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知识讲解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944496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管理体系知识讲解(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量工作和测量管理体系的讲座之一(2013年6月20日) 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推行的目的和作用怎样才能把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日常的管理有机结合测量管理体系与日常计量器具管理的区别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应如何制定计量要求的概念和导出方法/ 计量确认实施的作用和方法测量过程的策划、设计和控制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1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推行的目的和作用。近30年来,我国工业企业的计量工作主要经历了计量定升级、 推行计量检测体系、推广应用测量管理体系等时期。从国家计量主管 部门的相关资料上看,在工业企业推行这些计量管理体系是根据现代 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国际计量管理的经验所做的部署。国家的计量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2、:计量行政管理、计量技术管 理和计量法制管理。企业的计量工作主要体现为:应用计量科技成果 (如: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检测方法),贯彻落实计量法制管理的要求 (如:量值传递和溯源)。在现代工业企业中,许多工作离不开检测、离不开数据。无论决 策或控制,包括质量、安全、环保、节能、经营核算等。信息技术的 高速发展,数字在企业的地位越来越显著。计量工作首先是保证数字 准确、数字安全的。所以,计量是企业技术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的重 要基石;完善的计量管理为各个管理体系和方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完善的计量管理可以使企业减少或避免许多风险;完善的计量管理是 数字领域的精细化管理。计量检测结果准确是多种因素合力的作

3、用,包括:测量设备的性 能、人员的能力、检测依据的方法文件、环境条件等。认识计量工作 不能只看到测量设备。(1)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和核心内容按照19022-2003/ 10012: 2003标准的要求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 是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完善的企业计量管理原则和方法,是企业计 量管理史上一次质的提升,开启了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新时代。体系 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计量要求。其核心内 容可概括为三个确保,即:确保体系内的所有测量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确保所有测量设备能够正确可靠地使用(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确保 所有测量结果都能溯源到国际单位标准。体系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 三个

4、“确保”而规定的要求。(2)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的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政治形势发生激烈变化的环境中, 面对许多发达国家加速进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在多种行业大 力推进“再工业化”的巨大挑战,我国企业传统的比较优势将迅速失 去,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新技术时代,重质量、重效益、重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与此同时,现代工业企业的管理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最显著的 特征是:以信息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方法正在突破并取代以往粗 放式、经验式、僵化式的传统管理模式;系统性智能化管理方式要逐步取代各种管理事项彼此独立、 部门分割式的管理;立足于国际社

5、会大环境下的管理正在取代自我封闭式的管 理。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成为企业永恒的主题。(3) 在现代企业面临深刻变化的状况下,推行测量管理体系的 作用是什么?我列举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业企业发展的趋势是科技的地位越来越高,企业中科技 的含量越来越广。如:计控一体化的设备逐步成为工业企业生产的主 要设备。科技与计量密不可分,计量工作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第二,科技发展的范围不是局限于生产领域,在许多业务管理事 项中也在逐步应用。如: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管理不仅在推行,而 且必将成为企业不可阻挡的潮流。因此,计量工作的覆盖面也随着科 技的步伐逐步延伸。第三,测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向世界范围推行

6、的计量管 理系统,以现代企业的计量管理需求为立足点,起点高,内容完善, 要求明确具体,是对现代企业实行计量科学化管理最有效的规范,也 是计量检测真正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全面理解和应用这个管理体 系的要求,是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第四,从企业现实需要来看,认真推行测量管理体系可以发现许 多管理过程或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如:检测不完善、不到位、检 测过程控制失效等原因产生不正确测量结果带来的风险等。并可以给 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第五,从企业战略发展来看,建立新技术条件的管理信息系统, 实行系统性科学化管理,离不开完善的计量工作为基础,这正是以“三 个确保”为核心内容的测

7、量管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2怎样才能把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日常的管理有机结合。实行这种有机结合是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实行这种有 机结合才能彻底摆脱体系与日常工作的“两张皮”顽疾,使管理体系 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工具。实行有机结合需要解决的主要 问题有:(1)对管理体系的认识问题,是把通过管理体系认证仅作为一 张证书或企业参与某些投标项目的通行证、产品宣传的广告标识,还 是作为规范企业管理的有实际价值的指导文件。如果企业最高管理层 能够认识到国际管理标准是现代企业实行科学管理所需要的工具,才 可能有效推行有机结合。(2)对管理体系标准内容的充分理解,是实行有机结合的重要 前提,也就

8、是体系文件要成为企业日常管理中必备的依据。体系文件 的编写要立足于紧密结合日常管理实际贯彻体系要求,应着眼于使日 常管理更加规范、提高科学化水平、避免差错和失误,有助于提升管 理绩效。而不是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意义的八股文章。(3)实行有机结合的具体方法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目前应先做到:各相关部门、生产单位应在计量专职部门的统一组织或指 导下落实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如:a. 结合本部门、单位的业务特点、工作重点和关键控制事项制定 质量目标,并把实现目标与日常工作的焦重点、关键控制要求的实现 紧紧捆在一起。b. 本部门、单位使用的所有测量设备要确保实现规范化管理。相 同型号的设备如果校准给出的

9、误差不同、设备的稳定性不同、准确度 等级有差别,也需要明确适合使用的场所,明确用于什么被测量,有 效防止测量设备的错用、误用,不合格测量设备勉强使用等情况,这 就是计量确认对于使用者的意义。c. 本部门、单位所有需要进行检测(监测)的点,需要了解和 提供的检测数据要完全清楚,其中,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更要使 所有相关人员明确。所谓测量过程的控制,就是要清楚可能出错的各 种因素,防止出错。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都要实现每个测量过程的有效控制。而不是等出了错再去 找原因,这是被动、笨拙的措施。测量管理体系对每个测量过程的要 求是:形成完整的过程规范,按照过程规范的要求进行控制,并保存 完整、规范的测

10、量过程记录。重要的、关键的测量过程必须进行有效 的监控,并记录监控的方法和结果。d. 要有效防止和控制各种不合格的现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所需要的技术文件、管理办法要齐全,每项测量操作都要 依据有效的文件进行,不能凭个人经验;第二,每个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必须进行有效监控,特别是确保 关键检测过程和结果不发生差错和失误,关键设备要严格使用和维护 的控制;第三,应主动针对已经发生过的较严重的问题,或其他企业易发 的不合格事实,加强自身的防范能力和措施。e. 按照体系的要求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必要的记录,记录对促进 工作的规范性也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作为工作的证据使相关人员理解 做好记录的目的。3

11、测量管理体系与日常计量器具管理的区别我这里先简要介绍几个现代计量管理的特点1)测试方式从单纯的单项检测向系统的综合测试扩展。现在有 的检测系统可以同时测量上万甚至几万个数据。2)测试方法从比较简单的静态测量向以动态在线实时检测飞跃。 许多运行中的物质或生产工艺实施的控制,需要动态在线检测才能实 现有效控制,并且是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技术突破。3)计量单位的量值传递方式从自上而下逐级进行,逐步转向量传 与量值溯源相结合。根据生产、科研的需要,可以由第一线直接溯源 到国家计量基准。4)测量设备的智能化进步、微电子测量设备的广泛使用,促使 对设备的检定、校准、使用和维护等管理内容及方式,都需要加快适

12、 应。5)对检测结果的衡量,过去是以单件测量设备的量值准确为主, 要逐步转向以测量系统装置的动态测量结果和综合测量结果为主。6)数据处理方式从人工采集、计算、统计、输入、传递向微机 系统自动高速处理转变。7)计量管理的内容要从每个事项的单独管理(如量传、计量人 员考核、制定和组织实施技术规范、进行计量单位统一的监督等), 转向对测量全部要素进行控制,包括:测量设备、人员、检测方法、 环境条件、核查标准、软件、记录、标识、监控措施等。以确保每一 测量结果准确可靠。8)计量管理的方式要从人工监控转向以运用信息化平台为主, 把各种管理信息收集、汇总到微机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智能化、 高效化管理。总

13、之,测量设备、检测技术的智能化、系统化发展,要求计量管 理的理念、内容、方法和相关制度都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关于测量管理体系与日常计量器具管理的区别,我重点说明以下 几点:第一,管理范围不同。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测量设备、测量 过程、测量结果,以及人员、技术文件、相关记录、使用条件等计量 工作的所有相关事项。对计量器具的管理,增加了计量确认、测量软 件、使用条件控制、不合格控制等内容。第二,管理深度不同。必须确保每台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的要 求,并对使用的控制进行监督,从设备到过程,直至测量结果的正确 性。第三,管理方式不同。过去是几项工作的单独管理,现在要求对 全部计量工作的系统性管理。

14、第四,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不同。第五,衡量管理绩效不同。要以“三个确保”衡量计量人员的工 作地位和绩效。4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应如何制定 体系标准5.3条要求: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的质量 目标。如何认定目标是可测量的?衡量原则是:能够以简单、易于操作 的方法通过对相关证据验证,对目标完成情况公正评价。与此,目标 的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a)目标所指的事项要明确规定、容易理解、不存在歧义;b)每项目标都应有可操作的衡量准则,凡是可以量化的应予以 量化,增长或控制幅度(百分数)应明确规定分母和分子的数据来源;c)不便于量化的目标,必须做出其衡量准则可操作的表述。 标准要求:“应规定测量过程的

15、性能判定客观准则、程序及其 控制。”该项要求如何理解,并在制定质量目标中应用?企业制定的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中,不可缺少针对测量过 程应达到的控制目标。测量过程质量目标的内容,应针对测量过程预期用途的主要 性能特性(标准7.2.2中的“指南”中表述测量过程的主要性能特性 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稳定性、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复现性、操 作者的技能水平等。)在制定质量目标时,企业不可能针对每个测量 过程制定质量目标,因此,应考虑对关键测量过程和主要测量结果的 控制要求。 应在不同的组织层次制定质量目标。实施要点是:每个职能层次都应在企业总体质量目标的框架下制定具体 的质量目标;各职能层次应针对职责范围的实际(总体目标相关的事项) 制定质量目标,以确保企业总体目标如期实现,而不是照抄企业总体 目标。 本条的“指南”给出了一些质量目标的例子,应做参考。但 这些例子既不是规定了质量目标的全部内容,也不是唯一的模本。 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关于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相关控制的要求,如:a)在用的测量设备确保按照规定的周期完成检定或校准;b)A类和B类测量设备,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完成计量确 认;c)确保计量确认记录规范、清晰、保存完整;d)关键测量设备的非正常停机时间每年至少比上年度减少15%。关于测量过程的控制要求,如:a)不合格测量过程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