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17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69530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17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17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17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17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17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17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 预防犯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理解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3.知道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了解刑罚的种类。4.知道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应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设置讨论话题等过程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全部交流展示,归纳提升。从而培养学生认同法治的情怀,引导学生自觉遵法和守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结合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犯罪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

2、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难点: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讲授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闻观察:北京五名在校女生校园欺凌事件(视频播放) 思考:五名女生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刑事违法行为,也称犯罪。自主预习:请同学们自主预习课本P52-57,思考下列问题:1.刑法的含义和作用?2.犯罪的含义?犯罪的基本特征是哪些?3.刑罚的含义?刑罚可分为哪些种类?4.怎样预防犯罪?讲授新课:(一)了解罪与罚活动一:思考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

3、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具体规定如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活动二:根据以上刑法的规定,请大家总结

4、什么是刑法?什么是刑罚?学生交流并回答教师总结: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 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

5、3年 。拘役是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刑罚。拘役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一年。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P53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思考: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6、,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二)加强自我防范活动一:评析观点:“中学生年龄还小,就算犯了罪也不要紧。”这个观点对吗?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该观点是错误的。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活动二:探究与分享P55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

7、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思考: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学生阅读P56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活动三: 两幅图片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活动四:名言赏析勿以恶小

8、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思考:以上名言警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总结: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小结习题巩固:1.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 ) A.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C.刑罚是对犯罪分子最严厉的

9、法律制裁。 D.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些话告诉我们( ) 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要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要重视道德修养,防患于未然 A. B. C. D. 3.中学生李某原本品学兼优,自从结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去网吧玩游戏、到歌舞厅唱歌、帮朋友打架,觉得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没人管,无忧无虑的,后因无钱上网而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1)材料中陈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2)陈某走上犯罪的道路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B 2.D3.(1)去网吧玩游戏、到歌舞厅唱歌、帮朋友打架属于不良行为。抢劫属于犯罪行为。 (2)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有了不良行为后,要及时改正,防止走上犯罪道路。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