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08372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金色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经过两个多月初中生活,相信你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请将累累硕果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赶快动笔吧!仔细审题,冷静作答。老师期待着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一、语言积累运用(30分)1、经过七年级近两个月的语文学习,你的字一定写得更漂亮了吧,请你将下面一段话,写在下面的方格中。(3分)反躬自沉和沉思默想可以充实我们的头脑。(巴尔扎克)2、下列加点的字注意、音有误的一项是( )A、鉴赏(jin) 秕谷(b) 襟怀(jn) 絮叨(x)B、踌躇(chu) 颓唐(tu) 琐屑(xi) 擦拭(sh)C、慨叹(kn) 淳朴(chn

2、) 颤动(chn) 可鄙(b)D、宽敞(chng) 私塾(sh) 霎时(ch) 弥漫(m)3、下列文段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械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蔌蔌的流下泪来。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决人之路!”改为、改为、改为、改为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B、能否根治网吧“顽疾”,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

3、肥胖的主要原因。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字朴素隽美,几乎全是白描,然而神态逼真,形象习扬。B、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为人质朴、真诚,文中描述阿长的诸多毛病,体现的也是阿长不伪饰的质朴个性,尽管这质朴中包含着一些粗鄙、愚昧。C、背影通篇父亲关心爱护儿子,儿子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词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华丽的词藻。D、雪地贺卡一文主要讲述了“我”下班发现一张寄给雪人的贺卡,好奇心之下,“我”以雪人的名义给写贺卡的李小屹回了一张贺卡,这样李小屹就有了一个有秘密的童年,为了不破坏她的美梦,我又给她回复了一张。6、

4、写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法(4分)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这几句话对我简直就是晴天霹雳。()C、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D、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7、“秋色年年相似,人心各不相同。”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在写秋景的基础上,发出了“,”的感慨;刘禹锡的秋词中,诗的前两句“,”采用对比手法,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采桑子重阳的前两句中,毛泽东面对战地秋景,开篇一句“,”既以议论入词,话说宇宙、人生,哲理深远,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溢于言表。(每空1分,共6分)8、杜甫登高中,描写了秋天壮阔之景,表达了时光易逝、壮志难

5、酬的句子是,。(每空1分,共2分)9、山行中,作者赞秋的句子是,。(2分)10、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位及相关故事名称。(示例中所给人物不可再用)(3分)示例:书名:三国演义 人物:诸葛亮 故事:草船借箭书名:_ 人物:_ 故事:_11、下列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B、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又数刀毙之/复取刃杀之 D、于人不啻倍也/则人之食于虎也二、阅读理解50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

6、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加点的字6分 盖以诱敌 一狼洞其中 缀行甚远 止有剩骨 其一犬坐于前 顾野有麦场 2狼选自 朝著名文学家 人名写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2分 。3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场主积薪其中( 麦场 ) B、一狼洞其中

7、( 柴堆 )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屠自后断其股(狼)4、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 惧狼 ( ) (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6.有关“狼”的成语有很多,请写出三个带“狼”字的成语3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做711题。15分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

8、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 )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 )了。 7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动词恰当的是( )2分 A吊 缩 拉 来 B攀 勾 搀 疏 C攀 缩 搀 来 D

9、吊 勾 扶 搀 8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等一系列事情营造而成。 B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这种氛围使父亲晚年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加深,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D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9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父亲?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5分10文中两处写到“我”流泪,分别有什么含义?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11作者着力刻画了父亲怎样一个“背影”? 3分阅读下文,完成12

10、16题。(15分)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李雪峰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 ;担忧的是 。 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不会开花的草?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是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汪汪的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我们想来想去,把

11、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躁过。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

12、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12、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话。(4分)兴奋的是: ;担忧的是: ?13、校长要我们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他要告戒“我们”什么?(2分)14、对第五段中“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躁过。”这一句你怎样理解?(3分)15、乡下的教育条件和城里相比,悬殊还是比较大的,这对乡下孩子的成长果真没有影响吗?请你谈谈看法。(3分)16、你喜欢老校长这个人物形象吗?说说为什么?(3分)三、作文(40分)今天,我们已经长大了。回想过去的日子,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与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会到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你从初中的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那一次,我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要求:1在文题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2记事内容要具体完整,中心明确。3恰当运用抒情语句。4字数500左右。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