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自评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879256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自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自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自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自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自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自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自评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自评报告 华旭小学2020年度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自评报告 为贯彻_关于我国学生近视问题的指示精神,2020年度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方法(试行)的通知和市教委等八部门关于_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方案的通知进行工作安排,严格按照评估标准和操作方法实施,注重工作过程,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 现将我校视力防控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视力防控工作成员与主要职责 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由以下成员组成,负责相应班级、年级视力防控工作实施综合协调、组织指导与宏观监控

2、。 组长:杨永泉(校长) 副组长:马浮林(校党委书记) 展秀章(德育处主任) 杨孝成(保健教师) 成员:姚立冬(办公室主任) 韩兴起(教务主任) 单文建(党务干部) 康新(教务主任) 各班班主任 主要岗位职责: (一)确定一名校级领导主管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并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二)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近”工作计划和措施。 (三)将学生“防近”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年终对学生“防近”措施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四)催促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履行“防近”工作职责,实施具体的“防近”措施。 (五)定期研究学生视力爱护工作,协调解决“

3、防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班级“防近”经验。 二、工作实施情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校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将学生视力健康问题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并统筹安排,发动和引导全体教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要从学生身体健康和终身开展的高度认识近视眼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近视眼防控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坚持综合防控的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操纵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普

4、及视力爱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实施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把近视眼防控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推动近视眼防控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的合力。 (二)、明确分工,严格责任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标准管理近视眼防控工作。 1将学生视力爱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实施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

5、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近视眼防控工作机制。 2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健全学生视力健康档案。每学期在期初、期末两次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近视眼防控措施。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要改良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学校不得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

6、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各班任课老师必须保证学生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时间,不得私自占为他用。当班教师负责监督和指导学生的眼保健操指法。学校成立眼保健操检查小组,由学生每天上下午对各班学生的眼保健操是否做了进行记录,由组长汇总后,每周一由学生公示一次结果,对表现不好的班级提出批判。 5依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两周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方式为列轮换,以免两边的学生总是处在斜眼视的位置。依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班主任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换,如按性格、听力、视力、学习互助组等特别形式进行调换。 6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

7、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7制定科学标准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 (二)开展视力爱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在全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爱护宣传教育。每月利用播送、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每学期要上好一节视力健康教育课,每个学生完成一份爱护视力手抄报并组织评比。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

8、习惯,即:看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要有一市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看书、写字一小时后要休息片刻,并适当远望;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不要歪着头或身子看书;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 3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催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4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四十分钟要效率,做到心中有数,杜绝拖堂,保证课间休息15分钟,以减轻学生视觉疲劳。上课板书时要有条理,字迹工整,不写连笔字,字体大小要适合,以保证学生能轻松识别。 5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

9、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近视眼防控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近视眼防控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6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爱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催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爱护的学习环境、操纵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单次使用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7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近视眼防控宣

10、传活动,扩大宣传的效果。组织好“爱眼周”(6月1日7日)专题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爱眼意识。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立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超过8米。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 4教室采光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

11、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纳无色透明玻璃。 5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且灯管应垂直于黑板;教室照明应采纳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黑板照明应另设2盏横向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自然采光缺乏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 (四)积极宣传用眼知识,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爱眼意识。 1.利用校内播送、橱窗、卫生知识讲座等宣传形式,对学生进行爱护视力,预防近视知识宣传。各班要利用班会、班报或宣传画等方式,经常对学生进行预防近视方面的教育,鼓舞学生多吃蔬菜和水果,做到不挑食,在班上营造一个爱眼护眼的良好气氛。 2.向学生及学生家长下发宣传材料,扩展宣传面。要求家长操纵学生看电视和电脑时间

12、,教育孩子看电视距离和时间要适当,依据调查发觉由于过度看电视和电脑导致的近视其开展速度和近视程度比学习引发的近视还要严峻。 3.继续做好每年度两次视力检查工作,对已经近视的学生,通知家长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做及时治疗或矫正,以减缓下降的速度。对处于边缘视力的学生,及时向家长反应信息,同该学生进行谈话,共同找出视力下降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纠正。同时,对他们做重点教育和监测,不要再使视力继续下滑。 2020年度在疫情背景下,通过全校师生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们有效降低了疫情对学生近视的影响,但工作中仍存在个别学生、家长的重视,没有认识到近视带来的危害,在后期工作中华旭小学将扬长避短,继续推动本校切实实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政策要求。 华旭小学 2021年10月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