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43478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灵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灵芝,全名是灵芝草,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但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多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甘平。紫芝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和多糖醇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动物药理表明实验:灵芝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循环系统有降压和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作用,此外,还有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抗菌等作用。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灵芝的功效与作用:1、抗肿瘤作用;2、保肝解毒作用;3、对心

2、血管系统的作用;4、抗衰老作用;5、抗神经衰弱作用;6、治疗高血压;7、治疗糖尿病;8、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作用;9、抗过敏作用;10、美容作用。灵芝的食用方法:灵芝素汤疗方:1、灵芝银耳汤配方:灵芝、银耳、黑木耳各5克,冰糖适量。制法:将灵芝、银耳、黑木耳洗净剪碎,放入碗内加冰糖和水,上蒸笼蒸至酥烂。功效:活血化瘀,增加血液供氧量,治疗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症。用法:喝汤、吃木耳和银耳。1天服完。可长期服用。2、灵芝二仁汤配方: 灵芝15克,核桃仁15克,甜杏仁12克,冰糖适量。制法:剪碎灵芝,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取汁。把核桃仁、甜杏仁、冰糖放入碗内,倒入灵芝煎液,用文火炖熟即可。功

3、效: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多痰等。用法:每日清晨服用。3、灵芝大枣汤配方:灵芝20克,大枣50克,蜂蜜5克。制法:灵芝、大枣入锅共煎,取煮液两次,每次40分钟,取汁。合并后加入蜂蜜即成。功效: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用法:每日1剂。4、灵芝炖蘑菇配方:鲜蘑菇150克,灵芝、当归、龟版、枸杞子各10克。制法:将当归、龟版、枸杞子煎汤1小时,去药渣。加入灵芝、蘑菇煮熟,加盐调味服食。功效:治白血病。用法:每日1剂,连服15日。5、芝三七饮配方:灵芝30克,三七片4克。制法:将灵芝、三七片放入沙锅加水煎熬,用文火保持沸腾1小时后,倒出头煎,再加水煎熬取二煎液,将两次煎液合并服用。功效:加速血液循环、增加

4、心肌供氧量,可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用法:将所得的煎液分早、晚两次服用。连服10天。6、芝山药汤配方:灵芝15克,山药30克。制法:将药材洗净放入沙锅内加水煎熬,用文火保持沸腾1小时后,倒出头煎液,再加水煎熬取二煎液,将两次煎液合并服用。功效:加速胰岛血液循环,提高胰岛产生胰岛素能力,降血糖。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用法:将所得的煎液分早、晚两次服用。7、芝参白糖浆配方:灵芝6克,人参6克,黄芪10克,白花蛇舌草5克,山楂20克,陈皮6克,制半夏6克。制法:将药材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煎熬,用文火保持沸腾半小时后,倒出头煎液,再加水煎熬取二煎液。把两次煎液合并,加入白糖制成糖浆50毫升。功效:能消

5、除肿瘤化疗后的毒副反应。用法:将所得的煎液分早、晚两次服用。灵芝茶疗方:1、灵芝10克,蜂蜜20克。灵芝加水400毫升,煎煮20分钟后,加入蜂蜜20克,温饮代茶,每日1剂,长期服用,具有补虚强身,安神定志之功效。2、灵芝6克,白糖适量。灵芝切成薄片水熬两次,取头煎二煎液合并,加入适量白糖。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完。能治癫痫、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症。3、灵芝6克,茯苓10克,茶叶2克。将灵芝、茯苓粉碎,与茶叶混合,装入纱布小袋,每袋6克,用开水冲泡服用。每天冲服23袋,能祛除老年斑,并预防感冒、降低血脂、通便。4、灵芝切成薄片,再磨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或嚼服,每日3-4克,能治疗宫颈癌、子宫出血等症。灵芝荤食疗方1、芝猪肉汤配方:灵芝9克,黄芪18克,当归16克,瘦猪肉100克。制法:先将药材洗净,放入沙锅内加清水浸泡30分钟。猪肉洗净切块放入锅内,煮沸后用文火保持沸腾40分钟即成。功效:治肝硬化。用法:去药渣吃肉喝汤。每日1次,连服10一15天。2、芝河蚌羹配方:灵芝20克,河蚌肉250克,冰糖60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