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原理讲义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533435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原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体育原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体育原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体育原理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体育原理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原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原理讲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北京体育大学考研辅导体育原理 讲义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原理 讲义第一章 引论 一、体育原理概述 (一)特点、特点和研究范畴 (二)学科定位 体育原理与体育学、体育哲学、体育理论、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人类学 (三)体育原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意义:更新体育观念 促进学科建设 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改革实践 二、体育原理发展概况 (一)20世纪3040年代的欧美式体育 (二)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式体育 (三)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自己的体育理论 (四)“文革”10年与国外拉大差距 (五)百家争鸣、全面分化的20实际80年代 三、学习与研讨体育原理的方法和要求 研究方法:逻辑法、比较法、

2、调查法、问题研究法等 要求: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方针 坚持真理,不轻信书本,不轻信权威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突出体育原理研究的现实指导性第二章 体育概念 一、体育概念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体育概念的界定 (一)定义的步骤与规则 (二)体育的定义及其分析 (三)体育概念的分类 三、中、日、美、英、苏联等国体育概念的比较研究第三章 体育本质 一、体育本质的概念 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二、体育观的演变与体育本质认识的演进 国外 国内:严复、蔡元培、杨昌济、张伯苓、陶行知、方万邦、毛泽东等 三、身心关系、体育的人文关

3、怀与体育本质 (一)身心关系辨析 (二)体育的人文关怀与体育本质 四、体育的多种特性与体育本质 属性:健身性 教育性 文化性 竞赛性 技能性 娱乐性 社会性第四章 体育目的 一、从健康与体制的关系看体育目的 二、从体育价值取向看体育目的 体育价值取向定义 在体育目的确立的过程中,起作用的体育价值取向有3种: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工具论)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本体论) 人本位和社会本位双重奏的价值取向 从体育价值取向的变化看体育目的的确定 三、体育目的的界定 体育目的特点:抽象性、预期性、终极性的 体育目的的功能: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一)体育目的的表述问题 (二)体育目的的界定 依据:

4、反映体育自身的本质特征 考虑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满足社会生产和文 化生活的需要 符合体育目的与体育目标的辩证关系 参照国家关于体育工作重点转轨的决策 第五章 体育过程与规律 一、体育过程概述 (一)体育过程的本质、结构与特点 体育过程的本质(4条) 体育过程的基本特点(4条) 体育过程的基本目标(4条) (二)体育过程的要素 体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3种基本要素“体育人”、“体育学习者”和“体育中介” 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体育与健身、娱乐、竞技运动的关系 (一)体育与健身 健身的定义 体育与健身两者的关系与区别 (二)体育与娱乐 两者的关系与区别 (三)体育与竞技运动

5、 对竞技体育的认识 体育与竞技运动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三、对体育规律的认识 (一)体育规律的含义与研究意义 (二)体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分析 1.体育的一般规律 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的身心协调发展规律 主体性规律 2.体育的具体规律 体育手段与体育目的的一致性规律 同化优势规律 适度运动负荷的规律第六章 体育途径 一般认为,体育从区域和时空视角可划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 一、家庭体育应引起重视的体育角落 (一)家庭体育的内涵及其特点 内涵 基本特征: 强烈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良好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内容的多样性和方法的趣味性 发展趋势与对策: 社

6、会转型引发家庭体育大发展 由单一的传统型向开放、多元型家庭体育发展 重视和加强对家庭体育的组织和领导 增强家长的体育健身意识,为青少年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与家庭接轨,让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体育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二、学校体育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是联结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桥梁,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在我国体育发展战略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学校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体育思想观念的偏差 学校体育实践与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脱节,导致学生厌学体育 发展趋势与改革对策 1.确立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导思想 2.正确处理学校体育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首先,要正确看待竞

7、技运动的积极作用。 其次,要根据学校体育的实际需要引进和使用竞技运动的手段 ,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 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 4.构建一体化的从小学到大学体育相衔接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5.探索多样化、特色化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 6.建立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 三、社区体育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 (一)社区体育概述 概念(需要注意的几点) 特点 社区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区别 宏观与微观;整体的、抽象的、不可操作的与局部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 (二)我国社区体育现状分析 社区居民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学习和健身的意识淡薄 社区基层组织对居民体育活动消费的引导不到位

8、 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的被动 传统的发展观使我国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严重匮乏 (三)发展趋势与对策 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为根本目标,培养社区居民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构建民间主导型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 社区体育朝主体多元化、组织管理多样化方向发展 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网络化 建立和逐步完善社区体育的消费和服务体系,加快对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四、正确处理好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三者关系 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体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整个体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家庭体育、学校体育、

9、社区体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体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体育整体的有效性第七章 体育手段 一、体育手段概述 二、体育内容的现代化 (一)体育内容的多样化 (二)体育内容的多元化 (三)“轻体育”大众化 特点:运动不拘形式,种类繁多,方式灵活。 运动轻松愉悦,不重视输赢名次 运动时间宽松,体能消耗低 (四)竞技运动软式化 基本要求:运动负荷的轻松化、难度负荷的简单化、运动形式的娱乐化、运动行为的加强化 竞技运动项目的“软式化”的主要途径是分化、派生和交融。 (五)体育内容长效化 4个前提及与之想符合的几个“终身体育项目”: 游泳 散步、跑步 以徒手为主的各种各样的体操 自我按摩与呼吸

10、运动 三、体育方法的结构与个性化应用 (一)体育教学方法 概念,作用3点,特征4个,分类4类 (二)运动健身方法 巡回锻炼概念,优点,应用形式,注意事项 (三)体育方法的个性化应用 注意3点,特性(灵活性、自主性、启发性、教育性)第八章 体育评价 一、体育评价概述 (一)体育评价的概念 概念,特点 (二)体育评价的分类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 (三)体育评价的意义 二、体育评价的实现问题及其分析 (一)体育评价的一般问题 我国体育评价这几年总的趋势是比较重视信度,而忽略了效度。 体育评价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重心几个方面。 (二)体育课质量

11、评价的问题 1.联系密度只是反应运动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 2.平均心率不能完全反映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 三、体育评价体系 体育评价体系包括体育评价的对象、指标与标准 (一)体育宏观评价 (二)体育微观评价 体育学习评价、运动健身评价 四、体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特点:体育评价主体多元化 更加关注体育过程评价 体育评价指标综合化 体育评价方法多样化第九章 体育科学第十章 体育文化 一、体育的文化属性 为什么说体育是一种文化活动呢? 二、体育文化的含义与功能 (一)对体育文化的基本理解 (二)体育文化的功能 体育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体育对文化的独特作用: 体育保存、传递和传播文化的功能 吸收、融合世界

12、先进文化的功能 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一般来说,文化传统与体育传统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传统差异是体育传统差异的根源,而体育传统又是得文化传统间的差异继续存在或强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体育文化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 重和谐与统一 重实际,追求稳定 重理性与人文教养(二)西方文化及其影响下的西方体育文化西方文化对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强调以人为中心 重视宗教的特殊地位 以个人为社会本位 强调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比较 1.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体育价值观的差别 2.中西方对体育运动手段、方式的认识差别 3.中西方对待竞技的态度和胜负观的差别 中西方体育文化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并不能确定其本身的优劣。 四、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及其对策 (一)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含义 (二)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对策第十一章 体育体制 参见前面体育概论第七章第十二章 体育发展趋势 一、从人的发展看体育发展趋势 (一)体育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新世纪将呈现以人为本、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新的体育观 (三)生活方式的巨变加快体育生活化的进程 (四)关注情商,以人文关怀推进体育改革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