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086287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听秋的声音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听,秋的声音教案一、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过程与方法目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本课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从大自然的音响中,想象大自然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2、教学难点:创作诗歌三、远教资源内容:我用的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资源中课程资源人教课标版三年级十二课的内容。(出示远教资源)本课的媒体资源包括四个课件,第一个课件是开心读;第二个课件是有关秋天的图片和词语、课文朗读;第三个课件是演示教学

2、过程;第四个课件是课文朗读。我针对本课内容及学生的学情分析,主要运用第二个课件中的图片以及第三个课件,第一个、第四个课件本课不用。(七)教学资源的应用时机和作用:1、导入新课时用声音资源,让学生通过亲耳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它的美妙,带入学习情境,突破教学重点。2、在学生感受领悟朗读课文时出示背景和音乐,让学生眼耳并用,体会秋天的深情和韵味。3、在学习13节时出示表演媒体,这样进行练说不仅开阔学生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4、在学生仿写诗歌前出示有关秋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对美的赞叹和表达的欲望,突破教学难点。二、教学方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让学生充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根据这

3、一教学思想及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想、读中悟、读后议、读后写”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三、学法指导: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在教学中,将读、说、演等活动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用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等方法主动探究。四、教具准备:远教资源、各种秋景的图片教学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听着这

4、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播放教学资源中的声音媒体)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2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读课题。你们想听听吗?(用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之中,突破教学重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请你把自己当作里面的角色(黄叶、蟋蟀),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好好地读一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一环节的教学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

5、,眼睛、嘴巴、大脑等多种器官都协同起来参与了语文实践活动,能提高教学效益)3再读。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然后分小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方法)还弄不懂的就作上记号。 ( 教学略读课文时,应着重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4、感受领悟:看谁读得最好。(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读后评价)师:你把自己当作什么?生:我把自己当作黄叶。师:请你用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一段。三、品读想象,感受诗情 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第13节,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

6、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进行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看谁描述的画面最美,最生动、形象。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在学生描述时,老师相机板书。) 4请大家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加上动作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播放教学资源: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蟋蟀振动翅膀,“瞿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一排排大雁上,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让学生读后填空,然后表演。(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和动作)( 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进行练说不仅

7、开阔学生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并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6、 配乐朗读13节。A、 听录音范读。(出示配乐朗读)B、 学生同桌试读。C、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边听边想:他读得怎么样? 指名读后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 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美好;在读中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四、探究学习,仿写诗歌1、请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46节。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引导理解“辽阔的音乐厅”。3、再读第五节,想想我们能真实地听见叶子、小花、汗水、谷粒里的声音吗?那为什么作者说秋天的

8、声音在它们里面呢?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对,我们也要学作者那样用我们的心,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去感受秋天的声音。(这样安排为下一步仿写诗歌打下基础。)4、过渡:(配乐,深情地)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师:谁有自信能读出秋天的美好。 指名朗读,学生大胆展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秋的美好吧! 全班配乐朗读 5、师: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出示有关秋天的图

9、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对美的赞叹和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发散说,突破难点。)(生: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 生:“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 生:“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师: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的方式说一说吗?(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再全班交流)(生:听听,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哗啦”是它们欢快的歌声。 生:听听,秋的声音,秋雨落在地上,“滴答”,是秋雨正在弹琴。 生:听听,秋的声音,黄叶纷纷落下,“呼呼”,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6师引述:是啊,秋的声音令人入迷,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像这个

10、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好吗?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7学生自由作诗,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内几个小伙伴合作完成。8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们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培养写作能力的平台,让学生也来模仿课文续写小诗。)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学生诵读全文。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体会秋天的美景及浓浓的秋情,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六、布置作业,延伸情感汇编成诗:课后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课外活动举行小小诗展,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板书:黄叶 唰唰蟋蟀 瞿瞿12 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叮咛 辽阔的音乐厅秋风 歌吟叶子 小花 汗水 谷粒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