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213623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模拟试卷B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26分)一、默写(7分)1.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 。2. ,札扎弄机杼。3. 水何澹澹, 。4. ,要留青白在人间。5.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 。6. 饮湖上初晴后雨运用对偶手法写出西湖美景的语句是是: , 。7. 暮江吟中夕阳斜映,江水红碧相间诗句是: , 。二、古诗鉴赏(9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本文作者是 代的 ,被称为 。2、“造化钟神秀”中“造化”的意思是 。 “会当凌绝顶”中“凌”的意思是 。3. 对本诗

2、赏析恰当的一项( )A.此诗为诗人晚年重要作品,和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异曲同工之妙。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并由望岳联想将来登岳。C.首句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作者由望岳而引起的对历史兴亡的感叹。D.末句化用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语,表明追慕圣贤的情怀。三、阅读下文,完成15题。(10分)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

3、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本文作者相传是 时 (人名)所撰。2解释下列加点词。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2)及其日中如探汤( )3翻译下列句子。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这个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答:_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34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7分)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

4、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

5、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 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书写规范(2)分q( ) 一sh那( )2、解释文中“各得其所”“委屈”并造句。(8)解释: 造句: 解释: 造句: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2)(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

6、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4、第段主要采用了_ 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方法。(1)5、第段划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6、第段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 品质,体现了 的家庭关系。()二、阅读课外语段心底盛开一朵花,完成练习。(17分)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才没有把我撵下去,但让我在我的皮包里继续找零钱。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

7、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更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的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

8、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了像你一样的粗心人,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1、如果“尴尬”这个词语我会读,可用 查字法在字典里查到它的意思;如果我不会读,可用 查字法,在词典里先查“尴”字的部首 部,再查 画,找到“尴”字后,再查“尴尬”的意思。(4分)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迫不及待: 3、发挥想象,在短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句子。(2分) 4、短文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

9、的 描写。作者从人物的 、面貌和 三个方面写出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的形象。从句中带点的词语看出,老太太是一位 的人。(4分)5、老太太为什么要主动帮“我”投币?(2分) 6、作者以“心底盛开一朵花”这一含蓄而又新颖的题目,赞颂了人们的心灵就像盛开的鲜花一样美丽。你认为这是一朵 之花, 之花如果要给这篇短文换一个题目(不能出现“花”字),你认为可以是: 。(3分)第三部分 写作(40分)题目:我家最多的是 要求: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最能突出“我家”特色的词语,然后写一篇450-550字的文章。这个词语,可以是“宽容、争吵、理解”等,也可以是“书、邮票”等。写出真情实感;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