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及其防护常见问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08123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电及其防护常见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雷电及其防护常见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雷电及其防护常见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雷电及其防护常见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雷电及其防护常见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电及其防护常见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电及其防护常见问题(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电及其防护常见问题、雷电基本知识1雷雨云是如何形成的?答:雷电放电是由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雷云带电原 因的解释很多,但还没有获得比较满意的一致认识。一般认 为雷云是在有利的大气和大地条件下,由强大的潮湿的热气 流不断上升进入稀薄的大气层冷凝的结果。强烈的上升气流 穿过云层,水滴被撞分裂带电。轻微的水沫带负电,被风吹 得较高,形成大块的带负电的雷云;大滴水珠带正电,凝聚 成雨下降,或悬浮在云中,形成一些局部带正电的区域。实 测表明,在510km的高度主要是正电荷的云层,在15km 的高度主要是负电荷的云层,但在云层的底部也有一块不大 区域的正电荷聚集。雷云中的电荷分布很不均匀,往往形成 多个电

2、荷密集中心。每个电荷中心的电荷约为 0.1 库仑10 库仑,而一大块雷云同极性的总电荷则可达数百库仑。这样, 在带有大量不同极性或不同数量电荷的雷云之间,或雷云和 大地之间就形成了强大的电场。随着雷云的发展和运动,一 旦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大气中 的电场强度约为30kV/cm,有水滴存在时约为10kV/cm)时, 就会发生云间或对地的火花放电;放出几十乃至几百千安的 电流;产生强烈的光和热(放电通道温度高达 15000 C至 20000C),使空气急剧膨胀震动,发生霹雳轰鸣。这就是闪 电伴随雷鸣叫做雷电的原故。2云对云放电与云对地的放电比例如何?答:大多数雷电放电发生在

3、雷云之间,它对地面没有 什么直接影响。雷云对大地的放电虽然只占少数。雷暴日数 越多,云间放电的比重越大。云间放电与云地放电之间比, 在温带约为1.53.0,在热带约为36。3雷电暴发时的临界状态?答:雷云的底部大多数是带负电,它在地面上会感应 出大量的正电荷。这样,在带有大量不同极性或不同数量电 荷的雷云之间,或雷云和大地之间就形成了强大的电场,其 电位差可达数兆伏甚至数十兆伏。随着雷云的发展和运动, 一旦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大气 中约30kV/cm,有水滴存在时约10kV/cm)时,就会发生云 间或对大地的火花放电;放出几十乃至几百千安的电流;产 生强烈的光和热(放电

4、通道温度高达 15000C20000C), 使空气急剧膨胀震动,发生霹雳轰鸣。4雷电对地放电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中和电流产生 的机理?答:雷云中的负电荷逐渐积累,同时在附近地面上 感应出正电荷。 当雷云与大地之间局部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临界场强时,就开始有局部放电通道自雷云边缘向大地发展先导放电(先导放电发展的平均速度较低约为1.5X105m/s, 表现出的电流不大,约为数百安培),如图1- 1(a)所示,先导 通道具有导电性,因此雷云中的负电荷沿通道分布,并继续 向地面延伸,地面上的感应正电荷也逐渐增多。 先导通道发展临近地面时,由于局部空间电场强度 的增加,常在地面突起出现正电荷的先导放电

5、向天空发展一 迎面先导,如图1-1(b)所示。 先导通道到达地面或与迎面先导相遇后,在通道端 部因大气强烈游离而产生高密度的等离子区,自下而上迅速 传播,形成一条高导电率的等离子通道,使先导通道以及雷 云中的负电荷与大地的正电荷迅速中和主放电过程(主 放电的发展速度很快,约为2X107m/s1.5X108m/s,出现 很强的脉冲电流,可达几十至二、三百千安培);如图 1-1(c)、 (d)所示。 主放电到达云端结束,云中的残余电荷经过主放电通道流下来余光放电。5“有人企图收集雷电能量加以利用”这种做法是否 妥当?答:实际上,雷电放电瞬间功率极大,但是雷电的能 量却很小,即破坏力极大,实际利用的

6、价值却很小。以中等 雷为例:雷云电位以50000kV计,电荷Q=8C,则能量为 W= UQ=2X108 (W?s) =55 (kW?h),即不过等于 55 kW?h 电能(约等值于 4kg 的汽油)。但雷电主放电的瞬时功率 P 极大,以l=50kA,弧道压降E=6kV7m,雷云为1000m高 度计,主放电功率P=UI=50X6X 1000=300000MW,它比目 前全世界任一电站的功率还要大。6雷电流的波形和极性是怎样的?答:雷电流是单极性的脉冲波;75%90%的雷电流是 负极性的。7什么是雷电流的幅值、波头、波长和陡度?答:雷电流的幅值是指脉冲电流所达到的最高值;波 头是指电流上升到幅值的

7、时间;波长(波尾)是指脉冲电流 的持续时间。幅值和波头又决定了雷电流随时间上升的变化 率称为雷电流的陡度。雷电流陡度对过电压有直接影响。8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分布是怎样的?答:根据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年实测得到的1205 个数据 统计,雷电流幅值$40kA的雷电流占45%,$80kA的雷电 流占17%,$108kA的雷电流占10%;我国实测最大雷电流 330kA只占0.1%。上述统计数据可用雷电流幅值的累积概率 曲线来表示。9雷电流的波头和波长是怎样确定的?答:各国测得的雷电流波形基本一致,波头长度大多在15p s,平均约为22.5p s。我国在防雷保护设计中建 议采用2.6p s。波长在20100p

8、 s,平均约为50p s,大于 50p s的仅占1830%。在防雷保护计算中,雷电流的波形 可采用2.6/50p s。10雷电流的陡度是怎样确定的?答:由于雷电流的波头长度变化范围不大,所以雷电流的陡度和幅值必然密切相关。我国采用2.6p s的固定波头 长度,即认为雷电流的平均陡度 和幅值线性相关:=(kA/ M s),即幅值较大的雷电流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陡度。11雷电放电的重复次数和总持续时间?答:一次雷电放电常包含多次重复冲击放电。根据约6000个实测记录统计,55%的落雷包含两次以上的冲击,3 5 次冲击占 25%, 10 次冲击以上占 4%;平均重复 3 次,最 高记录可达 42 次。一

9、次雷电放电的总持续时间(包含多次 重复冲击放电时间),据统计,有50%小于0.2s,大于0.62s 只占 5%。12什么是雷暴日和雷暴小时?答:雷暴日表征不同地区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是指 某地区一年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以上 的雷声就算一个雷暴日T。根据雷电活动的频度和雷害的严 重程度,我国把年平均雷暴日数T290的地区叫做强雷区, T240的地区为多雷区,15WTW40的地区为中雷区,TW15的地区为少雷区。13球雷的机理?答:一般常见的都是线状雷电,有时在云层中能见到 片状雷电,个别情况下会出现球状雷电。球雷是在闪电时由 空气分子电离及形成各种活泼化合物而形成的火球,直径约

10、 20cm,个别可达10m,它随风滚动,存在时间约35s,个 别可达几分钟,速度约2m/s,最后会自动或遇到障碍物时发 生爆炸。防球雷的办法是关上门窗,或至少不形成穿堂风, 以免球雷随风进入屋内。二、直击雷防护SLE、避雷针1雷电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影响?答:雷电是一种可怖而又壮观的自然现象。它给人类 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雷电促成有机物质的合 成可能在地球生命起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以及雷电引起的 森林火灾可能启发了远古人类对火发现和利用;仅在现代生 活中,雷电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常使航空、通信、计算机 系统、电力、建筑等许多部门遭受破坏,一直引起人们对于 雷电活动及其防护问题

11、的关注。2雷击产生后有哪些破坏力?答:雷击会严重损害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数十乃至 一、二百千安的雷电冲击电流,具有巨大的电磁效应、热效 应和机械效应,雷电冲击电流流过被击物体形成幅值很高的 冲击电压波,使电气设备绝缘破坏;冲击电流的电动力作用, 使被击物体炸裂;冲击电流使导线等金属物体温度突然升高 以致熔断毁坏。其中以第一种情况的破坏性最大,也是我们 主要关注的问题。由于雷击作为一种强大的自然力的爆发,目前的人类 是无法制止的。人们力所能及的主要是设法去预防和限制它 的破坏性。这就要装设防雷保护装置,采用防雷保护措施。3什么是直击雷?答:直击雷是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 地或防雷装置

12、上,产生电磁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的。4雷电放电有哪些主要电气参数?答:掌握雷电放电的电气参数,将有利于研究防止雷 害的措施。由于每次雷击放电的条件都不同,雷电的各参数 不能用一个单一的固定数值来表示,这些数值通常通过大量 的观测记录和统计方法来获得。雷电参数的主要内容有以下 各项: 雷电流的极性。云中带负电荷,它对地的放电称为 负闪电;云中带正电荷它对地的放电称为正闪电。负闪电时, 雷电流由地向云,这时的雷电流是负极性的。据统计,雷电 流大约有75%90%负极性的,而感应过电压则多数是正极 性的。 电荷量。雷云积聚的电荷量越大,则雷电的能量越 大,破坏性也就越大。 雷电流幅值。雷云的电荷击中

13、物体,在放电流入大 地时的最大雷电流幅值可达数十至数百千伏,据统计,雷电 流幅值的概率(雷电流出现的百分数)如图所示。 雷电流陡度。它是指雷电流在单位时间内上升的数 值,表示雷电流增长的速度。据统计,雷电流陡度可高达 50kA/|J s,平均陡度约为30kA/|J s。 雷电流的波形。波头时间越短,则陡度越大,对电 感元件的危害越大;波尾持续的时间越长,雷电流的能量越大,破坏力越强。据统计,通常直击雷雷电流的波头为14M s,波尾时间为10200p s。 雷电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主要决定于雷电流陡度 和雷电流通道的阻抗,它的大小可按下式来计算: U=IR+L (式中:I雷电流幅值kA; i随时

14、间变化的雷电流kA; R 接地电阻Q ; L雷电流通道的电感H)。5什么叫做雷击的选择性?哪些地方最容易遭受雷 击?答:雷云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及地形有关,当雷云形成 之后,雷云对大地哪一点放电,虽然因素复杂多变,但客观 上仍存在一定的规律。通常雷击点选择在地面电场强度最大的地方,也就是 在地面电荷最集中的地方,从那里升起迎面先导。地面上导 电良好和地形特别突出的地方,比附近其它地方密集了更多 的电荷,那里的电场强度也就越大,成为遭受雷击的目标。在地面上特别突出的地方,离雷云最近,其尖端电场 强度最大。例如旷野中孤立的大树、高塔或单独的房屋、小 丘顶部、房屋群中最高的建筑物的尖顶、屋脊、烟囱、避雷

15、针、避雷线等,都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在地面电阻率发生突然变化的地方,局部特别潮湿的 地方或地形突变交界边缘之处,例如河边、湖边、沼泽地、 山谷的风口等地带,也都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凡具有一定的地形、地貌、地质等特征且容易遭受雷 击的地方称为易击点或易击段。这些情况,通常就叫做雷击 的选择性。6避雷针的发明时间和发明人?答:17441750年富兰克林进行的关于一系列实验, 例如著名的风筝实验,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雷电只不过是一 种大气火花放电现象的秘密。1749 年富兰克林创议:接地的 高耸的尖形铁棒可以用来保护建筑物,并设计了避雷针的实 验。到 18 世纪末,避雷针获得公认,被普遍采用。7避雷针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答:避雷针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组成。接闪器 是指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的针头、避雷线、避雷带、避雷 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技术构件。引下线是指连接 接闪器与接地体的金属导体。接地体是指埋入土壤中或混凝 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8避雷针的保护原理是什么?答: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强度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 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 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 免遭雷击。避雷针冠以“避雷”二字,仅仅是指其能使被保护物 体避免雷害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