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10946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嘹亮(lio)蜷曲(jun)清冽(li)B.竦峙(zh)黄晕(yn)澄清(dn)C.锥形(zhu)栖息(q)酝酿(nin)D.薄雪(b)倏忽(sh)肥硕(shu)【解析】选C。A项中“蜷”应读qun;B项中“晕”应读yn;D项中“薄”应读bo。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表格中改正。(3分)星汉灿烂呼朋引伴抖搂精神披蓑带笠楛涸见石水何澹澹贮畜绿色稀稀疏疏错字改正答案:错字搂带楛畜改正擞戴枯蓄3.(2013扬州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2、分)()A.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B.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C.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D.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才能伴你一辈子,因为好体魄是成功的前提。【解析】选B。A项缺少宾语,应是“发出的安全警告”;C项搭配不当,前面是两种情况,后面是一种情况;D项关联词语不当,换“即使”为“只有”。4.古诗文填空。(6分)(1)?归雁洛阳边。(2)夕阳西下,。(3),若出其中;,若出其里。(4)观沧海中描写海水和山岛的句子是:,。答案:(1)乡书何处达(2)断肠

3、人在天涯(3)日月之行星汉灿烂(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5.综合性学习。(7分)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班级举行以“感受自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设计环节】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2分)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第二环节:第三环节:唱四季歌曲第四环节:答案(示例):诵四季诗文写四季美文(2)【吟咏四季】历代文人墨客向来毫不吝啬对四季的描绘,请你补出描写夏和秋的诗句。(2分)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夏: 秋: 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答案:(夏:)力尽不知热,但惜

4、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3)【自然启示】根据画线句子仿写。(3分)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 , ; , 。答案(示例):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辛勤的蜜蜂在采蜜那是在启示我们要勤奋二、阅读品悟(40分)(一)(2013娄底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

5、了。(2分)答案:莺争暖树燕啄春泥7.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答案: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二)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812题。(12分)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

6、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8.选文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2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推断所指代的内容。答案:不一样。第一个“它们”指济南的山山水水;第二个“它们”指围着济南的这一圈小山。9.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2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可以先找到“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然后从这句话往前找到相关语句作答。答案: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

7、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10.文中“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准确用词的赏析。用“睡”“醒”来写济南的山水,赋予山水以生命,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理想的境界”。答案:“睡”“醒”赋予山水以生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11.“小摇篮”比喻,作用是 ,“小”照应了前面一词。(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把握。结合语境推断出“小摇篮”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作者把小山比作一位母亲,生动地表现出它慈母般的温存、体贴。答案: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

8、小山12.从选段文字中你可以看出济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这样的地形对济南的气候有什么影响?(2分)答: 答案:济南被一圈小山围住,使济南的冬天特别暖和。(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2分)惜 春 小 札李国文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云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牧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

9、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作“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

10、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有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

11、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13.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一首诗,简要说明理由。(2分)答: 答案:“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句前为“寻春不见春”,后为归来蓦然发现春已藏于枝头,意义连贯;韵脚为“春、云、分”。14.(1)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2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