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38927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10-1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本大题共36分)1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如图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B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手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者的平均速度C在计算火炬手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D火炬手20s内前进50m,则他的瞬时速度为2.5m/s2一架飞机升到离地面60m的高空时掉下一物体,物体又继续上升了10m后开始下落,若取向上为正,则该物体从飞机掉落开始至落回地面这一过程所经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A60m,80m B-60m,80m C70m,140m D-70

2、 m,140 m3一辆摩托车以速度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30 km/h的速度跑完了余下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8 km/h,则是( )A3 km/h B5km/h C8km/h D10km/h 4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不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不为零 B物体的速度变化很快,那么加速度一定很大C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速度也一定随之变大 D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一定做加速运动5. 如图所示,一个球形物体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B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 B. 物体受二个

3、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C.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D.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C两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有弹力存在D两接触面间有摩擦力存在,则一定有弹力 7.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擦力一定与正压力成正比B. 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D.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8一辆汽车关闭油门后,沿一斜坡由顶端以8m/s的初速度下滑,滑至底端速度恰好为零,若汽车关闭油门后由

4、顶端以10m/s的初速度下滑,且两次滑动的加速度相同,则滑至底端时的速度( ) A6m/s B5m/s C3m/s D2m/s 9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30 mB甲、乙同时开始运动C在10-25s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两物体在10s时相距最远,在25s时相遇10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3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2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3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11物体A、B从同一地点出

5、发的vt 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做出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A和B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A的加速度大小比B小B物体A和B的运动方向相反Ct=3s时,A和B物体速度相等,且物体A追上物体BDt=3s时,物体A与物体B之间距离是22.5m12.如图所示,物体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体的质量为m,现用力F把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上不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撤去F,则物体沿墙壁下滑,物体受到3个力的作用 B若物体静止,物体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C若物体静止,将F增大,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随之增大D若减小F(F不为零),物体下滑,此时摩擦力为mg二、填空题(每空3分,本

6、大题共15分)13.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0m/s,这个小球下落的高度是 m,下落总时间的一半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 m。(g=10m/s2) 14.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6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大6m,则3s内物体的位移为 m。15. 一位同学用一只没有刻度的量程为20N的弹簧测一物体的重力.他先把弹簧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挂上一重4N的物体,测得弹簧长度为20cm,然后换挂一个重10N的物体,测得弹簧长度为26cm,最后把待测物体换挂上,测得弹簧长度为28cm,则待测物体重为_N,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三、实验题(每空3分,本大题共9分)16(1)某

7、同学要进行探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 打点计时器 天平 交流电源 直流电源 细绳和纸带 钩码和小车 秒表 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刻度尺(2)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选定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得:x1=1.40cm,x2=2.90cm,x3=4.38cm,x4=5.88cm,x5=7.39cm,x6=8.87cm。0x1123456x2x3x4x5x6在计时器打下图中的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2 = m/s,加速度=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四、计

8、算题(每个小题均应写出解题依据和计算过程,仅有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本大题共40分,其中17题8分,18题9分、19题每题10分,20题13分)17.(8分)飞机着陆后以8m/s2大小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着陆速度为40m/s,求:(1)它着陆后7s内滑行的位移。(2)从飞机着陆至停止,滑行一半距离时的速度。18.(9分)质量为5kg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劲度系数为103N/m的轻弹簧水平拉该木块,当弹簧伸长5cm时,木块刚好开始运动;当拉着木块匀速前进时,弹簧伸长了4cm(g=10m/s2),求:(1)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时,给它施加30N的水平向左的

9、拉力,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3)当木块在桌面匀速滑动时,将水平拉力减为10N,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19.(10分) 经检测某汽车的制动性能:若以标准速度40m/s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制动后20s停下来,现在该车以标准速度40m/s的速度行驶发现前方50m处有一货车以28m/s的速度同方向行驶,汽车司机立刻制动,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不会撞车,那么经多少时间距离最近,最小距离是多少? 20(13分)下图是某人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其中记录了一些数据,假设此出租车所走的路段笔直,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求从乘客上车到下车的过程中,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大小;(2

10、)假设此出租车除起步时做匀加速运动和停车前做匀减速运动外,其余路段均做匀速运动,起步时加速度大小为1.2m/s2,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24m/s,求其停车前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和加速度大小。高一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本大题共36分)题 号123456789101112得 分CBDBBDCADCDB二、填空题(每空3分,本大题共15分)13. 80 m , 20 m 14. 27 m15 12 N , 100 N/m三、实验题(每空3分,本大题共9分)16 (1) (填编号) (漏选一个扣1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17 (2) V2 = 0.364 m/s,

11、= 1.50 m/s2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0分,其中17题8分,18题9分,10题10分,20题12分) 18.(9分)解:(1)当x1=4cm时,物体做匀速运动,则 (2分) 解得 (1分) (2) 由题意可知 (1分) ,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1分) (1分)方向水平向右 (1分)(3)由于木块继续滑动,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则 (2分) 分) 当两车的速度相等即,距离最近 (1分) 最近的距离为 (2分) 20.(13分)解:(1)s28.280km28200m (1分) t20min1200s (1分) 平均速度s/t28200/120023.5m/s (2分) (2)假设匀加速的加速度为1,位移为s1,时间为t1,匀速运动时间为t2,位移为s2,速度为v2,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2,位移为s3,时间为t3,则根据题意得:ss1+s2+s3 (1分) tt1+t2+t3 (1分)v1t1 (1分) v2t3 (1分) s1vt1/2 (1分) s2vt2 (1分) s3vt3/2 (1分) 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得: s3=360m (1分), 3=0.8m/s2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