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44376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的青年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手段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大学生承担着未来国家的建设重任,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高等院校就是要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 (一)忽略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由于各地区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经常会出现层次较高的学生

2、“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层次较低的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从此妄自菲薄,自我放弃。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将产生极大的障碍。 (二)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很多大学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上课听老师讲授的内容都能听懂,但是当需要自己操作时就无所适从,即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己真正动手实践不能统一,或者把老师布置的作业顺利完成作为唯一的上机实践任务。因此,一旦题目变换一下就不会做了,欠缺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也跌入应试教学的泥潭

3、 目前一部分高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学位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面对学校下达的等级考试合格率的要求,而不得不忽略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一味追求考试合格率,而学生为了顺利拿到学位证,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这样,致使好多学生毕业了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辅助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完成一份应聘求职书的设计。有很多学生毕业了还得花很大力气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革课程体系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两个目标,一是学习对象应获得知识、应学会技能、应培养能力的深度和广度;二是为后

4、续课程预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不同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以及学习对象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层次不同,对于同名课程的结构体系、知识面、讲授深度和教学方法都可能有很大差异。例如,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组成对于工科与文科是大不相同的,前者特别注意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注意理论和技术、工程的关系,满足基本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两方面的需要;而后者则以应用为主要目标,注重使用方法,是忽视基本理论的技能训练,达到所谓“即学即用”目的。因此不能不结合实际地套用上述“三个基础”的思路。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当再是零

5、起点,必须尽早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起点;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局限于熟练操作,而要区分操作、使用与应用这三个概念。大学生应当具有综合应用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开发本领域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考虑到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的特点,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不变的课程;另一类是动态的、变化相对快一些的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分别规划这两类课程。 (二)改革教学方式 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就较好的学生,如何让其的兴趣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对这些爱好者加以引导、培养。所以,必须有

6、计划、有实质性内容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比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数学建模等,并将其和一些竞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此外,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查阅到大量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心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不仅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传统面对面

7、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可采用网络辅助教学模式。该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部分课时由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面对面进行讲授,另一部分课时由学生通过

8、网络教学平台自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系局域网、校园网、Internet来建立学习辅导网站,把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计划、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关知识的问答、实验素材、模拟试题等放在网上,供学生使用。代写留学生论文让学生在课前可以预习、课后可以复习。 计算机基础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教育部高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指导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路子会越来越宽广,但任重而道远。因此,要认真研究各校的具体情况,综合各院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制定适合学校具体情况、具有特色的改革方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人才

9、培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实践,力求符合时代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利用及创新能力,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基于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信息化研究关键词:设计施工一体化;信息化;BIM 摘要:介绍了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状况,论述了我国建筑业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发展概况。针对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的特点,分析了企业信息化体系架构。对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信息化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与研究,指出设计和施工一体化十分需要信息化的支持。 Informatizaon Research of Design&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Yang Jing

10、(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Beijing10007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domestical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point of integration of design

11、and construction,analysi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eliminary investigating in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integr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t point out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much-needed support information. Keywords:Integration of desi

12、gn&construction;Informatizaon;BIM 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可以通过设计施工的有效分工和合作,在设计施工环节形成交叉互动互补优化的工作机制,达到经济效益最优化。这一承包模式,在国外应用非常普遍。我国建筑业也一直研究推广施工一体化建造模式。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能把瞬息万变的信息传递给企业管理层,实现“在线管理”,快速反应、解决问题,降低管理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发展综述 (一)信息化与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 中国的建筑行业.正处在从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化建筑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管理半径的扩大,对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

13、能力提出严峻挑战。通过信息化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建筑企业的共识。根据对全国1400多家施工企业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全国施工企业已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占总数的45.83%,其中特级资质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开展率约为78.06%,一级企业约为43.51%。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普及率与国外企业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率仍然不高。在我国,建筑业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现状是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的建筑企业较少,当前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最主要的障碍在于市场环境、管理政策不配套,没有相应的组织模式和经验,一体化施工能力不足等。要改善我国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发展情况,需要

14、从建筑过程本身以及建筑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上来着手。 (二)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如何面对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许多工业生产企业都实施了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而建筑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步伐明显滞后。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种思维更新和管理创新。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范围广、层次深、信息量大,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是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协同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BIM(建筑信息模型)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 (一)设计施工一体化信息革命的开端 纵观国内外建筑行业利用信息技术

15、实现其高效直观的设计与施工过程,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的普及推广使建筑师、工程师们从手工绘图走向电子绘图,可以说是工程设计领域第一次革命。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为工程设计领域带来了第二次革命,从二维图纸到三维设计和建造的革命。同时,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BIM也是一次真正的信息革命。 (二)BIM(建筑信息模型)在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中的应用 BIM的技术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不仅包含了建筑师的设计信息,而且可以容纳从设计到建成使用,甚至是使用周期终结的全过程信息。BIM可以持续提供项目设计范围、进度以及成本信息,这些信息完整可靠并且完全协调。BIM能在综合数字环境中保持信息不断更新并可提供访问,使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以及业主可以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这些信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能使项目质量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