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中氨氮处理方法比较分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764527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废水中氨氮处理方法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业废水中氨氮处理方法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业废水中氨氮处理方法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业废水中氨氮处理方法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业废水中氨氮处理方法比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废水中氨氮处理方法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废水中氨氮处理方法比较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废水中氨氮处理方法比较分析所属行业: 水处理 关键词:废水处理 氨氮废水 废水处理技 术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尤其是稀土资源产生了 巨大需求。然而,稀土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氨氮废水 。我国已 将氨氮纳入了“十二五”环境污染物约束性控制指标,对冶炼行业废 水排放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规定从2012年开始,铅锌行业废水 氨氮直接排放标准需控制在8mg/L以下。在此背景下,如何选用高效 经济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已成为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的重点。目前,工业氨氮废水处理 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方 法,其中,常用的吹脱法、吸附法、膜技术、化学沉淀法、化学氧化 法属于物理

2、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可分为传统硝化反硝化法和新型的短 程硝化反硝化法、同时硝化反硝化法、厌氧氨氧化法等。但是由于水质指标的不同和工艺条件的限制,针对不同类别的废 水,采用的处理技术有很大差异,如在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过程中常 采用吹脱-生物法、吹脱-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生物法等;而在低浓 度氨氮废水处理中考虑到成本和效益问题常采用吸附法、生物法等 1。笔者将对含氨氮废水不同处理技术及其效果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为其工业化处理过程中在选择工艺方法和设计参数时提供参考。1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高浓度氨氮废水是指氨氮质量浓度大于500mg/L的废水。伴随石 油、化工、冶金、食品和制药等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

3、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含量急剧上升,呈现氨氮 污染源多、排放量大,并且排放的浓度增大的特点2。目前针对高 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使用吹脱法、化学沉淀法等。1.1吹脱法将空气通入废水中,使废水中溶解性气体和易挥发性溶质由液相 转入气相,使废水得到处理的过程称为吹脱,常见的工艺流程见图1。吹脱法的基本原理是气液相平衡和传质速度理论。将氨氮废水 pH调节至碱性,此时,铵离子转化为氨分子,再向水中通入气体, 使其与液体充分接触,废水中溶解的气体和挥发性氨分子穿过气液界 面,转至气相,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3。常用空气或水蒸气作 载气,前者称为空气吹脱,后者称为蒸汽吹脱。蒸

4、汽吹脱法效率较高,氨氮去除率能达到90%以上,但能耗较大,一般应用在炼钢、化肥、石油化工等行业,其优点是可回收利用氨, 经过吹脱处理后可回收到氨质量分数达30%以上的氨水。空气吹脱法 的效率虽比蒸汽法的低,但能耗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在氨氮总 量不高的情况下,采用空气吹脱法比较经济,同时可用硫酸作吸收剂 吸收吹脱出的氨氮,生成的硫酸铵可制成化肥。但是在大规模的氨吹 脱-汽提塔生产过程中,产生水垢是较棘手的问题。通过安装喷淋水 系统可有效解决软质水垢问题,可是对于硬质水垢,喷淋装置也无法 消除。此外,低温时氨氮去除率低,吹脱的气体形成二次污染。因此, 吹脱法一般与其他氨氮废水处理方法联合运用,

5、用吹脱法对高浓度氨 氮废水进行预处理。许多学者对吹脱法用于不同的氨氮废水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分 别得到其最佳吹脱工艺条件,见表1。壷 吹展法対王业摄氮废水处理無究秦胡pfrl=l曲4匸为 trfj ULIIL中产生 焉温.=液比町帳拯书除 的佛祐水m率的姜求古理选样丸亂帧栽浓厦由处理前的2翻了 n钟-降旦到359 niKTL.Bfk uI_ 降低到 317_3 84_y氮SL囲址浓联由牡珪同菇 玉駅On观I.降匱封小沁 凶护脱世率汕上镒 扭擡履赴讯底由处卑闹 的 I oou jEuyLiUL 到too 注 ip/L.jfe 気率通过对表2的比较,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适宜条件是: pH约

6、为9.0,n(P):n(N):n(Mg)在1: 1:1.2左右,磷酸铵镁沉淀 法的脱氮率能维持在较高水平,普遍能够达到90%以上。2低浓度氨氮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由于技术和处理成本方面的原因,我国许多企业在排放污水时仅 对COD进行深度处理,而往往忽略了对低浓度氨氮的处理。废水中氨 氮的构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氨水形成的氨氮,一种是无机氨形成的 氨氮,主要是硫酸铵、氯化铵等。氨氮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 素之一,对这类污水进行回收利用时还会对管道中的金属产生腐蚀作 用,缩短设备和管道的寿命,增加维护成本14目前工业上常用 于处理低浓度氨氮的技术主要有吸附法、折点氯化法、生物法、膜技 术等。所属行业

7、:水处理 关键词:废水处理 氨氮废水 废水处理 技术 2.1吸附法吸附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吸附物)的浓度在另一种物质(称为 吸附剂)表面上自动发生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物质从液相或气相到 固体表面的一种传质现象。吸附法是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较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吸附 法常利用多孔性固体作为吸附剂,根据吸附原理不同可分为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较为理想的是离子交换吸 附法,它属于交换吸附方法的一种,利用吸附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废 水中的NH4+发生交换并吸附NH3分子以达到去除水中氨的目的,这 是一个可逆过程,离子间的浓度差和吸附剂对离子的亲和力为吸附过 程提供动力15。

8、具有良好吸附性能且常用的吸附剂有:沸石、活性炭、煤炭、离 子交换树脂等,根据其吸附原理的不同,这些吸附材料对不同吸附物 的吸附效果不同。该法一般只适用于低浓度氨氮废水,而对于高浓度的氨氮废水, 使用吸附法会因吸附剂更换频繁而造成操作困难,因此需要结合其他 工艺来协同完成脱氮过程。供吸附法使用的吸附剂很多,但不同吸附剂对废水中氨氮的吸附 量却有很大不同,表 3 对比了部分吸附剂的吸附效果。由表 3 可以看出,对于传统的吸附剂如沸石、交换树脂等,其对 氨氮的处理率较高,一般能达到 90%以上。“叫rit 理率用mrih 的ft*92-V7【0W林的水样动吿实轻95J动曲视気废水11962139C3

9、K.47762Ml2.2折点氯化法折点氯化法是污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脱氮工艺,其原理是将 氯气通入氨氮废水中达到某一临界点,使氨氮氧化为氮气的化学过程21,其反应方程式为:NH4+1.5HOC10.5N2+1.5H2O+2.5H+1.5C1-折点氯化法的优点为:处理效率高且效果稳定,去除率可达100%; 该方法不受盐含量干扰,不受水温影响,操作方便;有机物含量越少 时氨氮处理效果越好,不产生沉淀;初期投资少,反应迅速完全;能对 水体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但是折点氯化法仅适用于低浓度废水的处 理,因此多用于氨氮废水的深度处理。该方法的缺点是:液氯消耗量 大,费用较高,且对液氯的贮存和使用的安全要

10、求较高,反应副产物 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宋卫锋等22针对含钻 废水氨氮高、含盐量高、难以生化处理等特征,采用折点氯化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和工程实践。原水水质采用的是西北某镍钻生产基地某 车间生产的废水,当废水中70%的氨氮经吹脱工艺去除后,再经折点 氯化法处理,出水氨氮质量浓度0.3),氨氮可通过生物法脱除。曲化血曲仏班阳期化反曲化駅氏寵钗耗匕2生物脱瓠的邃径用生物法处理含氨氮废水时,有机碳的相对浓度是考虑的主要因 素,维持最佳碳氮比也是生物法成功的关键之一。生物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稳定、不产生二次污染且经济的优点, 其缺点为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易受温度和有毒物质等的影响且对运

11、 行管理要求较高。同时,在工业运用中应考虑某些物质对微生物活动 和繁殖的抑制作用。此外,高浓度的氨氮对生物法硝化过程具有抑制 作用,因此当处理氨氮废水的初始质量浓度兀芝陆一单IVJA充耳旦也丸.串理虚也电和際!灯.叶友水窗鯨优-I-严盘粗ft衣揍赛啟仃限.解匝砸丹悝曲更珏瑕邯心鞏反吐胖曲一揶鲁点.盘浆也法棗备立.舞ft力瑾、抓点琲,盘*转 A 區晦谨蛮诀能高且加中有飢村齧吕以*1救胶M生威三闵叩烷釜醫於畀曲耳尢、点地參.卒质*1运事还段盘对无捉猊鬱ift更护作力厦BS水瓯匿瑕糜妾委较髙= 回收的蟄LSI皿母一塑 山了奥妬诫闘坦:士浪建机 剧ng.无二&污染 tmfr給坏*与壹淆透通过对以上几种

12、不同方法的论述,可以看出目前针对工业废水中 高浓度氨氮的处理方法主要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做预处理,再选择其他 方法进行后续处理,虽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但仍存在结垢、二次 污染的问题。对低浓度的氨氮废水较常用的方法为化学法和传统生物 法,其中化学法的一些处理技术还不成熟,未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因 此还无法满足工业对低浓度氨氮废水深度处理的要求;生物法能较好 地解决二次污染问题,且能达到工业对低浓度氨氮废水深度处理的要 求,但目前对微生物的选种和驯化还不完全成熟。4结论随着国家对氨氮的排放标准要求的提高,工业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中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还需进一步 完善,多种脱氮技术联用以及氨氮回收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