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正反打印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07519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解释正反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名词解释正反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名词解释正反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正反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正反打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与质量评价,以 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 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是一 个自然经济综合体。3土地资源: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4光照强度:简称照度,是指正常人眼对0 .4-0.7um可见光的平均感觉程度。5光照长度:简称日长,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落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6光照质量:是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对比。7积

2、温:是指日均温度的累积,大于等于10C的积温,对农业生产而言,积温大小可以显著 的影响作物的适种性及其熟度。8无霜期:指每年的终霜期和初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9农耕期:平均气温三0C始现期和终现期一般代表田间耕作起始和结束的时间,其持续期 即为农耕期。10. 地球化学条件: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关的化学元素的迁移、集聚导致的化学元素的多或少 的存在状态。11. 耕层:土壤表层经耕作熟化的土层。12. 耕作层:植物根系发育所能伸展的厚度。13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 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14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

3、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15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是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全部自然要素对植物 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潜力。16土地经济生产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 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17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 本和劳动,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收益就会递减,这一现象称为。18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差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使得在不同的地域空间上内具有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特 性相对一致

4、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化分为一种类型组合。19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20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21土地利用结构:指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 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22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 23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分布及利用现状等内容调查。 24土地资源质量:是土地资源相对特定用途下表现出的效果优良程度。2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

5、力,及不 同的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的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26农业生态区法(AZE):根据比例尺大小将地面划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都 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按生态单元为单位分别采用动态模拟模型计算土地生产潜力,在此基 础上加入人均消耗计算,以行政单位为统计单元算出一定行政区域内的人口承载能力。27粮食安全:只有在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的 粮食,来满足其健康和积极生活的膳食需求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28粮食安全的决定因素:耕地数量、耕地质量29由于受季节、纬度、海拔高度及云量等的影响,我国的太阳辐射总量差异较大,低纬度 地区的太阳

6、辐射总量一般略高于高纬度地区,高原地区高于平原地区,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 而产生的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导致太阳总辐射量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30矿化度小于1g/L的淡水可以引用和灌溉,13g/L可以勉强引用及及阶段性灌溉;大于 3g/L不能引用及灌溉。31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为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 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32土地自然适宜性: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的综合适宜程 度。33比配:指将土地利用方式所必须具备的土地条件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 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程度估算相

7、结合的过程。34特殊土地适宜性:又称土宜,是指某一地区的土地资源条件对某些植物不仅具有生理和 生态的高度适宜性,而且对该类植物的产品经济特性有着特殊的适宜性,表现出与其他地方 的同类产品所不同的特有品质。35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一定自然条件或一定社会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 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36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 程称为土地经济评价。37. 土地利用系统: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土地利用单元,构成一个土地利 用系统。38. 土地生态系统概念:是指土地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动物等) 之间以及

8、与人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统一体。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 子之间,通过自然界的四大循环即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和生物循环而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即土地生态系统。39土地健康:是土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活力、稳定和自我恢复的能力。40.生态平衡:土地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种类的组成,各个种 群的数量比例以及能流和物流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41 良性循环:一是土地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和动物的能量转化率持续稳定提高;二是系 统输出的能量(产品)与投入物质能量间的比率持续稳定提高,土地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地不 断得到提高。42. 土地生

9、态恢复:是相对于土地的非健康状况而言的,即恢复土地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 咼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地污染43.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加速土地资源贫瘠化,使江河、湖泊淤塞严重,洪涝灾害频繁发 生。44. 土地沙漠化:由于风蚀,水蚀地面物质中的细粒部分,植物营养物质丧失,颗粒粗化 影响:1致土壤性质恶化,生产力下降,养分含量下降。2吞噬可利用牧地,农地,人利用地萎缩3.生态系统恶化45. 土地次生盐渍化:原来非盐渍化土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盐分离子含量多,因不 合理的灌溉致使盐分离子在土壤中积累,形成盐碱化。46.土地污染:降低生产力,产品质量受

10、污染。影响:1.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2放射性 直接危害人体3土壤性质恶化4大气、地表、地下地的供需矛盾突出,导致粮食安全问题。 49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水受到次生危害。47 土地贫瘠化:土地资源中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效性不断降低的过程。48.耕地的非农业占用:耕地被非农业建设占用,导致耕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 证一定规划区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50土地整理: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目标和用途,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 技术手段,对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51土地复垦

11、: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 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对象:占用农用地,破坏土地52土地复垦标准: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经过复垦后能达到什么样的可利用程度和生态系统 恢复标准53. 区域经济开发:是指为了获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不损害环境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 对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进行综合的利用。54.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指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科学技 术手段,在一定区域内扩大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效率 所进行的活动。55. 土地资源开发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土地利用范围的扩大,即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另一 方面是指土地利用程度的开发。56. 土地资源开发的实质:实际上就是为了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土地创造条件而进行的经济、 技术的投入过程,其直接结果是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增加和土地利用条件的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