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基本技能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052659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地理教学基本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学地理教学基本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学地理教学基本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学地理教学基本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学地理教学基本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教学基本技能(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地理教学基本技能(上) 一、导入技能 1导入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 (2)启发学生思维 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导入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 (3)指导学习活动 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反之,如果学生不了解课堂里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他们的学习就会是被动地跟着走。所以,教师通过

2、导入,在上课一开始就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都告诉学生,就能使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学有方向,学有依据。 2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1)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复习旧知识,将学生带进新知识学习中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既能复习、巩固旧知识,又能为讲授新知识做好铺垫,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就是教师在上课开始,开门见山地介绍新课内容、学习目的和要求。这种导入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3)设疑导入 众所周知,认知中的疑问、矛盾是思维的“激素”,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

3、地理教师在导入时从发展学生的智力出发,布疑设阵,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悬念,进而激发解疑的热情。整理为word格式 (4)演练导入 在讲新课时,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地理挂图、标本、模型、实物,或做一些有启发性的演示、练习。这种演练导入不仅注重教师的演示,更强调要安排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多种实物、模型带进课堂,不仅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的兴趣,而且上课开始就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5)故事导入 引用资料导入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将与讲授内容有关的故事设计为导入内容。这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导入方法,对集中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动机是十分有效的。 3 运

4、用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要求 (1)目的性要求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导入,首先必须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对不利于实现教学目的的导入形式和导入内容,要忍痛割爱。 (2)科学性要求 所谓导入符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就是教师表述的地理概念定义、论证的地理原理、引用的地理事实等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同时导入内容要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导入形式和方法要恰当合适。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导入,不能因为是短短的几分钟导入而敷衍了事,随便应付。 (3)针对性要求 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主要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具有针对性的导入,能满足学

5、生的听课需要。 (4)联结性要求 课堂教学导入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所以,设计导入时,要仔细分析新旧教材之间的联结点,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选择最佳突破口和表现方式,使导入温故而知新。整理为word格式 (5)开发性要求 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开发性要求主要是指两方面:其一是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其二是开启学生的地理思维。 (6)时效性要求 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二、提问技能 1概念 提问技能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提出问题,通

6、过师生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观念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提问技能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技能,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成为维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 2提问类型 (1)回忆提问 回忆提问是一种用来检查学生已学知识,主要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课堂教学提问。在回忆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什么是”、“在哪里”、“怎么样”、“说出”、“填出”等。 (2)观察提问 观察提问是一种用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等直观材料中的地理事实,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课堂教学提问。教师在这类提问中常使用的关键词是:“找出”、“看到”、“发现”、“指出”等。 (3)理解提问 理解提问是一种

7、在回忆、观察提问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问。理解提问根据提问主要运用的思维方式,又可分为分析提问、综合提问、比较提问、判断提问、联想提问等。 分析提问是一种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分解为若干部分,并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会用分析方法理清地理事物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能力的提问。在这种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有哪些”、“怎样”、“为什么”、“什么因素”、“分析”、“证明”等。整理为word格式 综合提问是一种在分析基础上,把分析的结果联想起来,通过对地理事物的特征形成完整认识,来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问。在综合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

8、是:“为什么”、“总结”、“概括”、“归纳”等。 比较提问是一种将相关地理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把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提问。由于地理事物差异的广泛存在,所以,通过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来充分认识地理事物特征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此,比较提问就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形式。 判断提问是一种教师提供教学情境,学生依据所学概念、原理进行判断,以廓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推理、判断能力的提问。提问时,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是:“是不是”、“哪一种”、“为什么”、“怎样的”等等。 联想提问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从多方面理解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提问。在这种提问

9、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假如、如果、要使、还会等。 (4)运用提问 运用提问是一种教师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用已学的地理概念或原理,对问题进行分类、选择,以确定正确的答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问。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应用”、“运用”、“举例说明”等。 (5)评价提问 评价提问是一种要求学生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评析地理事物,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问。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评价”、“证明”、“你认为”、“你对有什么看法”、“假如你是你怎么认为”等。 3问题设计要求 (1)提问要明确 提问主题明确既要求提问不能有知识性和概念性错误,又要求

10、提问内容和要求清楚明确,直截了当,不绕圈子。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问得确切,学生明确题意肯定作答,反之,教师提问含糊,学生答非所问。整理为word格式 (2)提问要有坡度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旧知识不断同化新知识的过程,每项新知识的接纳,都必须要有原有知识的固定点。如果新知识过难,学生会因缺乏基础知识来解释新问题而使思维中止,因此对教学难点要设计小步子的问题。 (3)提问要设计在重点与难点处 提问设计的客观依据是教学需要,教学中需要提问,提问不可少,并且要精心设计以保证其效益。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就是教学的关键点,运用提问引导学生重视对待。 (4)提问要有思考性 不同问题的思考价值是不一样的,新课学

11、习时的提问要能启发学生思考的,多设计理解提问、运用提问、评价提问,而不能仅落在“是不是”、“高不高”、“多高”等一些低层次的问题上。 (5)提问要在看似无疑实有疑处 看是无疑实有疑处。有些知识表面上看是没有疑问,但究其深处却蕴含着深刻的地理规律和原理。 (6)提问要新颖 有新意的地理问题,就是问题的内容、问题提出的形式有独到之处,使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究,努力发现。 4提问实施要求 (1)提问应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动脑筋,所以,要先提问,后叫答问学生的名字,并且是有针对性地叫名字。另外,提问要面向全体,用难度不同的问题发问不同程度的学生。 (2)提问中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一是问题提

12、出之后停顿35秒钟才能重复问题或交换问题;二是学生回答之后停顿35秒钟才能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或提出另一个问题。教学实践证明,稍长的等待时间有如下的效果: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和语句数量有所增加;“不知道”或站着答不出的现象减少了;回答中具体实例有所增加;差生回答也有增加;学生受教师问题启发提出问题的数量增加了。整理为word格式 (3)在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方面,无法“突围”时,教师应适当提示;在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教师应巧妙点拨;在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教师应及时启发;在学生旧知识无法顺利迁移,出现“卡壳”时,教师应予以疏导。(4)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分析评价,并对零

13、散的意见予以综合、肤浅的认识予以深化、片面的观点予以补充、错误的说法予以订正,从而使问题有清晰、明确、完整的结论。有时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在总结时留下个别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不予结论,让学生课后继续思考。 三、教学语言、体态语运用技能 1教学语言技能 (1)技能构成 语音和吐字。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信息的载体和符号。在地理教学中对语音的基本要求是使用普通话、吐字准确。在地理教学中,还必须讲究地理吐字准确。即注意一般字的地理读音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发音、吐字要做到清晰、有力,语言要象“钢珠落盘”,声声有至,点点有力,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拖泥带水。 音量。地

14、理教师发出语言信息的音量以前排学生听起来不震耳,后排学生听起来不吃力为标准。如果达不到或超过这个合理的响度,就会妨碍信息的传递,影响学习效果。当因教学需要,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或侧向学生讲话,都应适当提高语言音量,以保证后排学生的聆听。语调。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声调的升降及抑扬顿挫的变化。正确的方法是:在讲解重点、难点和问题的承转处,语调要高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在提问时,运用句尾语调由低到高的升调,在陈述时,运用句尾语调先高后低的降调或句尾语调平直的平调句;通过重轻音的变化来突出、加强某些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 语速。语言的速度是指讲话的快慢,一般以平均每分种200至25

15、0字为宜。如果上课语速过快,会使学生来不及处理课堂教学信息,出现信息的积压、遗漏,导致信息传收活动受阻。反之,如果课堂教学语言速度过慢,则浪费时间,又使学生注意力分散,降低听课效率。整理为word格式 (2)教学语言技能运用一般要求 准确流畅。用准确、规范的地理教学语言和学生能理解的词汇、语句,连贯、流畅地叙述、概括或说明地理知识,其中心任务就是使学生明白。 清晰严密。声音清晰、吐字清晰、讲课思路脉络清晰,逻辑性强;说明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两个教学片断之间的连接、承转要选好连接词,使内容浑然成一体。 抑扬顿挫。包括运用轻重、快慢等的停顿和变换声调等语言节奏的变化、不同措词的重复技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生动形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用大众化的谚语、歇后语、诗歌、习惯用语、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