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182593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要对我国“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GIS) B全球定位系统(GPS)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人工科考【答案】C【解析】对我国“三北”地区荒漠化的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可用卫星遥感定期拍摄,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图片就可了解土地荒漠化的发展状况,而人工科考费用大,效率低,并且这也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2013泰州模拟)中国邮政为纪念杂交水稻研究40年,于2013年10月25日发行杂交水稻特种邮票1套2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

2、百亩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千克,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据此回答23题.2水稻长势监测依据的是植被指数图的对比,而植被指数图的绘制依据的是下图所示的某地理信息技术工作的主要环节,该地理信息技术可能是()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答案】B【解析】遥感技术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其可用于估算粮食产量.3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答案】B【解析】对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可运用遥感技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需要运用地

3、理信息系统.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 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45题.4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5利用此项技术可直接()A分析水灾损失 B获取矿床露头信息C分析矿产种类 D确定矿床露头位置【答案】4.A5.B【解析】影像的获取主要利用遥感技术,利用该技术可获取矿床露头的信息,但不能确定位置.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的研究,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据此完成67题.6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对三峡工程的建设

4、进行监控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对西部大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可以直接对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A BC D【答案】A【解析】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遥感能够在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但不能对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直接的治理.7在对西部进行科考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其优点主要是()A能为科学家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数据信息B可以对陆地、天空和地下提供直接拍摄图片C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D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答案】A【解析】全球定位系统能

5、够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信息,保存绘制各种地图,综合分析比较各种地图数据,并进行空间分析.(2013北京海淀区期中考试)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图,回答910题.8利用甲图可以()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答案】A【解析】从甲图上可以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可以开展土地资源调查.9有关乙图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

6、确的是()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答案】C【解析】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2013菏泽检测)“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据此回答1012题.10精准农业生产中能够变量喷药和施肥,主要是应用了()AGIS BRSCGPS D数字地球11GPS在精准农业中也有应用,其主要特点是()A成本高、费用高B全天候、实时性C受天气影响大D操作要求高、实用效率低12第10题所述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

7、应用是()A农田信息定位获取 B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C管理措施决策 D估算农业产量【答案】10.A11.B12.B【解析】GIS主要可以进行信息处理,并可为生产、生活提供定性和定量分析.GPS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二、综合题13根据下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GIS在灾害监测评估应用中的空白处所代表的作用分别是_、_.(2)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评估过程中的优势分别是什么?两者结合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如何?【答案】(1)预报预警动态监测(2)遥感技术在灾害前兆与灾情监测过程中的信息获取方面有优势,而地理信息系统借助于其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在灾害空间分布

8、分析方面有优势.两者结合,可以实现在灾害发生前,能事先圈定危险区,并对危险程度评价,指导防灾活动;在灾害发生过程中,能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在成灾后能对灾害损失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工作.【解析】GIS在灾害监测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为分析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线路,以及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进行灾情统计与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遥感技术重在信息的获取,地理信息系统重在信息的分析处理.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第23次南极科考队利用我国自主创新的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平台软件Super

9、MapGIS,在南极长城站首次绘制了1:1 000数字化大比例尺地形图,并将这些成果建成空间数据库.据悉,本次南极科考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制图公司采取赠送方式向南极科考队提供Super Map GIS软件,并将在科考过程中提供免费技术服务.该系列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国土、交通、民航、房产、电力、电信等众多领域.(1)本次科考利用我国自主创新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per Map GIS,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次考察利用的地理信息系统,需要RS、GPS进行数据支持B此技术是一种快速但准确度不太高的技术C利用此技术可以替代人对南极无人区进行数据分析D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2)长城站数字地

10、图绘制成功后,对该地图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D对地物的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3)上述海岸线的变化利用_技术最适宜探测()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科技人员实地测量计算D现代技术还无法分析(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答案】(1)B(2)C(3)A(4)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任举两例即可)【解析】第(1)题,GI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采集、存诸、

11、处理、分析、管理、显示、输出地理信息的系统,是一种快捷、准确的技术.第(2)题,GIS不能提供治理的技术,但能为进一步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第(3)题,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的特点.第(4)题,结合3S技术的应用,分析南极地面勘探研究的有关问题.知能拓展阅读终结GPS垄断,许多国家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目前,美国的GPS是世界上最成熟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但其他国家也开始研发或已建立了类似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NASS于1995年12月开始运行.与GPS相比,GLONASS的精准度比较低,且由于经费短缺,GLONASS在轨卫

12、星数目不断减少,工作能力未能达到设计水平.2000年10月31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至2013年我国已经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完成亚太地区组网.2012年12月27日,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2013年10月30日,泰国科技部地理空间技术局、武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与研究中心联合项目评估委员会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商业模型新闻发布会在曼谷召开.此次招标发布会由泰国科技部、武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招标完成后,灾害预测

13、系统建设将被列入泰国政府经济发展建设规划,预计在2014年年初投入实施,主要服务于泰国农业的灾害预警,此外还辐射泰国交通、电力、环境等领域.此次合作是中国“北斗”第一次在国外落地使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在东南亚国家的推广和应用迈出了一大步.预计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并完成全球的定位与服务工作.欧洲正在实施“伽利略”设计,建设欧洲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伽利略”计划预计投资32亿欧元,发射卫星30颗.该系统的设计功能十分强大,甚至具有美国GPS所没有的技术优势和服务范围.中国已正式加入该计划,并拥有该系统四分之一的所有权和全部的使用权.2004的1月11日,该系统在我国长江航道上进行了部分功能的测试.另外,印度也正在筹建研发卫星导航系统;日本则计划投入2 000亿日元,建立由3颗卫星组成的“准天顶卫星系统”,该系统可以与GPS并用.思考:为什么各国竞相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