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5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分类汇编实验原理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524538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15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分类汇编实验原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市2015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分类汇编实验原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市2015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分类汇编实验原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市2015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分类汇编实验原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市2015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分类汇编实验原理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15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分类汇编实验原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5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分类汇编实验原理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类汇编-综合实验东二 实验原理分析(共1小题,共5分)35.(5分)某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研究铁丝燃烧实验。(1)实验装置B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是_。改进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依次打开K2和K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3)将铁丝接通电源,预热铁丝,并未立刻观察到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是_ _。(4)铁丝剧烈燃烧后,立刻关闭K1。观察铁丝燃烧的现象是_ _;当燃烧停止后,一段时间后,C中水流入B,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 _。 MnO2实验原理分析(共1小题,共5分)35.(5分)(1)瓶底没有少量水(或细沙)(2)2H2O2 2H2O +O2(3)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或氧气浓度不够 (

2、4)火星四射铁丝燃烧消耗了瓶中的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逸出,冷却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西二实验原理分析a分液漏斗b甲 乙36(5分)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1)若甲中放入块状大理石,乙中放入澄清石灰水,打开b,将分液漏斗中过量的盐酸注入,关闭a,此时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一段时间后,关闭b,观察到乙中液体变澄清,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若甲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乙中放入水,关闭b,将分液 漏斗中的盐酸注入,关闭a。观察到甲中导管内液面上升至 一定高度,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且最终高于烧瓶中的液面。 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同学们解释“甲中导管内液面上升” 的原因

3、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 等。实验原理分析36. (5分) (1)Ca(OH)2 + CO2 CaCO3+ H2O 关闭b,甲中气压增大,过量的稀盐酸被压入乙中,与CaCO3反应 (2)NaOH + HCl NaCl + H2O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注入的盐酸在 烧瓶中占据一部分体积海二34(4分)(1)进入集气瓶中的水 (2) H2、O2(顺序错不给分) 氢、氧元素(H和O)(3)空气中的物质不参加反应,且反应后没有物质逸出锥形瓶(答对1条即给分)35(5分)(1)d 中溶液产生白色浑浊 Ca(OH)2 + Na2CO3 CaCO3+ 2NaOH (2)部分变质 Zn 和 Fe

4、SO4、Zn和H2SO4(答全给1分,多答Zn和Fe2(SO4)3不扣分)朝二实验原理分析(共1道小题,共5分)34.(5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以下三个实验。 (1)若取两套该装置分别放入干燥的铁丝和潮湿的铁丝,关闭K,打开K1、K2,从K1处通入氧气,检验广口瓶中充满氧气的方法是_。当充满氧气后关闭K1、K2,一段时间后,对比观察铁丝表面的变化,说明铁生锈与_有关。 (2)若广口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分液漏斗中盛有NaOH溶液,右侧导气管伸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打开K,注入NaOH溶液后,关闭K,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烧杯中的液体进入广口瓶中,并产生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观察到上述现象的原因_。(3)若广口瓶中放一小块白磷,证明燃烧与氧气有关的操作及现象是_。实验原理分析(共1道小题,共5分)34(5分)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K2处,木条复燃 水(2)2NaOH+CO2=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每个方程式1分)(3)从分液漏斗中注入热水,浸没白磷,白磷不燃烧,从K1处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设计出对比实验即可,合理给分)丰二实验原理分析34(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铜粉样品(含杂质碳)中铜的质量分数。(1)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装置B的作用是 。(3) 装置C增重2g,装

6、置D增重4.4g。装置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 该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有 。(写一条即可)34、91.4%顺二【实验原理分析】(共1道题,共5分)32.(5分)化学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B、C中分别盛有无色酚酞试液,打开K1,从分液漏斗中盛有浓氨水,关闭K1打开K2、K3,观察到的现象是_。实验2:A中盛有氢氧化钠颗粒,B、C中分别盛有无色酚酞试 液,重复实验1的操作并观察现象。综合实验1,小组同学得 出的结论是_。实验3:A中盛满CO2,B中盛有氢氧化钙溶液,C中盛有稀盐酸 打开K1,从分液漏斗

7、放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该过程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一段时间后打开K2,再迅速关闭K2,观察到有A中有沉淀产生。 再打开K3,观察到A中有气泡产生,此过程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32.(5分)(1)B、C中的无色酚酞依次变红 (2)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3)2NaOH + CO2 = Na2CO3 + H2O(4)NaOH+HCl=NaCl+H2O CaCO3+2HCl = CaCl 2+CO2+H2O昌二【实验原理分析】34(5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铁生锈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分液漏斗锥形瓶AB用品实

8、验1稀盐酸大理石紫色干燥石蕊纸花紫色潮湿石蕊纸花实验2H2O2溶液MnO2干燥铁粉潮湿铁粉A(1)实验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若 ,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B浓硫酸(2)实验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若 ,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3)实验3:利用此装置,分液漏斗及锥形瓶中的药品同实验2,设计实验研究燃烧的一个条件,你的方案是 。34. (5分,每空1分)MnO2(1)CaCO3+2HCl = CaCl2+H2O+CO2干燥石蕊花不变色,湿润石蕊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2)2H2O2 = 2H2O +

9、O2 干燥铁粉没有变化,湿润铁粉表面出现红棕色固体 (3)在A、B中长导管口分别放一小块白磷,A中加入80热水,B中加入等量冷水,液面高于长导管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A中白磷燃烧,B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他答案合理给分)怀二【实验原理分析】34(5分)如图所示装置中,容器、II体积相同,U形管内左右两侧液面相平,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将液体同时滴入容器,滴加完毕后关闭旋塞。实验内容及相关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容器分液漏斗容器分液漏斗红墨水液面位置A二氧化碳(充满)10 mL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充满)10 mL水左侧

10、高右侧低B二氧化碳(充满)10 mL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充满)10 mL浓氢氧化钠溶液C0.65 g锌10 mL盐酸镁10 mL盐酸室温时恢复至起始状态(1)实验A中,容器中的现象是_,容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B中,“”的实验现象是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3)实验C中,依据盐酸浓度相同且足量,反应结束并恢复至室温后,红墨水液面位置计算出镁的质量为 g。【实验原理分析】34(5分)(1)石灰水变浑浊 ;H2O+CO2=H2CO3(2) 左侧低右侧高;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比石灰水消耗的二氧化碳多。 (3)0.24 门二【实验原理分析】(共1个小题,共5分。)34.(5分)某兴趣小

11、组做了如下实验:提纯NaCl操作11 g含有泥沙 的NaCl含有泥沙的混合液操作溶液泥沙操作10 g NaCl固体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序号) 、 、 。(2)若得到NaCl的产率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把晶体从蒸发皿转移到天平上称量时,有少量粘在了蒸发皿上 D溶解11 g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3)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氯化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50 g,不需要的仪器为(填序号) 。 A量筒 B天平 C烧杯 D漏斗 E蒸发皿 F玻璃棒 G酒精灯34(5分)(1)C、B、A (2)BCD (3)D E G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