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建设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453836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建设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建设项目建议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生活垃圾转运和处理建设项目建议书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XX生活垃圾转运和处理建设项目2、建设地点:XXXXXX乡、XX乡和XX镇总共25个行政村、1个渔场和2个居委会。3、建设单位:XXXX4、建设内容:(见第五章处理工艺选择和项目建设内容)5、建设项目时间安排:计划从2013年10月开始实施,至2014年12月31日完工。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5790.412万元,拟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地方政府财政配套解决资金。7、建议书编制单位:XXXX环境保护局。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

2、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法治(2004年12月)。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6、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7、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8、关于深化“以奖促治”工作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59号)9、XXXX2013年工作报告10、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1、环

3、境卫生体系建设背景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村(渔场、社区)环境卫生体系,是有效治理乡村居民生活废弃物,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而进行的有关生活废弃物的清扫,保洁、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综合利用和社会管理等活动的总称。我国卫生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发展很快。特别是从20世纪70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城乡环境卫生体系迅速发展,环境卫生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推动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高度重视城乡环境卫生体系的建设,把环境卫生事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内容。构建环境卫生体系,加快生活废弃物污染治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4、,提高环境卫生质量,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使我国的环境卫生事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发展道路。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等将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众,建设小康社会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XXXX不断加大环保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依托市城建成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基本实现了XXXX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2012年通过开展XX乡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对XX村等六个村的生活垃圾实行了集中收集和转运,使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善。XXXX区委、区管委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为XX环保卫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XX

5、XX把城乡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纳入政府的主要职责,积极推进以提高环境质量和以市场为取向的环境卫生管理和作业服务体制改革,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设施建设,社会公众参与程度日益加大,城乡环境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欠债等一系列原因,XXXX环境卫生体系的发展与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不高,环境污染较为突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难以与垃圾排放增长速度匹配,目前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0.34%,其余大部分肆意丢弃或堆放,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影

6、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2)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环境卫生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由于环境卫生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制约了环境卫生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3)管理体制落后,不适应环卫事业进一步发展。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分散,执法力度弱化,导致管理紊乱。2、生活垃圾无害化设施建设背景一是垃圾收集现状堪忧。由于垃圾收运设施滞后,导致垃圾收运方式清运能力不足,居民生活垃圾仍有大部分随处乱放,影响环境。二是垃圾处理方式不当造成严重污染空气、严重污染水体等后果。因此,对城乡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二、项目建设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改善当地投资环境,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7、加快XX经济发展的需要。XX是湖南省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移民办场建区40年来,在省、市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亲切关怀下,XXXX按照“千方百计保稳定,集中精力抓发展”的总结要求,奋力拼搏,克难求进,克服了社会众多矛盾,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得到逐步改善,社会公益事业,人民生活水平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大改善区内生产环境,使区域能更好的依托资源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加大民营经济发展步伐。(2)项目建设是改善区域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的需要。XXXX共有人口5.56万人,日排放生活垃圾54.6吨,累积年产生活垃圾1.99万吨,直接肆意排放,将污染水源,滋生蚊虫,腐臭熏天,危害

8、群众的身心健康(3)搞好生活垃圾转运和处理,是将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人口增多,生活水平提高,与此同时,产生的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加,目前只有少数村、居民对生活垃圾采取了简易的填埋,大部分被肆意丢弃、堆放、无害化处理水平不足10%,如果采取“分类、减量和资源化”的转运和处理方式,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居民健康威胁,可使生活垃圾转运和处理的费用支配在承担范围。”第三章 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现状调查一、生活垃圾处理现状1、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预测日产生活垃圾54.6吨,累积年产生活垃圾1.99万吨(见表3-1)。表3-1 XXXX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9、统计表序号户数(户)村民组个数(个)总人口(人)生活垃圾(kg/d)1387414531307.72472317791601.13497319281735.24721221131901.75634319661769.46572320071806.371182352358326820820924092592510120405405115053144414441231621285128513443212431243146163219221921565632264226416547323582358174862125812581833421112111219527323342334203242121

10、512152157032038203822431217081708233242117911792455532180218025487418241824266053216021602721836862686228256673547354合计165625564154516.42、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城镇生活垃圾目前普遍采用混合收集方式,分类收集工作基本没有展开,垃圾收运体系未做到全覆盖,农村目前基本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垃圾收运系统,无法做到将生活垃圾及时收集和清运处理,无害化处理能力根本无从谈起,无害化处理率非常低。3、存在的主要问题(1)体制尚未理顺,基础管理薄弱城乡环境卫生行政主管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

11、分散,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进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也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管理设备和手段,环境卫生日常监测制度尚未建立,难以对环卫设施所发挥的作用做出准确的评价,致使政府在决策时缺少必要和准确的基础依据。(2)专业规划滞后,缺少区域统筹。垃圾处理系统的规划严重滞后于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目前为止,都没有这方面的规划,规划、建设缺乏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行其是,没有考虑垃圾处理设施的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造成资源浪费。(3)历史欠账较多,资金投入不足。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对于生活垃圾的转运及处理经

12、费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不能满足生活垃圾正常的收集和处理,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简陋、缺乏、制约了生活垃圾的处理。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及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目标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城乡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为生态文明发展的目标之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常德市提出了“常德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协调,城乡一体原则,利用分类减量,资源利用等手段,全面有序,逐步稳建地实现生活垃圾100%的收集,转运和处理。2、项目建设可行性(1)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城乡生活垃圾的处理

13、工作,目前XXXX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城乡生活垃圾治处理领导小组,积极领导组织开展城乡生活垃圾的治理工作,区建设局,农经局和环保局等政府部门也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极力保障抓好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2)当地城乡居民有激切的希望,支持抓好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随着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有着强烈愿望,要求改善和维持好的环境,当地居民纷纷表示愿意配合当地政府以工代资筹形式支持改善环境的建设工作。(3)国家政策在改善环境正在增加投入方面有利于整合项目资源,国家正在开展城乡垃圾处理,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等项目资金的来源,可以带来极大的投入,以利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得到保障。第

14、五章 处理工艺选择和项目建设内容一、处理工艺选择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可分为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两种。混合收集是将用户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及混合在一起收集,这种方式简便,易行,对设施和作业要求低,但是混合收集方式完全不能满足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要求,与“分类收集分类处理”要求背道而驰。从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的角度,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垃圾分门别类地进行适宜的处理。垃圾的分类收集有两种类型,一种有源头分类收集,一种是末端分选,前者是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分类体系在生活垃圾产生的源头上对其分类,后者则是依靠不同的分选设备对混合收集的垃圾进行末端分选。末端分选方式不但投入大,运行成本高,而且技术不成熟,分类效率低,导致国内外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末端分选经验,长期的实践证明,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实现必须从源头抓起,源头的分类收集是实现“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重要前提,抓好三级责任主体即农户和保洁员和村委会的实施责任,落实好四年级处理体系即户分类、村收集、乡区转运和市处理,生活垃圾转运和处理工作将取得园满成功。二、项目建设内容(1)本项目涉及范围包括2乡1镇、25个行政村1个渔场、2个社区、居民户1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