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习题精选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9230772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蜜蜂引路》习题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蜜蜂引路》习题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蜜蜂引路》习题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蜜蜂引路》习题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蜜蜂引路》习题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蜜蜂引路》习题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蜜蜂引路》习题精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分析: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情感,又要唤起想象,引发联想,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在品味语言,理解感悟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获得美感。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质疑揭题,激趣导入。出示课题“鱼游到了纸上”,齐读。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质疑提问:如:1)鱼都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2)应该说:鱼“画”到了纸上,才对呀?3)鱼是怎样游到了纸上的?4)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等等)师:同学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就请同学们赶快读读课文吧,读读课文,

3、你的疑问就解决了。【设计意图:读题目导入新课,让学生提出质疑,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急切的阅读文本,迅速地进入课文的情境,入境生情。】二、合作交流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词语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花港 厂徽 聋哑 绣花 鱼缸 一壶茶一丝不苟 赏心悦目 清澈见底 挥笔细描 (1)指名读,(2)齐读。(3)说说难写的生字:“一壶茶”的“壶”注意平宝盖下面是“业,“徽” 不要和“微”搞错,“澈”也较难写,学生自己把这三个生字在练习本中端端正正地写两遍。3、交流读文的情况: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游

4、到了纸上”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生汇报交流:(课文写作者到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了一个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他爱鱼受到了忘我的境界,画的鱼仿佛在纸上游动。“游到了纸上”出现了两次,是指青年画鱼画的栩栩如生,如同活的一样。)三、品读体验(一)认识聋哑青年。1、师:文中的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描写青年的语句,读一读。(学生读文,划出相关语句。)汇报交流: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教师出示该语句)2、有感情的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生:青年虽然是个聋哑人,但他长的帅气、灵秀,心灵纯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憧憬。)【设计意图:通过品

5、读描写青年外貌的语句,让学生对文中人物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学习下文,感悟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做好铺垫。】(二)、品读“鱼游到了纸上”。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出青年画鱼画的好?1、学生读文,2、指名汇报读书收获。学生1:读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的叫起来。品读语句:(教师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的叫起来。)师:读了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体会。学生交流:如:(1)青年画的画太像了,像活的鱼一样。(2)从“惊奇地”一词体会到,小女孩看到聋哑青年画的鱼很像,感到很惊奇。(3)青年画鱼画的很好,可以用“生动传神”

6、“栩栩如生”来形容。 (师适时激励性评价)师:这句话,应当用一种什么语气来读?(惊奇)你能读出小女孩惊奇的心情来吗?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三)品读“看鱼”的情节描写师:一个聋哑青年居然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这是为什么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1、学生读文,划出相关语段。2、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读划出的语句。教师出示:1)“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师问:这位青年是怎样看鱼的呢?你是从哪几个词语体会到的?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学生交流,(如:那位青年看鱼很专心,可以从“忘我”“

7、呆呆地”“静静地”等词体会到。) (板书:看鱼: 专心 忘我 )过渡:他就这样看,看了多久?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学生读文,划出语句,汇报。教师出示句子2):“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师:读了这部分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生交流:青年看鱼不仅非常专心,而且他长时间坚持不懈的看鱼,可以从“每个星期天、一整天”体会到。)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聋哑青年说些什么?生交流:如:1)他坚持不懈、专心看鱼的精神很可贵。 2)因为他看鱼很专心、坚持不懈,所以他能把鱼画的栩栩如生。 3)我很佩服聋哑青年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我们学习能像他这

8、样专心致志,坚持不懈,那我们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适时鼓励)【设计意图:通过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青年看鱼专注、忘我的精神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四)聋哑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了纸上”的?品读“画鱼”的段落。1、学生读文,找出“画鱼”的语段描写。2、指名读“画鱼”的语段。教师出示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交流感悟:你从青年画鱼的动作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生交流:(青年画鱼很认真,一丝不苟。可以从“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细致”

9、体会到。)这个青年为什么能画得这么仔细,又画得这么快?(与他长时间认真仔细观察是分不开的)。(板书:画鱼: 认真 一丝不苟)师:你能读出青年画鱼的认真吗?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3、青年在认真的画鱼,吸引来了许多围观的人。(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赞叹着,议论着。他们会赞叹和议论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如:一个小男孩( )地说: 一个小女孩( )地说: 一位老大爷( )地说: 一位( )( )地说: 选择23题做,交流。 (师适时激励)4、人们赞叹他,议论他,而他有没有反应?为什么呢?生思考,交流:1)他是聋哑人,听不见别人的议论。2)他没有任何反应,最主要的原因是因

10、为他看鱼很专注,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画鱼认真,全神贯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5、师小结:是啊,当他静静地看鱼,静静地画鱼时,眼里所见的是 ,心里所想的是 ,笔下所画的还是 ,他就这样和鱼融为一体了!(课件出示“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生齐读)【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文中的角色,从内心地发出对青年的赞叹,通过架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青年高超的画技和身残志坚的高尚品格。】(五)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1、我被青年认真、专注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当我把女孩说的话“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写给他的时候,他是怎么回答的? (

11、“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你是怎样理解青年的这句话的?这与“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用“先然后”、“只有才”等句式练习说话。)学生交流:(如:正因为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仔细观察,对鱼很熟悉了,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的形象了,正所谓“心有游鱼”,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动态的金鱼。句中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长时间认真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2、从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生交流:1)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2)作为学生,我也要像文中的这位聋哑青年一样,专心的学习,认真的做事,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及时肯定、激励)3、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希望你们每个同学都能向这位聋哑青年学习,学习他专心做事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设计意图:通过弄清“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四、巩固延伸:课外阅读名人伟人专心学习、工作的故事,读后写写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