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填空解题步骤及突破技巧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665647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形填空解题步骤及突破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完形填空解题步骤及突破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完形填空解题步骤及突破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完形填空解题步骤及突破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完形填空解题步骤及突破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形填空解题步骤及突破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形填空解题步骤及突破技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形填空解题环节及突破技巧 根据考试大纲,完型填空满分占50分的20%。其重要形式是在一篇约20词的文章中留出1个空白(有的自主命题省市是0个空格),规定考生从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构造完整。相比较此前,完型填空的阅读量加大了。文章从此前的250词减少到目前的200词左右。做好完型填空虽然也需要好的英语功底,但是我们可以列出某些措施和要点,供人们参照,提高复习和做题的效率。 一、完型填空测试的环节.完型填空题测试点完型填空题测试点重要在语法、词法、理解、综合、背景知识几方面。具体讲:语法题涉及词序、构造词(连词、介词的搭配)、动词词形(时态、语态、

2、语调、动名词、不定式、分词)、不定代词的用法、比较级的使用。此类题的选择一般在句子里就可做出对的判断。词汇题一般是实义词,涉及名词(词组)、形容词、副词等,不仅涉及它们的同义词、近义词,并且还涉及词的搭配、习常用法。选择时要根据上下文,甚至在通篇理解的基本上,往往不能根据一句话做出精确的选择,要避免“见树不见林”的现象。背景知识题重要是考察读者的常识。有时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并不够,还需要与读者头脑中储存的一般知识信息结合起来考虑,最后做出符合常识的最佳选择。固然,试题的设计者应尽量避免此类题的浮现,由于它已超过了语言考察的范畴。综合题在英语知识运用(CozeTst)中也占一定的比例。特别是在近几

3、年考试中,这种题的浮现加大了试题的难度,它往往在一道题中对词汇和语法同步进行了考察。 2做完型填空试题的一般措施、环节 (1)细读首句,预测话题,启示全文。完型填空所选短文一般无标题,但首句一般不设空格,因此它往往是理解文章全貌的“窗口”;因此可判断文章体裁,推测文章大意,对我们理解全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通读全文,理解大意,驾驭全篇。先要稳下心来,“硬着头皮”把短文从头到尾迅速阅读一至两遍,以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掌握大意。跳过空格、不看选项、迅速阅读,困难肯定是有的。但要注意文中的暗示,努力找出核心词。如果是故事性文章,那时间、地点、人物就是核心词;抓住了核心词就抓住了故事的线索,进而理

4、解全文,此时选填就不会是胡猜乱填。可见,通读全文进而掌握大意是做好“完型填空”的先决条件。在掌握了短文大意之后,才可边读短文边选择答案。在阅读过程中,也许有些答案会在脑海中浮现,有些觉得很有把握或是不大,这时最佳不要急于动笔,先读完。由于有些空白处,从单一的句子自身来看是难以拟定答案的。因此,完型填空难度在于要能大体读懂一篇留有许多空白的短文,这就规定考生具有相称的阅读能力和通过长期大量阅读而形成的语感。 (3)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先易后难。瞻前顾后即前后观测,对空格前后句子作进一步分析,拟定空格在句中的意思。如果是语法问题,不仅要考虑时态、语态,还要考虑整个词法、句法。如果是语义问题,要从上

5、下文分析,根据短文自身完整的语言环境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先易后难就是一方面选出那些只根据上下文就能拟定的、直接的、明显的答案,诸如固定词组、常用句型等。这就增强了信心,减轻了心理压力,以便集中精力解决难度较大的选项。瞻前顾后,不要忘掉首尾照应,首句之重要人们已注意,同步不要忽视尾句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要牢记文章的中心思想,每个空白处的含义与前后句的意思要联系起来理解。文章最前面的空格提出的问题很有也许要到文章的末尾才干找到答案。 (4)上下求索,前后连贯,合乎逻辑。这是从句子构造的角度来考虑。如果空白处位于引导状语从句的位置上,则一方面要分清是何种状语从句(时间、因素、条件、成果、目的、

6、让步、比较关系、行为方式),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词填空。总之,填入单词后要使句子意思和构造都完整,上下连贯,合乎逻辑。 (5)复核全文,解决难点,消除疏漏。填空所有完毕后,还要通读一遍,检查与否前后贯穿、内容清晰、主题突出。复读过程中,如果有某些地方意义含混或矛盾,就应当根据文章的中心意思来重新考虑。凡不通之处,必有待推敲的疑点。应从意义和语法两个角度仔细权衡,加以改正,以便弥补疏漏。从语法上,检查一下所完毕的句子与否主谓一致:时态、语态与否对的;句词、代词的性、格与否一致;动词、形容词、名词与介词的搭配与否精确无误。对于个别难度较大的空项,可以凭着自己的语感,坚持第一感觉选择的答案。二、完型填空

7、解题技巧 英语知识运用是一种综合测试方式。通过研究历年考题发现,考生要精确补全文章空白 处,使其意义连贯,应实现四种类型的语篇衔接,即语义衔接、逻辑衔接、构造衔接和常用 衔接。要实现这四种衔接,考生可联系上下文逻辑关系,或根据某些线索词来完毕。如下将 从词汇、语法、语篇三个层面简介一下这四种衔接的特点、反映在试题上的考点及其做题技 巧。 (一)词汇 1运用动词词组中的介词或副词拟定对的选项 如果我们结识某一词组,可根据自己的判断毫不踌躇地选择你觉得是对的的选项。如果 不结识或拿不准它们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动词后边的介词或副词进行推导。 2.运用固定搭配或习常用语 四级词汇题目波及对多种短语、固

8、定词组和常用语的测试,其所占的比例相称大。测试范畴涉及动词短语、动词与其她词语构成的习语、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此类词组重要是习惯性和固定搭配用法,不能主观臆测,也不能随意发明,只能靠死记硬背。 3根据邻近原则,运用词语意义的互相联系,拟定选择的根据。 (1)选项为名词时,其前后的名词为选择的根据。()选项为动词、动词词组(涉及动名词、动词的分词形式)时,其前后的动词、名词、介词为选择根据。 (3)选项为形容词时,可以其前后浮现的名词、动词、副词、介词为根据。(4)选项为副词时,其前后浮现的动词、形容词、副词为判断根据。(二)语法熟悉历年考题中常浮现的语法考点。 分析前后分句间的逻辑等同关系

9、,进行逻辑推理,从而拟定对的选项在完型填空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重要涉及: 表达并列关系的连接词有and,ile等。 表达转折关系的连接词有but,howeve,though,herea,nevertheless,althugh,,on th cntray,oteri,n te oter hand,aftr al,for ll,still,nwithstani等。 表达顺序关系的连接词有before,after,an,to bein ih,fit,fisty,second, secd,出en,nx,fially,and soon等。 表达解释关系的连接词有ha isto say,iher wor

10、s,to putit anthe w等。 表达因果关系的连接词有so,threfr,tus,because,accrdngy,a rsut, cnsequntly,hece,fo hi ,r,since, a等。表达让步关系的连接词有though,togh,dspit,in spit o,aferal,evn tou,even , whie,whres等。 表达条件关系的连接词有it, unless,once,rovid tat,i case (of)等。 表达附加阐明、例证的连接词有liewse, similaly,ina ik mn,fr example,fo nstance,iideta

11、y,indd,inact,in oth ords,nparicular,secifically,t s,to illustrte等。表达概括总结的连接词有o,inbrief,i shot,iconcusion,in a wor,onth wole,enealyspeakig, osmup, to sumrize, conu等。 (三)语篇 1运用句中的释义、同位替代或定语解释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意义不清的词语,有时句子自身就涉及某些线索,犹如义、反义关系、定义、比方、同位语、举例、归纳、归类等等,考生要学会在句中找出这些线索,从而更好地理解短文内容。 .通过理解上下文语义,根据有关线索词(特别是

12、连接词)作逻辑推理 (1)因素、成果:表达某一事物发生的因素。表达因素的连词写在表达因素的句子内,成果连词用来连接某一事物所引起的成果。体现因素、成果的常用词或词组有:buse,since,as,de o tefact hat,o,tereoe,th,hnce,accrdingly,cnseuety,as a esult,as a conequece,now tha,n ha等。 (2)转折、让步:它表达后一种观点或事实与前一种观点或事实相比有些出乎意料。常用的词或词组有:owever,ve,but,anyhow,a,nevetheless,i sief等。 (3)比较、对比:比较关系表达意义

13、上的相似关系;对比关系表达意义上的不同或相反。体现比较、对比的常用词和词组有:in compio,b comaris,like,as,jut as,in cntrt,by ctras,conersely,opsie,o he ctrary,insea o,rater han等。()列举:指论述一系列有关的事实、观点等。表达列举逻辑关系的可以是单词,也可以是词组,常用的有:first(),sond(ly),thir(ly);fis,nt,then,ast:on,two,tree;or one thng,f anthr thn等。 (5)补充:表达对前一种事实或观点做进一步的论述。表达这种逻辑关系

14、的词或词组常用的有:als,too,siilary,furthe,morevr,kewise,i dtion,uhermore,wsmore,notnlybtao,omethrs等。3.根据上下文,寻找连接通篇的复现词语 词汇的复现关系是指某一词以原词、指代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概括词等出目前语篇中,句子通过这种重现关系得到了互相衔接。根据这一原则,有时某一种空格所相应的答案也许就是在上下文中复现的有关词。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复现词之间的有机联系找到对的的答案。考试题中浮现的同现现象重要是动词与名词的同现、形容词与名词的同现、名词与名词的同现。.参照语境,运用文章线索、举例或提示 所谓语境就是我们常说的上下文。广义的语境指所有的上下文,段与段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句子与段之间的语义关系。一切语义的理解都离不开上下文。狭义的语境是指句子内部的词语在语义上的联系,我们根据这些联系和选项的辨析选出对的的答案,这种语境原则上应与词汇水平中的辨析结合起来。 由于完型填空的短文是一种意义完整、上下关联的语篇,它所讨论的是同一主题,行文中的替代现象和词语反复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解答时,应当瞻前顾后,寻找有关线索,犹如义、近义词,有时甚至直接搬用文章中的词语或短语。考生应当学会跳出句子层次的樊篱,联系句际间的意义衔接和前后段落的呼应关系,在大范畴内进行总体把握,形成“全景式”的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