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38506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豆状核变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肝豆状核变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肝豆状核变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肝豆状核变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肝豆状核变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豆状核变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豆状核变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ilson 病又称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本病于 1911 年首先由Wilson报道,此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先天性铜代谢障 碍性疾病。临床上以肝损害、锥体外系症状与角膜色素环等为主要表现。症状体征1. 本病通常发生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以肝脏症状起病者平均约年龄 11 岁,以 神经症状起病者约平均19岁,少数可迟至成年期。绝大多数患者先出现神经症 状,少数先出现肝脏症状,也有少数患者首发症状为急性溶血性贫血、皮下出血、 鼻衄、肾功能损害及精神症状等。起病缓慢,少数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呈急性 发病,最终都会出现肝脏及神经损害症状。2

2、. 本病突出的神经系统表现是锥体外系症状(1) 震颤是常见首发症状,自一侧手部开始,先为细小震颤,逐渐变为粗大震颤, 随意运动时加重,可呈静止性、意向性或姿势性震颤,往往几种震颤形式合并出 现,随病情进展震颤可波及四肢、头部及下颌等;(2) 构音障碍也常见,表现讲话声音低沉、含糊或嘶哑,缓慢或断续,严重时发 不出声来,是舌、唇、咽、喉和下颌运动减慢所致;流涎及吞咽困难也很常见, 是咽喉肌、舌肌及面肌肌强直所致;(3) 肌张力障碍累及面部及口腔肌肉时出现“面具脸”、苦笑貌、怪异表情或口 面部不自主运动等,累及肢体和躯干出现肢体僵硬、动作迟缓、手指运动缓慢、 屈曲姿势及变换姿势困难等,步态异常表现

3、起步困难、步履僵硬、拖曳而行,严 重者类似帕金森病慌张步态,肢体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等也不少见;(4) 可有较广泛神经系统损害,如小脑损害导致共济失週及语言障碍,锥体系损 害出现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和假性球麻痹等,下丘脑损害产生肥胖、持续高热 及高血压等;(5) 20岁前起病者常以肌张力障碍、Parkinson综合征为主,年龄大者常表现震 颤、舞蹈样或投掷样动作,症状缓慢发展,可阶段性缓解或加重,亦有进展迅速 者。3. 眼部损害由于铜在角膜后弹力层沉积,95%98%的患者可见K-F角膜环(Kayser-Fleischercorneal ring) , K-F环位于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在角膜内 表

4、面呈绿褐色或金褐色,宽约1.3mm。绝大多数见于双眼,个别见于单眼,神经 系统受累病人均可出现,有时需通过裂隙灯才可检出。以往认为晚期出现向日葵 白内障(sunflower cataract),但Walshe观察15例新诊断的病人,11例(73.3%) 有此白内障,少数患者出现晶状体浑浊、暗适应下降及瞳孔对光反应迟钝等。4. 精神症状见于10%51%的患者,如以精神障碍为首发或突出症状易误诊为 精神病。早期可出现进行性智力减退、思维迟钝、学习成绩退步、记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等,可有情感、行为及性格异常,情感失常相当多见,患者常无故 哭笑、不安、易激动或骚动,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表情痴愚和淡

5、漠等。若不及 时治疗,晚期可发展成严重痴呆,出现幻觉等器质性精神病症状。5. 肝脏症状 肝脏是本病首先受累部位,约 80%的患者发生肝脏症状,多表现 非特异性慢性肝病综合征,如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肝肿大或缩小、 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黄疸、腹水、蜘蛛痣、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昏迷等。 10%30%的患者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少数表现无症状性肝脾肿大,或仅转氨酶 持续升高无任何肝脏症状。肝脏损害可使体内激素代谢异常,导致内分泌紊乱, 青春期延迟,女性月经丕调、闭经或流产史,男性出现乳房发育等。极少数患者 以急性肝衰竭起病,可能由于肝细胞内铜向溶酶体转移过快,引起溶酶体损害, 导致肝细胞

6、大量坏死。6. 肾脏损害 铜离子在近端肾小管及肾小球沉积,造成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出 现肾性糖尿、多种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尿酸尿、高钙尿及蛋自尿等,少数患者 可发生肾小管性酸中毒,伴发肾衰竭。并可产生骨质疏松、骨及软骨变性等。7. 血液系统损害 极少数患者以急性溶血性贫血起病,大量铜从坏死肝细胞中 释放入血液,多见于青少年,大多数为致命性。部分患者因脾功能亢进导致全血 细胞减少,出现鼻衄、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等。8. 大部分患者有皮肤色素沉着,面部及双小腿伸侧明显。可出现眼调节功能减弱、 集合能力及暗适应功能下降,发生心律失常等。Wilson 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往往造成诊断困难,为便于临床诊断及

7、鉴别诊断, 有文献将不同临床表现的 WD 患者进行归纳,分型如下:I 脑型 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核心症状。(1) 广义肝豆状核变性型(Wilson型) 临床特征为:典型肝豆状核变性型; 发病年龄大多W14岁;肌僵直较重,表现为动作笨拙,言语纳吃和不清等, 震颤较轻或缺如;幼年往往有一过性黄疸史,病程常伴有轻度至中度肝脏损害, 晚期多发生高度黄疸、中高度腹水和严重肝功能损害。(2) 扭转痉挛型亦是以肌僵直为主征,但病程发展迅速,于短期内呈现中高度全身扭转痉挛状态,并早期发生四肢挛缩、畸形及语言严重障碍。此型亦可 归入肝豆状核变性型的急性进展型。(3) 舞蹈手足徐动型 是指以舞蹈运动、舞蹈-手足

8、徐动或舞蹈手足徐动-肌张 力障碍为初发症状和主要表现。早期常无明显的肝症状和震颤、肌僵直等锥体外 症状。本型特征为:多于儿童、少年期起病;主要表现为挤眉、弄眼、扭鼻、 咂嘴、摆头、扭颈等头面部不自主运动或/及四肢多部位扭转、舞动等异常运动, 临床表现酷似小舞蹈病。肌张力减低或轻度铅管样增高不等。随病程进展,常可 能转为典型肝豆状变性型。(4) 假性硬化型 临床特征为:大多于20岁以后起病;以姿位性震颤为主 的全身震颤进行性加重,而肌僵直较轻;肝脏症状较轻,出现也迟,一般达末 期才发生明显肝脏损害的临床表现。(5) 精神障碍型 大多数各型的 WD 患者在病程中都程度不等地伴有欣快、情绪 不稳、性

9、格暴躁或主动性减少等症状。而精神障碍型是指以重精神病样症状为初 发症状或核心症状者。主要症状如狂躁或抑郁、有丰富幻觉或/及妄想,可有拒 食、毁物、自伤、伤人等行为。II脊髓型与肝性脑脊髓型脊髓型的临床特征为:大多于1020岁起病;以进行性两下肢对称性痉挛 性截瘫为主征,少数可并发末梢神经病变。本型多数同时伴有慢性肝脑综合征, 后者称作肝性脑脊髓型。III骨-肌型Dustur 首先报告一组 9 例印度裔的青少年 WD 患者,临床以佝偻病样骨骼改变和 肌病样表现为特征,而脑症状和肝症状较少、较轻,称做骨-肌型肝豆状变性。 国内有报告观察11例中国人骨-肌型患者,具有以下特征:发病年龄520 岁,平

10、均11.18岁;常以骨关节疼痛、四肢近端为主的肌无力、肌萎缩等骨- 肌症状为首发症状;早期较少并有神经症状与肝脏症状;病程进展缓慢,入 院时平均病程5年;如不进行有效排铜治疗,则随病程进展亦可出现肌僵直、 语言不清等锥体外系症状。W.内脏型与脑-内脏混合型(1) 腹型肝豆状变性 临床特点为:大多于510岁前突然起病;病程急剧 进展,迅速出现明显食欲不振、高度黄疸和腹水;多于起病后 24 周内死于肝 功能衰竭。常易被误诊为暴发性肝炎。(2) 肝型与脑-肝型 肝型的临床特征为:起病隐袭,进展较缓慢;表现为 食欲不振、轻度黄疸、少量腹水或脾功能亢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有ALT 轻至中度增高,血浆总

11、蛋自降低,尤其白蛋白降低和球/白倒置明显;B超示 各型肝豆状变性的肝脏特殊声像图。多数患者在上述肝脏症状加重过程渐渐出现 锥体外系为主的中枢神经症状,则称肝-脑型。(3) 肾型与肾-脑型 以下肢水肿、尿蛋自增多、肉眼或镜检下血尿为首发症状 而无明显神经症状和肝脏症状者称肾型。脑型WD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蛋白尿、血 尿等肾脏损害或/及肾功能障碍者称肾-脑型。用药治疗1. 本病一经诊断或患者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前就应进行系统治疗,有效防止病情发 展,治疗愈早愈好。注意减少食物含铜量(Vlmg/d),限制含铜多的饮食,如坚 果类、巧克力、豌豆、蚕豆、玉米、香菇、贝壳和螺类、蜜糖、动物肝和血等。 咼氨基酸、咼

12、蛋白饮食能促进尿铜排泄。2. 药物治疗 包括驱铜药、阻止肠道对铜吸收与促进排铜药,患者应选择一种 适宜药物终生服药。一些女性患者怀孕期神经系统症状进展,铜代谢无明显变化。 尽管WD病人铜代谢障碍无法彻底治疗,但阻断铜沉积病理过程,神经系统体征 可得到一定程度改善,K-F环消失,肝功能恢复等。铜螯合物(copper chela ting agen t)包括:(1) D -青霉胺(D-penic ill amine):为首选,可络合血液及组织中过量游离铜从尿 中排出,在肝中与铜形成无毒复合物,消除游离铜毒性,诱导肝细胞合成有去铜 毒作用金属铜硫蛋白(copper me tallo thionein

13、)。成人剂量1.01.5g/d,儿童 20mg/(kgd) 口服,3次/日。首次使用应作青霉素皮试。有时需数月起效,动 态观察血清铜代谢水平及裂隙灯检查K-F环作为疗效监测指标。少数患者有发 热、药疹、白细胞减少、肌无力及震颤等暂时加重现象,极少数发生骨髓抑制、 狼疮样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严重毒副作用。终止治疗后无毒复合物会解离重新 产生毒性,应与病人和家属交代突然停药可使病情加重,经常听取病人用药反应。 中、重度WD病人用足量D-青霉胺治疗,症状也常不能在数周或数月内好转,10% 50%的病人用D-青霉胺后神经系统体征仍会加重,重要的是不能中断用药。曾报 道一例WD病人治疗后数周突然死亡,可

14、能与铜在心脏传导系统沉积有关。少数 病人在治疗开始时易出现痫性发作。(2) 锌剂:竞争抑制铜在肠道吸收,增加粪铜和尿铜排泄。常用锌剂如醋酸锌(zinc ace tat e)10 0150mg/d,3次/日,餐前1小时服用;硫酸锌、葡萄糖酸锌及甘 草锌等也可选用。偶有恶心、呕吐等轻度副作用。(3) 硫化钾:使铜在肠道形成不溶性硫化铜排出体外,抑制铜吸收。2040mg 口 服,3次/日。(4) 三乙基四胺(triethylene teramine):成人1.2g/d,副作用小,用于青霉胺 严重毒副反应患者,但药源困难,价格昂贵。(5) 其他络合剂:二巯基丙醇(BAL):成人2.55mg/(kg d

15、),分12次深部 肌内注射。20世纪5060年代曾治疗WD,副作用较多,目前很少应用;二巯 基丁二酸钠(Na-DMS):是含双巯基低毒高效重金属络合剂,能结合血游离铜、组 织中与酶系统结合铜离子,形成硫醇化合物经尿排出,用量1g,溶于10%葡萄糖 液40ml缓慢静脉注射,12次/日,57日为一疗程,间断用几个疗程,排铜 效果优于BAL,副作用较轻,包括牙龈出血及鼻衄,口臭、头痛、恶心、乏力及 四肢酸痛等;二巯丙磺酸(DMPS):解毒作用与BAL相似,排铜效果较BAL强, 毒性较低;四巯钼酸胺(ammonium tetrathiomolybdate, TM):在肠粘膜中形 成含铜及白蛋白复合物,

16、后者不能被肠粘膜吸收,随粪便排出,TM还能限制肠 粘膜对铜吸收,剂量20mg, 6次/日,三次在就餐时服用,另三次在两餐间服用, 最大量可增至每次60mg;过量钼可能滞留在肝、脾及骨髓内,不能用TM维持治 疗;副作用较少,主要是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不振等。多数患者用驱铜剂(decopperingage nt)后神经系统症状可获改善。为防止贫血应同时服用维生素 B6(pyridoxine)20mg,3 次/日。3. 对症治疗 肌强直和震颤可用安坦或金刚烷胺,症状明显可用复方L-dopa; 精神症状明显可用抗精神病药,抑郁症状明显可用抗抑郁药,智力减退可用促智 药。无论有无肝损害,均需护肝治疗,可用肝泰乐、肌苷及维生素 C 等。4.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属肝阴不足,肝风内动,可用肝豆片 1号及肝豆汤 由大黄、黄连、姜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