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9425185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由于人口众多、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迫在眉睫的任务。一、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社会经济发展受到的制约一般会随着财富的积累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由资金制约向资源制约转移。我国目前遇到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就是资源约束的突出表现。因此,我们不得不将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上议事日程。所谓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日益

2、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俗地说,节约型社会有三层含义:其一,当前我国强调的重点是自然资源的节约,虽然也需要重视社会资源的节约。其二,当前强调的节约已经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强调的节俭,不是不让大家用,而是要在享受同等服务条件下消耗的资源最少,或者说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其三,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的氛围和文化,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从经济学角度看,节约有两个层次:一是生产成本的节约,一是交易成本的节约。生产成本的节约属于边际节约,是二阶节约,因为生产成本最小化是给定组织制度约束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交易成本的节约属于结构性节

3、约,是一阶节约,因为交易成本最小化需要最有效的组织制度安排。节约型社会是相对于一定的发展水平而言的,需要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综合最优,而不仅仅是生产成本或交易成本的最小化。生产成本最小化不能代替交易成本最小化,交易成本最小化也不能代替生产成本最小化。交易成本的最小化比生产成本的最小化更为重要,因为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组织一般会自动选择生产成本最小化,反过来却不然。我国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是最大的浪费,由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交易成本的节约潜力很大。比如,一个地区两座国际机场就能满足客流需要,建的五座机场经节能改造后无论能源效率多高还是比两座多耗能。另一方面,我国有13亿人口,每个人节约一点,乘以13亿就是

4、一个大数,这种节约绝不容忽视。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和更高阶段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实现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并不优越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现代化建设中厉行节约。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不能大手大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当代人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还要积累财富。让全国人民过上现代化生活,规划建设好城市和

5、交通体系,不仅为后代人的发展奠定基础,也为他们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矿产、水和森林资源的人均占有仅为世界平均的1/2到1/4。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所限,我国适宜人生存的地方仅约占国土的1/3;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大部分降水不能形成资源,还常常诱发自然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资源分布不均匀也增加交通运输的压力。因此,我们应始终将资源节约放在重要位置,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远之策。(二) 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资源环境矛盾。到2030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关键时期。13亿人的现代化是

6、前无古人的,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效仿。完成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必将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这是可想而知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近年来,我国重要资源和能源的增长弹性系数高于1,表明我国已进入资源密集产业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不到4%,却消耗了全球81%的石油、54%的钢材、32.4%的水泥。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较高比重,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发达国家工业化不同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集中出现,并呈现结构性、复合性和压缩性特点。近年来,流经城市的90%河段受到污染,近3亿农民饮用不合

7、格的水;空气严重污染地区的癌症死亡人数比空气良好地区的高8倍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垃圾围城现象普遍。由于国内保证程度下降,资源供应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购买石油和铁矿石等资源产品用汇迅速增加,购买木材则受到出口国及国际组织环境保护的约束。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当务之急。(三)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迅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也是矿产品消费最多的阶段。美国在工业化的100多年中,消费了390多亿吨石油、73亿吨钢和大量其他矿产品。日本在近50年的工业化阶段消费了80多亿吨石油、30亿吨钢和大量其他矿产品。50多年来我国消费了约40亿吨石油、约26亿

8、吨钢。按人均计算,工业化完成后,美国、日本、韩国等的人均钢铁在500600公斤,人均能源在2吨油当量以上(目前美国约10吨油当量,欧盟国家约6吨多油当量);我国人均钢铁200多公斤,人均能源1吨多标准煤。一些国家工业化加速阶段矿产资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情况。据国家人口与计生委的最新预测,2033年我国将达到14.7亿人口峰值,未来十几年每年新增800-1000万人。1996-2003年我国城市化率为年增1.4%。如果未来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10年将达到或超过46(%2001年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20年达55-60%,2030年达到65-70%。换句话说,5亿多人(相当于一个多欧洲

9、或2个美国人口)将进入城市。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后,维持15亿人的现代化生活,还将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这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出发点。日本、韩国完成工业化时人均粮食占有量约500公斤。按2030年我国人口15亿、人均粮食450公斤计算,总需求约6.75亿吨;若进口0.5亿吨,国内必须生产6.25亿吨。若亩均粮食产量从1998年的390公斤上升到500公斤,播种面积扩大到全部耕地的75%,届时的农业用地不能少于16.8亿亩(现在是18.37亿亩)。1996-2003年,我国城市和道路建设占耕地2240万亩,同期城市人口增加5000万,新增人口人均占地300平方米,超过目前大城市人均占地146平方米的水平

10、。据我国宏观经济学会课题组预测,这一趋势继续下去,2030年城市用地达10亿亩,道路用地达3.5亿亩,这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煤电油运紧张的重要措施,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最经济途径,因为少用了资源也就减少了资源、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是应对绿色因为产品达不到外国的环境标准就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因为节约了资源能源投入,就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三

11、、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我国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现代化建设,惟一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主要包括:城市布局合理,三次产业结构协调,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高度发达,制造业尤其是重化工业资源生产率达到较高水平,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特点的产业集群实现充分发展和合理布局。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协调工业发展同资源能源供给及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严格有效的资源与环境管理。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用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

12、局合理调整。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开发区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依靠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结构升级,对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初级产品出口加以控制。(二)从规划和标准入手建设节约型城市。要选择节能省地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城市化模式一旦确定,能源消费即已成形。全国已有400亿平方米建筑的隔热、隔音效果较差,能耗是发达国家同纬度建筑的23倍。不改造将长期浪费大量能源,改造就不得不像发达国家那样投入大量资金。未来15年我国将建设约150亿平方米建筑

1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钢材消耗高1025%每1立方米混凝土多消耗80公斤水泥,大量的材料就这样被消耗和浪费了。因此,迫切需要我们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原则,进行国土综合规划,以产业集群为纽带,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网络式、布局合理的现代城市圈(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将合适的材料用到合适的建筑上,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引导乡镇企业向园区和城市集中,打破“小而全”的产业结构和布局,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依托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块状经济”。在全国规划建设一批地理位置较好、发展潜力较大、辐射能力较强的城市圈(带),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圈;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应当优先建设成

14、为资源节约型城市。(三)规划建设节约型的交通运输体系。我国交通运输费用占GDP勺比重高于一般的发达国家。如日本处于我国目前GD咏平(1.4万亿美元)时,全部货运仅为我国的38%,货运周转量不到我国的9%。我国目前的分工式空间布局,使得铁路货运周转量在全部货运量中超过50%。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客流量50-60%由公共运输交通承担,东京达到90%;而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承载的客流量不足10%,北京也不足1/3。到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保有量超过1.3亿辆,将烧掉石油总消耗量的60%。因此,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发挥水运、铁路、公共交通等比较优势,加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

15、和衔接;建立起城市专用、智能、高效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和通向建筑物的公共交通网络,提供快捷、便利、舒适的交通服务;加强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各种运输工具的空驶率,提高运输效率;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等等,都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四)形成节约型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优化消费结构,提高非资源密集产品的消费。在消费品向汽车、住房等结构升级的同时,重点发展经济适用型住房等中低档住房贷款,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贷款需求。努力提高文化娱乐、体育和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比重,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品,鼓励使用节约型产品,包括节能产品、节水产品和节能型建筑,鼓励发展二手商品市场和租赁市场。增加对绿色产品的消费,约束居民消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消费品,禁止过度包装、盲目追求豪华等浪费行为。总之,在生产上,要追求精打细算,而不是大手大脚、恣意浪费,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率和效益,减少单位产出的自然资源耗费;在消费上,在满足人民一定消费水平和社会福利的条件下,尽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