8、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微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说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于丰盛的联想和想像发明出来的。投影显示:自然景物思维方式新的形象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群鹤舞空怡然称快草丛、虫蚊、土砾联想和想像森林、野兽、丘壑怡然自得癞始蟆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大快人心(鞭打、驱赶)同学自己畅谈启发。教师小结: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根底。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梦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3、多角度思考:“我为小虫

9、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始蟆处死答案不求一致:珍惜生命;处置有度;不忍心。四、体验反思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发明力。激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答复,教师要给予激励。五、练习稳固试解释以下词。1、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3、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4、以草为林。(以,把。)5、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翻译句子1、蹲其身,使与台齐。(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3、见二虫斗草间。(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4、捉始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六、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全文。2、“体验反思2写成300字的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