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第十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906772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第十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第十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第十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第十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第十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第十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第十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十、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概述 (1)分类(2)病因与常见的致病菌(3)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5)辅助检查(6)治疗要点 2.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疖、痈、丹毒等) (1)病因(2)临床表现(3)治疗要点 3.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4.全身性感染 (1)病因(2)病理生理(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5)治疗要点(6)护理措施 5.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气性坏疽) (1)病因(2)病理生理(3)临床表现(4)治疗要点(5)护理措施 第一节概述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伤性检查、治疗后等并发的感染。外科感染的特点:多数为混合感

2、染;大部分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和体征;感染常较局限,引起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而影响局部功能。(一)分类1.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1)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2)特异性感染:由特殊的病菌、真菌引起,分别引起独特的病理变化过程。2.按病变进程分类(1)急性感染:病程3周以内。(2)慢性感染:超过2个月。(3)亚急性感染: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二)病理生理1.感染后的炎症反应局部组织的破损成为致病菌入侵的门户。致病菌侵入组织并繁殖,产生多种酶与毒素,可以激活凝血、补体、激肽系统以及血小板和巨噬细胞等,导致炎症介质的生成,引起血管

3、扩张与通透性增加,白细胞和吞噬细胞进入感染部位发挥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细胞通过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协助炎症及吞噬过程。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的特征性表现。全身部分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细菌毒素进入血流体温升高、血白细胞计数增加。2.感染的转归(1)炎症局限:当人体抵抗力占优势、治疗及时或有效,炎症即被局限、吸收或局部化脓。若局部形成小脓肿,可自行吸收;而较大的脓肿可破溃或经手术切开排脓后,转为修复过程,感染部位逐渐长出肉芽组织、形成瘢痕而痊愈。(2)炎症扩散:致病菌毒性大、数量多和(或)宿主抵抗力低下时,感染难以控制并向感染灶周围或经淋巴、血液途径迅速扩散,导致全身感染,如脓毒血症或菌血症,

4、严重者可危及生命。(3)转为慢性:当人体抵抗力与致病菌毒性处于相持状态,感染灶可被局限,但其内仍有致病菌,组织炎症持续存在,局部由于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成纤维细胞增加而被瘢痕组织包围,形成慢性感染。一旦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可再次繁殖,慢性感染又重新变为急性过程。(三)临床表现1.非特异性感染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五大典型症状。全身:发热、头痛、腰背痛、精神不振、焦虑不安、乏力、食欲不振、出汗、心悸。严重者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甚至并发感染性休克。肺、肝、肾、脑、心等器官功能障碍。2.特异性感染特异性表现。特异性感染的病人可因致病菌不同而出现各自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四)辅助检查1.

5、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当白细胞4109L或发现未成熟的白细胞时,应警惕病情加重。(2)细菌培养。2.影像学:1)超声波。2)X线。3)CT和MRI。(五)治疗原则1.局部处理(1)非手术1)患部制动。肢体感染者,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避免局部受压,有利于炎症局限和消退。2)局部用药。3)物理治疗:热敷或超短波、红外线辐射等。(2)手术:脓肿切开引流和严重感染器官的切除。2.全身治疗:包括支持疗法和抗菌药。第二节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一、疖(一)病因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二)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逐

6、渐增大呈圆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脓栓,脓栓脱落、脓液流尽后,局部炎症即可消退愈合。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上唇疖、鼻疖),如被挤压或处理不当时,致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伴有疼痛和压痛,寒战、发热、头痛、呕吐、意识异常甚至昏迷。(三)治疗原则早期促使炎症消退,局部化脓时及早使脓液排出,并及时消除全身炎症反应。脓肿有波动感时,及时切开引流。二、痈(一)病因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发生在皮肤较厚的颈部和背部。(二)临床表

7、现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界限不清,表面有几个突出点或脓点,疼痛较轻,继之,皮肤肿硬范围增大,脓点增大、增多,中央部为紫褐色凹陷,破溃后呈蜂窝状,其内含坏死组织和脓液。可向周围和深部组织发展,伴区域淋巴结肿痛。多伴有全身症状,包括寒战、发热、食欲不佳和全身不适,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严重者可致脓毒血症或全身性化脓性感染而危及生命。(三)治疗原则1.局部处理初期只有红肿时,局部可涂以2%碘酊。痈范围大、中央坏死组织较多者,应及时手术切开排脓。但唇痈不宜采用。2.全身治疗:广谱抗生素。三、急性蜂窝织炎(一)病因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乙

8、型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大肠杆菌或其他类型链球菌。淋巴结常累及。可引起脓毒血症或菌血症。(二)临床表现病变表浅者局部皮肤和组织红肿、剧痛、向四周蔓延、边界不清,中央缺血性坏死,若组织疏松则疼痛较轻;病变深者局部组织肿胀和深压痛;全身症状明显。口底、颌下、颈部等处的急性蜂窝织炎喉头水肿而压迫气管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炎症亦可蔓延至纵隔影响心、肺功能,预后较差。(三)治疗原则局部制动,中西药湿、热敷,理疗;抗生素。仍不能局限切开引流。厌氧菌感染者,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和湿敷。口底、颌下急性蜂窝织炎张力特别高切开减压,以防喉头水肿、窒息死亡。四、丹毒(一)病因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由-溶血

9、性链球菌经体表小伤口或足癣病灶处侵入。好发于下肢和面部。(二)临床表现先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高热可达3940,继之局部出现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央较淡、边界清楚并略隆起。手指轻压发红区颜色变白,松手后红色很快恢复,当红肿向周围蔓延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可发生水泡,局部有烧灼样痛。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导致全身脓毒血症。反复发作可使淋巴管受阻而发生橡皮肿。(三)治疗原则抬高患肢,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消炎、消肿、止痛。五、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一)病因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等。致病菌从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或由其他感染病灶(疖、足癣等)侵入淋巴管及其周围

10、组织的急性炎症。若扩散至局部淋巴结急性淋巴结炎。大多继发于其他急性感染病灶。致病菌从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或由其他感染病灶(疖、足癣等)侵入,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淋巴管炎。若急性淋巴管炎扩散至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感染经淋巴管蔓延至所属区域淋巴结,即为急性淋巴结炎。致病菌常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二)临床表现1.局部表现(1)急性淋巴管炎:网状淋巴管炎丹毒。管状淋巴管炎分浅、深两种(以皮下浅筋膜为界)。浅层“红线”,硬而有压痛。深层不出现红线,但患肢肿胀、压痛。(2)急性淋巴结炎:轻者:仅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重者:局部出现红、

11、肿、热,痛并伴有全身症状。2.全身表现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和食欲不振。(三)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应用抗生素。第三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一、指头炎(一)病因手指末节掌面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致病菌金葡菌。(二)临床表现初起,指尖有针刺样疼痛;以后指头肿胀、发红、疼痛剧烈,当指动脉受压,疼痛转为搏动样跳痛,患肢下垂时加重。多伴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全身不适、血白细胞计数增加。若感染进一步加重,组织缺血坏死,神经末梢因受压和营养障碍而麻痹,指头疼痛反而减轻,皮色由红转白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指骨缺血性坏死,形成慢性骨髓炎,伤口经久不愈。(三)治疗原则1.初期用热盐水浸泡,也可用药物外敷。患手和前

12、臂平置,避免下垂而加重疼痛。2.出现指头跳痛、明显肿胀切开引流。3.抗生素。二、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化脓性滑囊炎和手掌深部间隙感染(一)病因均是手掌深部的化脓性感染。致病菌金葡菌。(二)临床表现1.化脓性腱鞘炎患指疼痛、肿胀,以中、近指节为明显,皮肤明显紧张,指间关节仅能轻微弯曲,勉强伸直或触及肌腱处可加剧疼痛。感染可向掌侧深部蔓延,且可能导致肌腱坏死而失去手指功能。2.化脓性滑囊炎桡侧滑囊炎伴拇指腱鞘炎,表现为拇指肿胀微屈、不能伸直和外展,拇指中节和大鱼际有压痛。尺侧滑囊炎伴小指腱鞘炎,表现为小指肿胀、小指及无名指呈半屈状,小指和小鱼际处有压痛。3.掌深间隙感染(1)掌中间隙感染:手掌心正常凹

13、陷消失,隆起,皮肤紧张、发白、压痛明显;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处于半屈位,被动伸直时剧痛。(2)鱼际间隙感染:掌心凹陷仍存在,大鱼际和拇指与示指间指蹼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示指与拇指微屈、拇指不能对掌;被动伸直时引起剧痛。(三)治疗原则早期局部外敷金黄散糊剂、理疗,平置患肢前臂和手;严重时切开引流;抗生素。第四节全身性感染1.脓毒血症指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2.菌血症血培养检出致病菌。全身性感染是指致病菌经局部感染病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症状或中毒症状。通常指脓毒血症和菌血症。脓毒血症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血培养检出致病菌者,称为菌血症。(一)病因致病菌数量大、毒力强和(或)人体抵抗力下降。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如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胆道感染、尿道感染、慢性体内长期置管和不适当地应用抗生素和激素。(二)病理生理1.G-杆菌感染细菌的内毒素及其介导的多种炎症介质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微循环淤滞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临床特点:全身寒战或间歇发热、四肢湿冷和“三低”现象(体温不升、低血白细胞计数、低血压),早期即可发生感染性休克,且持续时间长。2.G+球菌感染外毒素使周围血管麻痹、扩张,发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