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良种猪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9531069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良种猪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公司良种猪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公司良种猪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公司良种猪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公司良种猪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良种猪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良种猪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XX公司良种猪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 概况项目建设单位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公司XX县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2007年,位于XX县XX镇XX村,该场东西两面紧靠农田,南靠307国道,北靠荒山,养殖环境良好。空气、水质、土壤无污染,地下水资源充足,符合环保和防疫条件,场址远离村庄,是发展生猪产业的理想之地。厂区总占地面积28.4亩,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现有员工2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10人,公司专业从事优良种猪的引进、扩繁、推广及良种育肥猪的回收和销售,年可为社会提供优良种、仔猪5000多头,是目前XX

2、县规模最大、设备最新、技术含量最高的良种猪繁育基地。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企业生产经营正在健康、快速运行,公司隆重推向市场的“秦洋朱鹮”牌法系大白、法系长白、比利时斯格配套系种猪,以其“生长快、产仔多、瘦肉率高、肉质好、无应激”等品种优势稳步占领了省内外市场,呈现了“预付定金签订合同分批供货”的喜人局面,发展势头良好。1.1.2 财务状况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截至2008年12月31日,企业资产总额1278.94万元、固定资产817.80万元、流

3、动资产443.32万元、净资产528.13万元、负债总额750.8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58.70%、销售(营业)收入712.33万元、净利润48.31万元、净资产收益率9.15、投资报酬率3.78。截至2009年11月30日,企业资产总额1364.58万元、固定资产801.70万元、流动资产547.04万元、净资产565.19万元、负债总额799.39万元、所有者权益565.19万元、销售(营业)收入594.74万元、净利润37.09万元、净资产收益率6.56、投资报酬率2.72、资产负债率等58.58。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公司法人代表XXX,男,1973年7月1日生,XX县XXX镇X

4、XX村人。曾长年从事养殖事业,本人本着带动村民及周边农民发展养殖业,搞好一方经济的原则,决心办好卫伦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贡献力量。1.2 项目建设方案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XXX省XX县有限责任公司良种猪场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改扩建建设地点:XX省XX县XX镇XX村1.2.2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新建猪舍2700,改扩建后新增存栏纯种基础母猪600头,年新增生产种仔猪10000头。1.2.3 技术、设备、建筑物1、主要技术及来源的可靠性、可得性等。XX有限责任公司良种猪场已聘请了经验丰富的高级畜牧师担任技术主管,负责主场筹建的事宜。企业与多

5、家畜牧养殖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对生产技术人员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公司已与当地农业局达成协议,由市、县畜牧兽工作站作为防疫工作的主要依托。2、主要设备名称、数量。购置设备共3929台(套):生产设备3835台(套);质检医疗设备24台(套);辅助设备70台(套)。3、主要建筑物(主体工程)类型、面积或数量。新建猪舍2700,砖混结构。新建淋浴消毒室60,粪便堆场300,粪污处理池200,给水管网500m,排水管网500m,道路及地面1000,厂区绿化2000 ,门房60,围墙600m,大门2座。4、建设期限。1年(2009年3月2010年2月)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1、投资估算及资金

6、构成:该项目建设投资440.7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237.00万元,设备购置费139.88万元,安装工程费6.99万元,其它费用56.91万元。2、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投资440.78万元,其中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资金75万元,企业自筹365.78万元。1.4 项目效益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 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纯种母仔猪5000头, 纯种公仔猪500头,年出栏淘汰猪及育肥猪4500头。本项目达产期年销售收入为1113.20万元。该项目生产经营期年均销售收入1092.96万元,扣除年均总成本费用904.75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88.21万元,减去年均所得税62.11万元,年均税后利

7、润为121.10万元。社会效益1、项目实施后企业将新增存栏基础种猪600头,企业可直接安排就业岗位20余个,向社会提供优良纯种猪10000头,养殖户开展良种猪的养殖,向社会提供商品猪十四万余头。2、年可带动项目区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良生猪品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2、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务院200722号);3、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的落实意见(陕政发200731号);4、国家农业

8、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政策、规定;5、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6、国务院中国畜牧业养殖行动计划;7、陕西省畜牧业产业规划;8、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指导纲要;9、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准则;10、农业部关于推进畜禽现代化养殖方式的指导性意见;11、陕西省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1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6 综合评价1、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的需要;是发挥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良种猪生产基地建设步伐的需要;是稳定猪肉市场、提高企

9、业效益、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能力的需要;是发展绿色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2、项目技术工艺可行,技术方案设计科学合理,选用设备和设施先进实用,能满足项目正常生产需要。项目规划科学合理,主要建设内容和设计规模适宜,投资估算合理,资金来源有保证。项目实施方案可行,阶段目标清楚,进度安排合理。项目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饲料供应有保障,项目产品良种猪及其猪肉加工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大。3、项目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以示范带动作用来间接引导当地农民,提高经济收入,安排农业剩余劳动力,推动当地社会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建设,改善当地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非常

10、明显。4、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为此,在技术上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市场上建立销售网络,采用多种形式扩大营销渠道,以保证产品顺利销售;在组织管理上采用科学的柔性管理模式,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达到项目预期目标。该项目选项准确,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基础资料详实,投资计算及财务分析准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建议及早审批,并给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资金的支持。- 11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肉类生产是我国“菜篮子”工程中的重点工程,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有力推动下,近20多年来我国成为世界上肉类生产发展最快

11、的国家。我国猪肉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列世界第一,猪肉产销状况直接关系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我国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7980万吨、2940万吨和3290万吨,2006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与畜牧业相关的产业(包括饲料工业、兽药业、畜产品加工业等)年总产值近万亿元人民币。受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农民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2008年,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对促进粮食增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双重效应。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饲料和资金支持;粮价合理回升,带动了畜产品价格合理上扬。当

12、前,畜产品市场价格合理回升,生产效益趋好,农民愿意将手中的余粮和资金用来发展畜牧业生产。全国积极推行适度规模养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养殖小区,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结合草原生态保护,逐步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模式,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家畜品种改良加快,配合饲料用量增加。据统计,全国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2万多个,极大的促进了畜产品的流通和畜牧业的发展。在肉类结构中,我国瘦肉型猪、羊肉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06年,我国畜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趋势,猪出栏68050.4万头,猪肉产量5197.2万吨,占当年肉类总产量的64.55%。陕西省近年来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

13、建设畜牧业强省、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稳定猪禽生产,加快肉牛、肉羊、奶畜三大产业开发,实现了全省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畜牧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4.18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274.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1.52%提高到27.32%。2007年全省生猪存栏851.5万头,猪肉产量70.2万吨。从生猪市场来看,2007年5月以来,猪肉价格上涨和市场供应紧张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陕西省2007年以来通过各种渠道投入的生猪产业扶持资金超过亿元,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陕西省生猪市场供应偏紧局面年底得到一些缓解。继2007年6月初陕西省农业厅拿出1000万元,扶持关中、陕南69个母猪繁育

14、村建设以来,2007年11月陕西省又得到国家分配的3300万元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任务,重点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重点养殖户、养殖小区粪污处理、猪舍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加上农业部分配的母猪人工授精补贴资金300万元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扶持资金,陕西省2007年通过各种渠道投入的生猪产业扶持资金就超过亿元。截止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畜牧业商品基地100个,为发展生产、稳定市场、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适应陕西畜牧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而兴建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项目。该项目将采用“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同农户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充分发挥养殖企业的作用,共

15、同创建绿色畜产品养殖基地。项目的实施符合陕西省畜牧业产业规划,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缓解社会猪肉价格上涨趋势,调整经济结构,还将对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和营养水平,对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维护生态平衡,振兴农村区域经济,对加快实现我省畜牧产业化起到积极的作用。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食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整个肉食品消费结构中以猪肉为主,因此拉动优质瘦肉型猪肉市场产生较大的需求空间,目前国内市场猪肉价格普遍上扬,商品仔猪供应十分紧张,在此背景下扩建种猪场,提高种猪和商品仔猪的生产能力,保障市场猪肉供给,稳定猪肉价

16、格,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1、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近一个时期以来,席卷全国的生猪价格上扬,暴露出基础母猪数量不足,仔猪供应能力不强对养猪业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良种仔猪供应不足一直是制约我省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2007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24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7%。2007年全省存栏生猪1278万头,2006年基础母猪存栏只有106万头,2007年一季度更是下降到89万头,已远远不能满足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建立基础母猪养殖村,是推广生猪优良品种、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稳定仔猪市场供应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