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山市08-0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9501320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中山市08-0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中山市08-0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中山市08-0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中山市08-0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中山市08-0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中山市08-0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中山市08-0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市高三级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科试卷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

2、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演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有都是一种制度创新都是以地域为纽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A、 B、 C、 D、2、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

3、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耕作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 B、 C、 D、4、与隋唐文化相比,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 A、中国古代的市民文学成为主流 B、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C、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开始衰落 D、中国科技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5、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三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西藏大喇嘛,忽

4、必烈让他主持宣政院)的住地和教法所在地,故作为一省委托于八思巴。”这段史料表明忽必烈注意利用宗教对西藏进行统治西藏在元朝时是由八思巴领导的附属国当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A、 B、 C、 D、6、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7、广东佛山是古代岭南地区的商业中心,是中国民间年画出产地之一,明末清初其年画生产达到顶峰,但到抗日战争

5、前,逐渐衰落。下列有关衰落的原因中正确的一项是 A、农村经济衰退,购买力薄弱 B、民智渐开,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神像画不能适应大众需要 C、佛山的商业地位被深圳取代 D、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古老的年画印刷技术逐渐被淘汰8、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的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根据这种观点,英国殖民者在中国最先开始的建设可能是 A、交通设施 B、水利设施 C、教育制度 D、议会制度9、就中国历史发展总趋势来说,辛亥革命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主要是因为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C、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

6、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三大热潮”,这三大热潮的共同点有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一直都受到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A、 B、 C、 D、11、孙中山主张的“民权主义”与康有为的“兴民权”区别在于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2、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13、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

7、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中共十四大召开C、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4、“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5、右下方是一张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脱盲证。毛泽东题词“为消灭文盲而斗争”,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依据图片信息判断,此证件应出自

8、 A、土地革命时期 B、建国初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16、有一剧本的主要故事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凌某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反映了凌某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了自己的合法权利 B、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D、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17、“雨霁天睛,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这副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

9、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18、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个世界体坛盛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办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作是英雄而受到热烈欢迎。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且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A、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会 B、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 C、古希腊存在对妇女、奴隶和移民的歧视 D、奥运会消除了希腊各邦之间矛盾,制止了战争19、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

10、主要特点是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20、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资产阶级早期革命摧毁了欧洲社会等级制度 D、早期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生活日益奢华腐朽21、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反封建色彩的思想相比,西欧近代民主思想的突出特征

11、包括: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从法律角度证明社会变革的合理性反对君主专制强调天赋人权 A、 B、 C、 D、22、联系所学知识观察右图,判断1933年罗斯福与农场主的交谈,涉及的主要话题应是 A、提高农业产量 B、增加农业出口工 C、压缩农业种值面积 D、修建水利设施23、“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你认为下列对其评价最准确的是 A、抨击、批判奴隶制度 B、提倡解放奴隶 C、强调了天赋人权的人文思想 D、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24、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美元的

12、霸主地位受到欧洲的挑战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25、导致人类树立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观点的直接原因是 A、农业经济的出现 B、工业经济的出现 C、知识经济的出现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二、非选择题(满分75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3分,第30题13分,第31题9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耕地与人口的变化 材料二 (清前期)苏州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材料三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

13、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想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请回答: (1)根据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5分) (2)材料三中的“时势”是指什么?(4分) (3)“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 (4分)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单位:万英镑) 材料三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产到户。 材料五 从2006年起,我国将彻底废除在中国持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2006年总理温家宝指出,我国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实现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些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