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37379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高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高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高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高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高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高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高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荐:初中语文高分是怎样炼成的 初一结束了,女儿所在班级的语文进入了一个怪圈:作业很多,但是成绩很差。我也很头疼,因为小学阶段女儿的语文是强项,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优势了。对于语文的学习,我一直认为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是现在看来也得方法得当。 我比较赞同以下这位老师的观点:初中语文高分是怎样炼成的 【自从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我就一直被学生的各色问题围绕着,归纳一下不外乎以下几个问题:老师,基础知识我怎么老是丢分?老师,阅读题怎么做?老师,我不会写作文怎么办?老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才能取得语文高分.年来,这样的问题没有一刻停止过,我也没有一刻停止思索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 每当面对学生

2、的提问和期待、迷茫的眼神,我总是没有勇气面对,自惭不已。我实在没有像神话世界里的“粉末”或“宝瓶”,能化腐朽为神奇,更没有什么神奇的“丹药”,能让学生们服下后,一夜之间就打通语文高分的“任督二脉”,我只能无奈地跟他们讲这些问题一定能慢慢解决的,语文高分是一定能够获得的。 语文学习重点: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三大块,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初中语文高分的修炼。 初中语文高分之基础知识修炼篇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得基础者得天下”。同理,要想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夯实基础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不能抛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去侈谈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根据考试大

3、纲,莱芜市莱城区各级语文考试大致考查以下基础知识: 、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正确识记常用字的音、形、义; 、仿写; 、默写课文中要求背诵的文言篇段、诗句; 、识记重要作家作品的时代、国别、出处及代表作等; 、名著导读 、课内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我结合着近两年的莱芜市莱城区中考语文试卷第一大题的真题来谈一谈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特别强调一点,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其实是没什么捷径可走的,需要的是平时的积累,但研究真题,总结一些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小题,考查汉字书写。要求工整,旨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重视书写,以考促写,“逼迫”学生练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一句话,不管平时字写地是“龙飞”还是“凤

4、舞”还是“鳖爬”,老师要求你在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横平竖直,垂针弯弓。 第二小题。对于字音的复习以下方法可供借鉴。立足课本,勤查字典,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找出错误规律,如形声字读半边(颓、恣)、生字想当然误读(游弋)、习惯性误读(琐屑、黄晕)。找出了错误规律,复习时即可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字形,我们必须要重视课本,因为考查的字基本上来自课本,没有生僻字,因此掌握课本中的生字词非常重要。字义要学会结合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第三小题,考查仿写,形象地说,就是比着葫芦画葫芦。关于仿写的方法在语文宝典中早有论述,这里不再遨述。只想跟同学们说,老师给你分钟思考时间,你一定能做好,对吗? 第四小题,表考查默写,

5、实考查背诵。每学期默写主要考查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课外古诗首及古诗文读本中指定的内容。默写对字词要求很高,不能有错别字,一字错,全错,因此,在平时背诵过程中要边背边写。没得说,背地遍数多了,就背过了;背过了,又写了,就可以正确默写了。 第五小题考查文学常识。对于这些知识,我们只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对付,那就是“背”。 第六小题考察名著阅读。老师认为要应付考试可能仅仅读读书上的精彩节选就够了,可老师还是要求你们抽出点宝贵时间去阅读,或看看相关的电影也可。 第七小题考查课内综合实践活动。这可是送分的题,去看看吧,读读吧,实践吧,在活动中收获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分为什么不去做呢?你真傻!嘿嘿。最后我要

6、强调两点,一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切不可离开课本,因为语文试卷第一题中所有考点基本上来自课本,绝不会出现生僻的内容。只要课本弄熟了,这20分应该是不在话下的;二是基础知识重积累。老师知道你们认为字词不起眼,所以视而不见,更不愿意去写,去背诵,即使老师再三要求,你们依然无动于衷。其实,你们错了,错大了。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动起来吧,从基础做起! 初中语文高分之“阅读修炼篇” 真不知道找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现在以20052006学年初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为例来阐释阅读我想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这份试题共个大题,分值分。第二题为阅读,共个小题,

7、其中第一个为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二个为课内现代文阅读,第三、四个为课外现代文阅读,分值共计分,占总分值的41.7%。阅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呢? 1、多读。阅读阅读,没有读哪行,读是认知文本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宋代大学者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训学斋规)。2005级6班有一个叫亓鹏飞的同学,在课堂上3次听读枯叶蝴蝶录音后,这样谈及其阅读认知文章的过程:“听了第一遍,我真的有些搞不懂,作者到底写了些什么?听了第二遍,我以为本文的是告诉我们有优势要发展,不能默默无闻,更不能埋没自己。听了第三遍,我懂了作者借物喻人,表达了对虚

8、伪作假的人的憎恨,对真善美的渴求。”显然,阅读也符合“多读多得,不读不得”的阅读理解法则。这让我想起一部分同学在解答阅读题时,读一遍就自以为是地开始答题,这种做法我给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自杀”;待匆匆做完后翘着二郎腿,点头哈腰,笔竿在大拇指关节上旋转飞舞,也不去检查,我也给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等死”。 2、阅读题认识论。阅读题并非空穴来风,更不是命题老师杜撰出来“治”学生的手段,而是将生活与文本联系起来的纽带,它其实是命题老师联系生活,以文本为载体,以阅读题为形式,以阅读方法为指导,跟同学们开了一个玩笑,玩了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而已。又如“犹抱琵琶半遮面”古代仕女,阅读题的答案一半在生活中,一半

9、藏在了文章里。 3、解答阅读题的基本策略。、走进文章,进入角色。唯有如此,自己才会与文章中人物感同身受,产生共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捕捉人物情感,理解文章主旨。、紧密联系生活。仅走进文章,进入角色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文章中走出来,投入到生活的怀中去,原因由点:(1)、文章从生活中来,只有到生活中去,才会更好地把握文章,在阅读文章过程中,能和生活联系起来,你会发现阅读题不再那么抽象、苦涩难懂。(2)、阅读生活,阅读文章。生活是最生动、形象、鲜活的文章。(3)、阅读题答案在文章中,在生活里。只要你用眼去观察,用心去阅读体会,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施行阅读日。从一周教学时间中抽出一

10、天来作为“阅读日”,在“阅读日”里,主要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以练促读。 4、阅读方法作指导。阅读方法是在阅读活动中进行地一般性总结。在阅读过程中,尤其是在解答阅读题的时候,阅读方法会给予一定地方法层面上的指导,让同学们更轻松、更准确地解答阅读题。阅读方法的归纳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循序渐进,以教材为线索的基本原则。初中语文手册就是同学们阅读智慧的结晶,阅读历程成长的例证,同时同学们也是手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历程的见证者。 5、解答阅读题的一般步骤。 、树信心。在解答阅读之前要告诉自己阅读是你的特长。解答阅读题如囊中取物,十拿九稳。 、读题。通过读题,明确考查哪些内容,作到“知彼”,为接

11、下来的读增加了针对性;同时抛开内容,从阅读方法的角度去审视它,这个问题是哪类问题?应该怎么做?在解答时注意些什么? 、带问题初读。目的是增加解答问题的针对性,让阅读不再信马由缰。 、脑化文本。在初读结束后应将文本内容在脑海中再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初步解答部分客观阅读题。经过初读,简单的阅读题是应该能够解决的。 、再读。有同学问我,再读读几遍?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读地好,一好百好,读不好,满盘皆输。如果一定要我给个说法,那么老师告诉你们,读的遍数上没有标准,读懂才是硬道理。 、答题。此环节应信心,认真。简单问题要作到万无一失,复杂问题要结合阅读方法,积极到脑,有所突破。 6、解答阅读题应注意的

12、问题。 、不要仅凭记忆、定势来答题,要靠思维来答题。 、在解答阅读题过程中,应灵活运用阅读方法,要因文制宜。 、回答问题应紧密联系文意,忠于文本。 、解答阅读题,特别是开放性题目,除了准确外,还要化简为繁。 初中语文高分之作文修炼篇说实话,我的学生写作文也头痛,其实没有不头痛的,连我也头痛。学生头痛的是:写作文的时候,感到无从下笔;我头痛的是:教学时间过去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见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注重“怎样写”,而忽视了“写什么”,把主要精力花在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离开了素材,就如同加工产品没有原料一样。因此,学生作文就无话

13、可说,感到头痛。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写作无从下笔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生活圈子较小;二是年龄较小,对身边的事物不可能深入观察。然而难就难在老师无法对症下药,你扩大学生的生活圈子,领学生走出校园,让学生上网等,我想没有一个领导会同意,上网也没有那个条件,你又不可能让他们在一夜之间长大,懂事起来,怎么办?一个字“背”。 史上,才高八斗的曹植,10岁左右,便能背诵诗赋十余万言;汉代杰出的女文学家蔡文姬,年轻时能背诵其父蔡邕的四百多篇作品;唐代大诗人杜甫也“群书万卷常暗诵”;蜚声文坛的巴金,小时候也背了许多书,在背得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这是两百多篇的散文选集。 背诵被誉为语文学习的“千古

14、真经”。 第一,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生成语文素质的不二法门,要学好语文必须积累大量典范、精美的语言材料。“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胸藏万卷气自豪,积累多才可在此基础上建造语文的高楼大厦。熟读背诵那些千锤百炼、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可逐步积累语言材料,并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转化为读写、口语表达的能力。许多学生对作文深感头痛,背诵则是医治此病的良方。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人之能为文,由腹有诗书。”春蚕饱食桑叶,才能吐雪白的丝;蜜蜂广采花粉,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卷五中也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

15、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熟读成诵,消化吸收,作文时则意到笔随,文思泉涌,笔底生花,称心如意。巴金也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摸到写作的调子”(赞歌集谈我的散文)。 第二,熟读成诵是积淀语感的必由之路。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夏丏尊、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教育家的丰厚教育理论我们应该学习和研究。古今许多教育家都强调语文学习要重视语感的积淀,从而形成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要形成正确、敏锐的语感,须熟读、背诵大量语言典范的作品,让正确的语言范式反复刺激大脑,从而形成毋须经过逻辑推理便能准确理解判断的语言直觉能力。研究证明,在含英咀华、熟读成诵中能有效地积淀语感。 第三,熟读成诵锻炼了记忆。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记忆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背诵是记忆的体操。 总之,背诵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中学时代又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佳的“黄金时代”,应抓紧时间,多读多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