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微型专题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学案粤教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22908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微型专题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学案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微型专题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学案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微型专题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学案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微型专题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学案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微型专题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学案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微型专题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学案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微型专题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学案粤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型专题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的实验中,保持小车和祛码的总质量不变,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表所示.F/N0.200.300.400.500.60a/(m-s2)0.110.190.290.400.51(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aF图象.图1(2)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3)小车和祛码的总质量为kg.(4)图线(或延长线)在F轴上的截距的物理意义是小车受到的阻力为 0.1NaF图象如图所示.答案(1)见解析图(2)小车和祛码总质量的倒数(3)1解析(1)根据所给数据在所给坐标系中准确描点,作出的(2)根据(1)中图象可以判断

2、图象斜率表示小车和祛码总质量的倒数.1Aa(3)由(1)中图象可得M=NF,解得M=1kg.(4)由aF图象可知,当力F=0.1N时,小车开始运动,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1N.2 .某实验小组欲以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祛码的小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磁打点计时器(未画出)相连,小车A的质量为m,小盘(及祛码)B的质量为m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启动计时器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C.本实验中应满足m2远小于m的条件D.在用图象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时,应作am图象(2

3、) 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3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Sl、S2、$3、$4、55、56已量出,则打点计时器打下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式为VF=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a=.图3(3) 某同学平衡好摩擦阻力后,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砝码重力,小车加速度a与砝码重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4所示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重力加速度且间距,作出g =10m/s2,则小车白质量为kg,小盘的质量为kg.(4)实际上,在祛码的重力越来越大时,小车的加速度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将趋近于某一极限值,此极限值为 m/s2.答案(1)CS5 + S6S4 + S5 + S6 - S3 S2

4、 Si(2)2T9T2(3)2.00.06(4)10解析(1)实验时应先启动计时器,再放开小车,A项错;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用重新平衡摩擦力,B项错;实验要求 m2? m, C项对;D项中应作am或aF图象,D错.(2)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整段位移的平均速度,故VF = S5+ S6VEG=、上加S4+S5+S6-S3S2Si1k =,可求解得m=2.0kg.当 mF= 0由逐差法知a=亓(3)由题图aF图线可知:a=-+0.3,即图线的斜率m时,a=0.3m/S2,此时a=m0g所以0.06kg.mm(4)当祛码重力越来越大时,a:m,即m无限大时,a趋向于g.nT|-m十m3.某同学设计了

5、如下实验方案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如图5甲所示,将木板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将滑块通过细绳与带夹子的重锤相连,然后跨过定滑轮,重锤下夹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调整木板倾角,直到向下轻推滑块后,滑块沿木板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长木板上靠近定滑轮处,取下细绳和重锤,将滑块与纸带相连,使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接通电源释放滑块,使滑块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AB、CDE是纸带上的五个计数点.图5(1)图乙中滑块下滑的加速度为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若重锤质量为m滑块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

6、g,则滑块加速下滑时受到的合力大小为(3)某同学在保持滑块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滑块所受合力F,由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象如图6所示,则滑块的质量为k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6答案(1)3.9(2)mg(3)1.0(0.91.1均可)解析(1)充分利用纸带中数据,用逐差法得到Scd+SdeSabSbc39/2(2)滑块通过细绳与带夹子的重锤相连,滑块匀速下滑,说明滑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摩擦力之差大小等于重锤的重力大小,取下细绳和重锤,滑块加速下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mg3 3)aF图线的斜率表示滑块质量的倒数M可得到滑块白质量约为1.0kg.4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7甲所示的实验

7、装置“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定量关系”.实验装置主要部件为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固定在轨道右端和小车上;通过传感器测定两者间位移变化,从而测出小车的加速度.(1)在该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拉力,用传感器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该实验小组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乙所示,可知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图线是(选填“”或”).(2)随着钩码的数量逐渐增多,图乙中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

8、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答案(1)控制变量法(2)C解析(1)在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时,要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所以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题图乙中图线与a轴正半轴有交点,表明拉力F为零时,小车具有沿轨道向下的加速度,一定是轨道右侧抬高为斜面的情况下得到的.(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7mgL又F=mg故a=不可见aF图线的斜率k=JMlrrmMrrmMrrm当M?m时,斜率几乎不随m改变,但当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时,图线斜率k将随m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图线发生弯曲,故C正确.5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8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9、.图8(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祛码的祛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启动计时器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祛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2)为使祛码桶及桶内祛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祛码桶及桶内祛码的总质量木块和木块上祛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图9(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祛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

10、别得到如图9所示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科甲、w乙,由图可知,m甲m乙,w甲w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AD(2)远小于(3)小于大于解析(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的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木块不通过定滑轮挂祛码桶,而要连上纸带,并且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在实验时应先启动计时器再放开木块,故选项A、D正确,B、C错误.(2)设木块和木块上祛码总质量为m祛码桶及桶内的祛码总质量为团以前者为研究对象,则mg=(m)a以后者为研究对象则mg-Ft=ma联立解得:FT=mg-n2g m要彳

11、近似等于mg需使M似等于零,即M?m(3)对质量为m的木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ma即a=m上式与题图结合可知:,(1甲g(1乙g.m?vm即:m甲vm乙,fl甲fl乙.6.图10甲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的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l=48.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图10(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做运动;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的拉力F的大小

12、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的操作.(2)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B-vA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序号F/NVBVb2 Va2答案(1)匀速直线 (2) 2 2.41(3)见解析图(4)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解析(1)根据小车不受拉力作用时,沿长木板能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判断是否已平衡摩擦力., rVb2Va2 ,(2)小车在拉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a=2.第3次a= J:。m/s2y2.41 m/s X 0.48(3)根据表中a与F的数

13、据描点连线,得到 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VA2/(m2-s2)a/(m-s2)10.600.770.8021.041.611.6831.422.3142.624.654.8453.005.495.72(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的坐标纸上作出aF关系图线.实验时,(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理论图线),造成偏差的原因是(4)当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时,由Ff=ma得a=-mz-*aF图线会与F轴正半轴有交点.会员升级服务第一拨-清北季神马,有清华北大学霸方法论课;还有清华学刚向所有的父母亲述自己求学之路;衡水名校试卷悄悄的上线了;扫qq轴取官网不首发课程,很多人我没告诉他明!会员qq专享等你来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