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说课材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9177807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的除法”说课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思考、教学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我的教学思考,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我对教材的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 我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这节课首先结合学生

2、的实际创设了“平均分礼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其次,就是对教材的再认识。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包括两个层面的教学。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并根据这一过程写出有余数的横式和竖式,重点掌握余数的含义。这里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竖式也只是横式的一种改写,没有过多涉及到计算的层面。第二层次,不再借助分实物,而是给出一个抽象的除法算式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需要学会如何定商。这里的商和余数不是分实物的结果,而是利用定商原则通过抽象的计算得到的,这一层的内容在教材中体现得不是很充分。所以在教学

3、中,我们作了适当调整,增加了一道计算题利用乘法口诀试商的训练,让学生把操作与计算统一起来,从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结合问题情境了解余数的产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借助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初步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二、我的教学设计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创设情境,

4、激趣引题”、“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深化理解。“总结分享,拓展延伸”四个教学环节。首先,是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题”这个环节里面用简洁的谈话引入熊大熊二送的礼物,充分调动学生“分东西”的积极性。情境设置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揭示“平均分”的活动方法,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做好准备。“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环节。接着,进入到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直观操作,理解余数 (1) 初次操作,激活经验。 (2)再次操作,感知余数。 设计意图:创设分礼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理解余数的概念,完善对除法的认知。第一次操作分板栗,唤起

5、学生对“没有余数除法”的已有认识;第二次操作分花生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在这两次“平均分”的过程中经历了有余数除法意义的探索过程,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产生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直观操作,理解余数 (1) 初次操作,激活经验。 (2)再次操作,感知余数。 设计意图:创设分礼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理解余数的概念,完善对除法的认知。第一次操作分板栗,唤起学生对“没有余数除法”的已有认识;第二次操作分花生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在这两次“平均分”的过程中经历了有余数除法意义的探索过程,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产生过程。(二)理解算

6、理,掌握竖式1、自主选择,尝试书写。(1)初步尝试。(2)收集展示。(3)比较设疑。(4)图式结合,介绍写法。(5)回顾情境,理解意义。(6)对比分析,规范写法。2、 再次尝试,掌握写法。 设计意图:在尝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操作过程强化对除法竖式各步骤的理解,引出余数的概念后,由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过渡到整除的竖式,促进学生较好地理解被除数下面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切实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在这里,有争议的是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在相关文献和参考中均未统一。本节课本着确定位置和书写完整的目的确定了先写竖式中的除号的这种写法。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深化理解”。设计意图:通过三个

7、不同的练习,强化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和用好数学的信心。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分享,拓展延伸”。设计意图: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加深认识,同时通过设疑:每人再分一个还要添几个?为“余数要比除数小”,等于除数或大于除数时还可以继续分的规律做好了铺垫。让教学既注意阶段性又注意了连续性。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从而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