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考点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958330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考点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生物考点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考点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考点解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第二轮复习-考点解析考点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都需要营养物质。生物体都能够运动。生物体都会由小长大。生物体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体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功能。例如,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什么播种时能随手播洒? 考点二: 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使物更加清晰。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用不同的光圈

2、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地方。 (2)对光。要用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直到目镜里看到圆形的亮圈,叫做视野。(3)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4)收镜。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和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考点三: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质:具有流动性。 细胞核:具有遗传作用。 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要会对照图填空P22)例:(1)切西瓜时流出的汁液是( ) A水 B细胞液 C细胞质 D糖水 (2)先用低倍镜观

3、察找到物象,再换高倍镜观察,这时看到的细胞特点( ) A体积大、数目少 B体积大、数目多 C体积小、数目少 D体积小、数目不变 考点四:组织: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次序地连接起来,进行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 考点五: 根尖的结构: 成熟区:细胞分化完成,形成根毛(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伸长区:是分生细胞分裂的产物,是根向下生长的动力。 分生区:很小一部分,终身保持分裂能力,不断提供细胞补充根冠。 根冠:保护幼嫩的分生区。 考点六:细胞失水或吸

4、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之间的大小。即:内外 失水;内外 吸水。 根吸水经过根毛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渗入液泡,最后进入导管。 例:用盐腌菜,菜发生的变化是( ) A细胞吸水、菜变硬 B细胞吸水、菜变软 C细胞失水、菜变硬 D细胞失水、菜变软 考点七:植物生活中需要大量的含氮、磷、钾的无机盐,这些盐通过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考点八: 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绿体 公式: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场所: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实质: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考点九: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

5、机盐。其中只有糖类、蛋白质、脂肪能为人类进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含糖较多的是谷类、豆类;含蛋白质较多的是瘦肉、鱼、蛋等;含脂肪多的是猪肉、蛋黄等;齿龈经常出血的缺维生素C。 佝偻病缺钙,贫血症缺铁,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缺碘。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考点十:人体的消化系统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等,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口腔中初步消化,使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胃内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 鼻:鼻毛能滤去灰尘;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呼吸道 喉: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发声的器官。 考点十一:人体的呼吸系统 气管、支气管 肺:呼吸的主要

6、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考点十二: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考点十三: 血液 血细胞 白细胞:数量少,有细胞核,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量最少,无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人类的ABO血型包括A型、B型、O型、AB型四种,在输血时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同,输血后红细胞会凝结,阻碍血液循环。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熟给各类血型,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 考点十四:血管和心脏: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心脏是

7、推动血液流动的“泵”。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管壁厚、弹性大。血管 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手臂的“青筋”是静脉。 毛细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能促使心肌发达,增强心脏功能。饮酒对心脏和血管有害。 考点十五:人体的血液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动脉 毛细血管网 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双循环 体循环中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正常人的脉搏与心率基本一致。约为75次/分,正常变动范围每分钟60100次。 考点十六:桃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花药、花丝)和雌蕊(柱头、花

8、柱、子房)组成的。花冠是桃花最显著的部分,雄蕊和雌蕊称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受精后,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精子 考点十七: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双受精。 卵细胞 受精卵 胚 +精子 子房 胚珠 极核(2个) 受精极核 胚乳 种子 果实 珠被 种皮 子房壁 果皮 考点十八:种子的胚是由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需要的自身条件:完整的活着的胚。种子萌发 外界条件: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将来发育成叶和芽的是胚芽,发育成主根的是胚根。考点十九:人体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

9、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可分轴突和树突。 大脑:人的大脑最发达。大脑半球的表层叫做大脑皮层,由灰质构成。 脑 小脑:小脑的作用在于调节全身肌肉的活动,用以维持的身体的平衡。 脑干:有“生命中枢”之称。 考点二十: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弧是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在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所经过的传导途径。 例: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 A身体感觉中枢 B听觉中枢 C视觉中枢 D语言中枢 考点二十一: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瞳孔进入眼球内部,

10、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近视戴凹透镜; 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远视戴凸透镜。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不足呆小症。 考点二十二: 激素的调节作用: 胰岛素:我国在1965年用人工方法合成,世界第一次。 不足糖尿病 生长激素:不足侏儒症;过多巨人症。 考点二十三: 动物的行为有: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和繁殖行为等。 考点二十四:科学研究证实,每种生物的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在它的上面具有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简称DNA,是主要的遗

11、传物质。 考点二十五:变异的意义: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例:能够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的直接原因是( B ) A不遗传的变异 B遗传的变异 C 有利的变异 D不利的变异 考点二十六: 酵母菌:做馒头、酿酒等时用到,有氧时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9. 细菌的三种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考点二十七: 病毒的三种形态:球形、杆形和蝌蚪形。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里面包裹的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生存。 考点二十八:昆虫的多样性:(1)蝗虫:身体表面有一层坚韧结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

12、部分。它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2)家蚕:有咀嚼式口器,适于咀嚼桑叶,口器上有吐丝孔,是蚕丝吐出的开口处。江苏是我国养蚕的主要省份之一。(3)蜜蜂:过社群生活的昆虫。 考点二十九:自然选择: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例:用自然选择的理论简单说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1) 长颈鹿的祖先生活在草原上,它们个体间存在着变异,有的颈长,有的颈短,并且这些变异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2) 在草原因干旱缺乏青草时,颈长的个体能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颈短的长颈鹿不容易吃到足够的食

13、物,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了。(3) 这样一代一代地进行自然选择,就产生了现代颈部特别长的长颈鹿。 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和土壤等。它们是生物生存的基础。 考点三十:生态系统: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如草、树木等。 生物成分 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如各种动物。 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 考点三十一: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考点三十二:传染病:(1) 概念:指由能够致病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引起的,并且能够在人与人或者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其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2) 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 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

14、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4) 种类:呼吸道传染(如流感、肺结核、百日咳) 消化道传染(如蛔虫病、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 血液传染病(乙肝、疟疾、丝虫病) 体表传染病(血血吸虫病、沙眼、癣病、狂犬病、破伤风) 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表面的皮肤及消化道和呼吸道内表面的黏膜 考点三十三: 免疫 (人体生来就有的) 体液 (人体内的免疫器官有脾脏和淋巴结等。) 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的) 有计划的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保护植被:1979年起,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保护珍惜生物: 考点三十四: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1972年联合国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并将每年6月5 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我国1989年12月26日颁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保护生物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