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栽培技术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76353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茶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绿茶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绿茶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绿茶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绿茶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茶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茶栽培技术(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茶栽培技术1、绿茶优良品种引进的基本原则一个好的品种引种到适宜地区种植,其经济效益成倍数提高,但 如果引种到不适宜的地区,不仅不能发挥其优良特性,还会会造成巨 大的损失。因此品种引进必须注意以下5 点:(1)注意引进品种的适应性能 不同绿茶品种有不同的最适生态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气温。如 果引进地区的生态条件超出了品种的最适范围,良种就不能充分表 现其优良性状,使引种失败而造成损失。一般来说,引进地区与良种 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纬度尽可能相近,并选用抗寒性强、适应能力强 的品种,这样引种比较容易成功。(2)要考虑品种适制性茶树不同品种的芽叶外部形态特性及化学成分含量与比例不同, 制成茶叶外形和

2、内质特点也有差别,各个品种都有特定的适制性,在 名优绿茶产区引进的品种应尽量选择具有芽叶小、发芽密、芽头壮、 早生、抗寒性强等特性,生产毛峰类名优茶宜采用芽叶茸毛多、色泽 绿的品种,而制作龙井、旗枪类茶叶,则需茸毛较少的品种。(3)做好多品种合理搭配 在一个生产单位中将不同发芽期和不同特性的品种按一定比例 搭配种植,这种栽培方式可提高茶叶品质,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品种 的搭配首先可按发芽期的早、中、晚搭配,以利于错开春茶开采期; 其次不同品种的品质各有特色,适制的茶类也不尽相同,按品种的品 质进行合理搭配,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品质;第三,种植单一的无性 系品种容易遭受病虫害和气象灾害的危害。综合来

3、说,一般就品种的 萌芽期来说,特早生品种占40%,早生品种、中生品种各占30%左右, 这样结构比较合理。(4)要选择合适的引种季节一般地说要与引入地的雨季相一致,在雨季前夕或开始时引种, 容易成功。一般北方地区适宜在气温适中的秋末冬初(10 月底11 月初)或气温逐渐回升,雨水逐渐增多的春季(3 月4月)引种。(5)要做好苗木调运 苗木在运输前要做好产地危险性病虫害的检疫工作;途中要防止 日晒风吹,最好使用专车运输,在苗木上覆以稻草和蓬布防日晒风吹; 长途运输时,苗木根部还要用黄泥水浆沾根或填充苔藓、地衣等物保 湿。此外,苗木到达目的地后应及时移栽,尽量缩短自起苗到移栽完 毕的时间,以保证成活

4、。2 、优质高效茶园建设规划茶树是多年生植物,经济寿命长,前期投入多,因此,在准备建 设新茶园之前,必须首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新茶园建设的 可行性分析,对建设新茶园的经济效益前景进行科学的论证。新茶园 建设规划要做好选址与规划工作选址 首先要符合茶树的生长特性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选择气 候适宜,年均温度达13 度以上,活动积温在3500度以上,年降雨量 约为1500mm左右的地域,土层深厚、土壤PH值在4.0-6.5之间、交 通相对便利、没有严重污染源、附近有水源、坡度不超过30 度的地 方建立新茶园。规划 按照实际情况,划区分块,设置茶园道路;因地制宜建立 蓄、排、灌水利系统;提出园

5、地开垦方式和方法,如确定是否需要修 筑梯田,是采用人工还是机械开垦等;注意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条件, 选择适宜的树种营造茶园防护林、行道树网或遮荫树。3 、绿茶种植技术1 、)确定合理种植规格 以中小叶种栽培为主的地区,主要有单条栽和双条栽两种。(1)单条栽:一般的种植行距1.3-1.5 米,丛距25-33 厘米,每 丛种植 2-3 株,每亩用苗2500-4000株。在气温较低或海拔较高的茶 区,行距可适当缩小到1.2-1.3米,丛距缩小到20 厘米左右。(2)双条栽:在单条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植方式,每2 条以 30厘米的小行距相邻种植,大行距为1.5m,丛距为25-33厘米,每 丛种植 2-3

6、 株,每亩用苗 4000-6000 株。与单条栽相比,双条栽具有 成园和投产较快但同时保持了日后生产管理的便利性,目前已逐渐成 为北方中小种地区主要的处植方式。2、)种前整地与施基肥茶树能不能快速成园及成园后持续高产,首先是以种前深垦、种 前基肥来决定的;种前深垦既加深了土层,直接为茶树根系扩展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又能促进土壤进行一系列的理化变化,提高蓄水保肥 能力,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深垦结合施入 一定量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更能发挥深垦的作用。种前未曾深垦的必须重行深垦,已经深垦的,则开沟施入基肥, 按快速成园的要求,应有大量的土杂肥或厩肥等有机肥料和一定数量 的磷肥,

7、分层施入作基肥。生产实践中的种前基肥用量相差较大,按 大多数丰产栽培经验,种前以土杂肥为基肥应不少于15-25 吨,磷肥 50-100 公斤,结合深垦,分层施于种植沟中。平整地面后,按规定行距,开种植沟3 、)茶籽直播(1)播种时间 南方地区11 月底至次年3 月均可播种,而北 方地区则因土壤封冻,宜在 3 月中下旬播种,一般不要延迟到4月中 旬以后播种。春播时应注意保管好茶籽,要保持适当的含水率,防止 微生物污染和鼠、虫害。适宜的保存温度为5-7 度和 60%-65%的相对 湿度。(2)层积催芽 催芽可达到提早出土和提高出苗率的效果。将 浸水饱和的茶籽和湿润的沙子(以手攥不出水为宜)按一层沙

8、子一层 茶籽堆藏,沙堆不要高于60cm,否则透气性差,容易沤烂茶籽。堆 藏 20 天左右,随时检查茶籽发芽情况,待一半的茶籽露出胚根时就 可播种(3)播种密度和深度 整好地以后,开好种植沟,浇足水。采 用条式等距离穴播,株距25-35cm,每穴3-5粒左右,播种深度3-5 厘米,覆好土。(4)加强苗期管理 主要有及时除草、抗旱、防冻、施肥和病 虫害防治等工作。4 、)苗木移栽(1) 移栽时期 田间圃地育成的茶苗,要选择茶苗地上部处于 休眠时期进行移栽,有利于茶苗成活。同时,还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 条件,避免在干旱和严寒时期移栽。根据我国茶区的气候与生产情况, 移栽可在秋末冬初或早春时进行。秋末冬

9、初移栽有利于茶苗的成活, 这是由于此时地上部虽然已经停止生长,而根系生长还在继续,茶苗 越冬后,根系在翌年春天可较早进入正常生长。但是在冬季干旱或冰 冻严重的地区,以选在春初进行较好,这时温度低、雨水足,栽后浇 水数量和次数都可减少。(2) 移栽技术 茶苗移栽前,先要在待种植的茶园内开好沟, 沟深 35cm 左右,施下底肥,然后选择无风的阴天起苗定植。实生苗 的主根太长,可以剪短些;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浇湿圃地,以减少 取根苗时伤根。从外地调运的茶苗,要注意包装与通气,并浇水提高 其成活率。也可用黄泥浆沾茶根来提高茶苗的成活率。茶根在土中力 求舒展,然后覆土踩紧,防止上紧下松,使泥土与茶根密切

10、结合。移 栽后若连续晴天,一般隔3-5 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要浇透,使根部 土壤全部湿润。(3)做好保苗、补苗工作 茶苗移栽后,一般生长幼弱,根系 浅,抗旱力差,因此要做好护苗工作。一般可采用铺草或浅耕来提高 抗旱能力,以采用铺草防旱效果较好,比未铺草覆盖的茶园茶苗成活 率提高 20%以上。如果有缺苗的地方,应该及时补苗,必须是同龄茶 苗,一般就地间苗补缺,或用“备用苗”补缺。补缺的方法和补后的 管理,与移栽茶苗一样。(4)及时防治病虫害 幼龄茶园由于苗木移栽前后生态环境改 变,加上初期苗木生长势较弱,对病、虫的抵抗力不强,因此应加强 病虫害防治。这在以后的病虫害防治中详解。茶苗如何移栽茶苗移

11、栽时期最好是在茶树停止生长的秋季或翌年早春,因为 秋、冬季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地下部分的根系生长旺盛,10 月下 旬后移栽有利于迅速恢复根系,使茶苗在下一年能尽快恢复生长。若 秋季干旱严重,可在翌年早春雨水逐渐增多又无冻害时移栽,可提高 移栽后茶苗成活率。茶苗应选用无性系良种,要求苗高25 厘米以上、 主干基部粗34毫米、无病虫害的1龄苗。起苗时尽量少伤根、多 带土。若晴天起苗,应在前一天将苗地淋透水,以保证起苗质量。起苗 后用ABT生根粉3号,浓度为1X10负5次方(100千克水放1克生根 粉)的溶液进行浆根,促使茶苗根系恢复, 提高茶苗成活率。 667 平 方米面积种植茶苗密度为 400

12、08000株,采用单行条栽的行距为 1.5 米,丛距为 0.33 米,每丛种3 株, 双行条栽种植规格为大行距1.5米, 小行距0.5米,丛距 0.33 米,每丛种3 株茶苗。移栽前先准备好2 根长绳,在每根绳上按 33 厘米长逐点打上标记,将打好标记的绳子 固定在种植沟两端, 定下茶行及茶丛的位置, 然后按标记逐点挖种植 穴。穴深 20 厘米左右, 一人挖穴,一人种苗,边挖边种。种苗者一手 持3 株苗,苗与苗要分开,一手在种植穴中铺平根系, 使根系能自然 舒展, 然后回土覆盖,将土按紧实,埋土过半时淋足定根水,待水渗 透完后继续加盖一层厚约35 厘米的土, 不能深或过浅, 以便于茶 苗尽快恢

13、复生长, 并提高茶苗成活率, 茶苗种植时,种植沟的平面要低 于原梯平面5厘米左右, 保留一浅沟, 利于抗旱保苗.移栽后要及时离 地 15 厘米处保留 12 个分枝,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 。茶树修剪茶树修剪是培养树冠,更新复壮树势的有效技术措施。因此,在 茶树不同的生育阶段,就要求采取不同的修剪方法。茶树常用的修剪 方法,有以下五种。(1)定型修剪 一般适用于幼年茶树。对台刈改造养蓬的茶树, 也应进行定型修剪,以塑造树冠。 幼年茶树的定型修剪,通常是指 二、三、四龄茶树的第一 、二、三次修剪。目的是给予茶树有目的、 有系统的干涉,改变茶树自然生长习性,促进分枝,控制茶树纵向生 长速度,加速扩大横向

14、生长,培养茶树有健壮的骨干枝和骨架层,为 培养高产型茶树打下基础。当二足龄茶苗高达 30cm 以上,主枝粗达 3mm 以上时, 就可用整 枝剪进行离地15-20cm的第一次定型修剪,并尽量保留侧枝,以利今 后长成健壮的骨干枝。次年和后年,再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均在前 次修剪的基础上提高15-20cm进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从第二次修剪 开始,修剪工具可改成篱剪或平型修剪机进行。幼龄茶树经三次定型修剪后,茶树高度已达45-60cm,树幅达70-80cm,再经1-2年的轻修剪和留叶采摘,良好的茶树采摘面就可 形成。(2)轻修剪 目的在于促进茶芽萌发生长,提高生产枝密度, 增强茶树树势

15、,它是创建培养茶树良好采摘面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对正常采摘的茶树可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时期应选择在茶树地上部 开始停止生长时进行,对易造成冻害的茶区,也可选择在春茶萌发前 15-30 天进行。对采制名优茶的生产茶园,可推至春茶结束时抓紧进 行。轻修剪程度,以剪去蓬面3-5cm的枝叶为度,通常用篱剪修剪成 弧形。目前,已有很多茶园采用双人抬修剪机进行。(3)深修剪 茶树由于多年采摘和轻修剪后,在树冠采摘面上 会形成密集而细弱的分枝,俗称鸡爪枝。这时,茶树新梢育芽能力 减弱,生长乏力,单靠轻修剪已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为更新树冠采摘 面,就得采用深修剪技术,剪去密集细弱的鸡爪枝层,使茶树重新抽 发新

16、枝,提高育芽能力,延长茶树有效经济年限。深修剪通常剪去冠 面 10-15cm 枝梢,不然则达不到目的。一般用双人抬修剪机实施。 经 深修剪后茶树,当年多留些叶片采。次年实行正常采摘,但仍需用每 年或隔年轻修剪一次。深修剪宜在早春茶芽萌动前15-30 天进行,无 冻害发生的茶区也可在秋末冬初封园时进行。(4)重修剪 其对象是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这种茶树, 虽骨干枝的抽生能力仍较强,但生产枝的育芽能力已很弱,芽叶瘦小, 叶张薄,采用轻修剪或深修剪已不能达到目的,这时,就得采用重修 剪技术。重修剪茶树宜离地30-40cm处剪去较为合适。若采用机器修 剪,应掌握在离地30cm左右进行。倘若茶树本来生长就比较矮小, 那么亦可掌握在原茶树高度的二分之一处剪去为好。但重修剪后茶 树,必须加强肥培管理,否则,会影响效果。(5)台刈 它是比重修剪更为彻底的改造树冠的修剪技术。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