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37210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从现阶段到年前后,河南省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综合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经验,全省将逐步由工业经济主导转变为服务经济主导,进入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期。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河南省应促进工业、农业生产迂回化进程,推进第三产业向第一、第二产业不断渗透融合;通过产业发展的集聚化、融合化和高端化三大路径,完成三次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的过程;通过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建立与我省省情相适应的、以战略支撑产业为支柱、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工业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工业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就是把产业链由上游向下游延伸

2、,由制造领域向服务领域延伸,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发展,淘汰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环节,占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重点是发展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构筑和提升四大产业链,淘汰生产能力落后和“两高一资”产业。通过工业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构筑河南工业在全国竞争的制高点。发展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充分发挥河南省比较优势,有选择地发展若干优势战略产业,更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环节发展。要继续选择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具有较好市场潜力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个行业扶持发展,支持具有较大潜力的新能源行业发展,以基地化、特色化、产业化为主线,大力推进郑州生物、南阳新能源、洛阳新材料

3、三个国家基地和新乡、周口等省级生物产业基地发展,力争在产业规模与集聚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见图二)。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省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自主研发和创新支撑平台建设,积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推动河南四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发展。构筑和提升食品、纺织、铝、汽车、煤化工五大产业链河南省新一轮产业结构,应依托战略支撑产业,发挥比较优势,继续构建和延伸食品原料种植(养殖)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精深加工、纺织原料生产纺织服装、煤炭电力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汽车零部件汽车整车生产(专用车生产)、煤炭采选(煤焦化)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链条,以大型企业和品牌为依托,加快技术自主研发,提升技术含量

4、,以中间环节向产业链两端扩展,提高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营销、流通等环节比重,努力形成“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淘汰生产能力落后和“两高一资”行业促进河南工业高端化发展,就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行业。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淘汰落后产能是促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节约和腾让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河南省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综合运用规划指导、产业政策、价格、财税和市场等手段,促进水泥、钢铁、铝合金、铅锌、焦炭、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设备尽快淘汰,要利用行政、法律、产业政策等手段重点关停和治理高

5、污染、高能耗企业,为先进产能建设、先进企业发展腾出资源、环境和市场空间。积极推动资源型行业企业重组,推动煤炭、铝土矿、钼矿等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到优势企业开采加工,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矿业产业升级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矿产企业延伸产业链,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发展。(二)工业发展的集聚化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是解决我省地区间产业高度同构发展、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产业加工度不高、产业附加值较低等痼疾的重要突破口。河南工业发展的集聚化,就是要推动全省工业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各个产业由遍地开花、平均发展,向具有资源、区位、交通、研发、产业基础等优势条件的地区集聚,实现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推

6、动工业产品结构由初级为主向中高级为主转变、由占据价值链的低端为主向占据价值链的高端为主转变,产业结构由原材料初级加工为主向高加工度产业为主转变,工业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向工业强省迈进。推进战略支撑产业集聚发展战略支撑产业,是支撑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在现阶段处于支柱产业地位的产业群体。战略支撑产业选择,要把握好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三个基准。从河南省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看,现代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和化工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的以上,在全国同行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和优势地位,投资活跃、发展潜力较大,已形成完整的

7、产业链,产业关联度较高,通过科学规划和积极培育,能够成为河南省战略支撑产业的核心,在工业发展中起到主导产业作用。积极推进工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由制造业向服务业渗透融合发展,成为河南省高端产业的支撑和主体。通过结构调整和企业战略重组,推动河南装备制造业向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洛阳重型装备产业基地、郑州汽车产业基地集聚,化工工业向个河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平顶山漯河现代煤盐化工基地、洛阳石油化工基地集聚,有色工业向洛阳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济源铅锌产业基地、鹤壁镁加工产业基地集聚,纺织服装工业向南阳许昌周口等棉纺工业基地、洛阳新乡化纤工业基地、郑州纺织服装工业基地集聚。以产业基

8、地为依托、以传统制造环节为基础,由产业集聚发展带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由制造领域转向服务领域,深入开展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突破研发、产品设计、技术标准、品牌打造、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推动所有行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见图一、图二)以中心城市和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建设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推进全省产业集聚发展、结构调整和层次提升。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促进产业和生产要素向城镇和产业带集聚。加快中原城市群郑汴核心区建设,整合郑东新区、郑汴产业带、航空港区、白沙产业集聚区、官渡产业集聚区、金岱工业园区、

9、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和郑州出口加工区产业布局,推进“大郑东新区”产业调整和建设。以全面启动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构筑郑州为中心,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为主体的“半小时经济圈”和构建“小时经济圈”为依托,推进中原城市群大范围产业集聚、重组和调整。推动全省各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集聚发展,在合理区域分工基础上,提高产业的区域集中度,加速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区和经济增长极。黄淮四市重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心城市、中心城镇集中,以产业调整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动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建设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生态和

10、城市融合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区向中心城市、县城和重大产业带集中布局,推动企业和新建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把产业集聚区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全省生产力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带的形成,促进县域经济和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土地等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促进环境保护及污染集中治理。支持全省首批个产业集聚区发展,在布局、用地、环保、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倾斜扶持。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河南省产业集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农业结构调整新路径:粮食生产核心化和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化河南省农业结构正处于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阶段,面临着产

11、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河南农业将通过粮食生产核心化和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化两大路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附加值,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满足生产服务化需求生产服务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服务化趋势的必然表现,是工业、农业、服务业在生产最终产品过程中对中间投入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生产中的服务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越来越大直至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为工业、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为服务业提供服务型生产资料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形成和壮大,是三次产业间延伸融合的重要表现,生产性服务业正在由生产辅助支撑功能向生产导向推进功能转变,日渐成为现代产业体系

12、的主导力量。目前,在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转型中能起到这种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有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农业服务业等,这是河南省服务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重点。现代物流业,要抓住现在宏观环境放松、融资成本低、原材料价格低的难得机遇,超前建设铁路、地铁、轻轨、机场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势,加快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见图一)。金融服务业,要抓住机遇,大力引进外资银行,补充和加强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相对薄弱的风险投资服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金融服务环节,尽快建成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业,要抓住上马网络和推进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契机,加快推进信息基

13、础设施建设和“三网融合”,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商务服务业,要利用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出台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商务服务机构进驻河南,鼓励和支持现有商务服务企业通过购并重组,培育本土优势企业。农业服务业,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机遇,围绕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快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市场服务等基本产业体系成型,为今后的大发展奠定基础。支撑河南工业高加工度化进程,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在企业层面上表现为从生产型企业到服务型企业转变,在产业层面上表现为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随着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渗

14、透和融合,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促进制造业加速服务化。河南省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要顺应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积极推动运输、信息、研发、咨询等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工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内部服务业剥离改革试点,鼓励工业企业把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分离,促进传统服务环节专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支持促进服务外包的公共平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四)积极发展现代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服务现代化进程推进服务业转型,壮大服务业规模,要适应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的趋势,大力发展满足现代生活消费需求、能拉动内需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目前,河南省既能适应

15、消费结构升级、又能拉动内需、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较好产业基础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主要有文化产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推动这些产业调整和发展,对壮大河南服务业规模、拉动省内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产业,以郑州为中心,以沿黄文化产业带为主轴,以豫北和豫南文化产业区为两翼,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区块为支撑,构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旅游业,着力打造沿黄文化旅游经济带和伏牛山、嵩山、太行山、桐柏山大别山、豫东平原等旅游经济区,规划建设五大旅游产业集群,加快旅游业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等综合型转变(见图二)。房地产业,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投资,发挥房地产业产业链条长、带动

16、能力强的优势,为促内需、保增长做出贡献;促进房地产价格稳定合理,推动房地产供给结构调整,形成合理有效的住房供应体系;大力发展建筑、装修服务等相关产业,形成现代房地产业发展体系。优化服务业布局,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推动服务业重点城市发展,着力打造郑州服务业核心增长极,大力培育中原城市群服务业核心区,积极推动其他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加快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依托城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一批商务服务、时尚消费、休闲娱乐等特色街区,尽快在全省形成一批功能特色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集聚区。全面启动郑州、洛阳、开封、鹤壁、固始等市县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开封、登封、禹州、淮阳、新县、浚县、宝丰、镇平市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