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001989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教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职教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职教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职教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职教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教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教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阳县职教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一、学校基本情况合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创办于2001年,04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06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07年评为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06年-10年,连续五年被渭南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职业培训先进单位”;2010获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2011年12月,先后通过了省级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示范县和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验收。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在校学历教育人数千余人。人人技能培训人数1625,教师继续教育人数620,教师学历教育人数125,各类培训人数合计3415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在省教

2、育厅、市、县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有教无类、自强不息”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己任,面向市场,抢抓机遇,积极探索特色职业教育之路。连年在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活动中荣获“最佳单位”称号;连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获得“渭南市职业培训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陕西省“绿色文明校园”等光荣称号。“洽川技工”享誉三秦大地,职业培训已成为全县依靠科技教育增加经济总量的新支点,“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已经成为全社会对职教中心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识。二、县域情况分析1、合阳县的农业发展状况合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在县委县政府的

3、正确领导下,我县农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农产品总量扩张、农业奔小康目标迈进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合阳县属渭北旱原地区,是陕西省农业示范县,县域收入主要靠农业,我县农作物种类繁多,发展农、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业生产在合阳县经济发展中占有基础性地位。改革开放30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使合阳县农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土地面积1437平方公里,辖12镇4乡353个行政村,总人口40多万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

4、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棉花、花椒、苹果、酥梨、桃、杏、葡萄、蔬菜、西瓜为主,温棚高效农业是合阳县一大特色,发展农业生产有着优厚的自然条件。2社会需求分析目前,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的基础上,采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个重要和有效的途径。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而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核心是知识与技术集约,关键是需要有大量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成立一个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养殖和种植的技术培训和技能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三、对农民进行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5、对农民进行培训必要性 乡处于县西北,山地面积广阔,光照资源非常丰富,又非常适宜发展种植业。严酷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决定了农民必须依靠科技来发展现代种植业,加快种植产业化经营,从而全面提升种植业的经济效益。这就必须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 农民具备了良好的文化基础,较高的科技素质,现代化的观念和意识和高水平的经营管理,才能使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农村的跨越式发展。 1、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新型专业农民的需要。从本乡农民受教育的现状来看,现有农业从业人员 2854 人。从业人员中,小学及以下程度的占 12,初中文化程度的 72,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6。农民自身文化

6、和技能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这种状况严重影响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因此,先培养一批理论基础好,实践能力强,致富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和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新型、专业的农民,再进一步推进全体农民培训,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民的务农水平,促进本地种植业的发展。 2、加强农民种植业培训是本地种植业发展的需要。2013 年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整体规划和部署,乡依靠光照资源丰富,荒山面积较大和非常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地理优势,种植了大面积的核桃和板栗。但如何对种植的核桃和板栗进行管理,农民还没有掌握,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获得管理知识。同时,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这就需要加快对农民进行系统

7、的培训。 3、对农民种植业的培训是帮助农民开拓思路,实现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今年种下的核桃和板栗,三、五年后挂果,加强对农民种植业的培训,提高核桃和板栗的产量,保证农民增加收入。同时通过培训开拓农民的思路,提高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实现种植业产业化,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二)、电大承担培训工作的可行性 一是各级领导对农民培训的大力支持。县委、政府已经把农民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和事关全局性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农民培训纳入了政府经常性的一项工作,乡委、政府十分支持对本乡的种植业培训工作,同时教育局对电大承担这项培训任务也表示提供师资和资金的支持,这是开展对乡农民进行种植业培训的前提保证。

8、二是对农民进行培训有充足的师资资源。电大具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文化素质高。同时教育系统有非常丰富的师资资源,电大可以通过教育局进行协调,建立培训师资资源库,利用教育系统的传统教育优势和教育资源,可以完成各种教学培训指导任务。 三是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很高。乡今春已完成了核桃和板栗的种植工作,迫切需要学习农业技术和技能,当地大量农民也迫切想借这次机会脱贫致富,他们有学习的要求,有学习的热情,也有学习的时间和条件,因此培训对象和学员有保证、能满足培训需求,也能够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四是电大的教育教学设备齐全。电大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教育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各专用教

9、室齐全,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育,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馆,微机室和演播室等。学校具备有双向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具有百兆以上局域网,带宽 100M,10M交换到桌面。学校准备建自己的网站,实现在局域网上存储和共享信息,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三、培训地点的选择培训地点选择在乡,本乡部分农民有创业经验,对创业有积极性,农民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素质,经济也相对较好,他们尝到过知识致富的甜头,对各项实用技术、专业技能的培训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学习农业技术学习的积极性高。乡种植的核桃和板栗的面积较大,农民的居住相对集中,有利于农民参加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也有利于农民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四、培训形式 对农民

10、的培训将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课堂讲解和技能实训、走下去和请进来、远程指导和网上学习、专业培训和专门培训相结合的农民培训新方式,同时电大可以依托各农业专业学校把专家请进来,也可以把有需求的农民送出去到各专业学校去进行短期的技术技能培训。五、培训的预期目标 通过对农民的技术技能进行培训,能对乡的核桃和板栗的种植起到指导作用,促进核桃和板栗等种植业得到发展,推动乡的经济增长,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在电大逐步建立一个为本地农民提供 “常学习、常受益”的培训基地和平台,打造成一个培训设备先进、培训专业齐全、培训师资强、培训实效一流的农民培训教育基地,并形成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六、培训规模、内容 电大承

11、担的乡农民种植业培训项目是一个试点培训项目,初步选拔一批有需求的,学习积极性高和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成立一个班,定点定时集中培训50 人左右的培训规模。培训的内容包括,施底肥技术、良种壮苗技术、定植技术、保水技术、施肥技术、土壤管理技术、树体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技能。同时,也可根据树苗的发育情况安排临时性的培训内容,并做现场指导,使农民掌握到实实在在的种植和管理技术。七、实施过程 1、配套仪器设备的投入 计划建立一个远程培训室,让农民享受公共的种植技术资源。购置授课教师用的笔记本 2 台,教学设备及投影机 1 台,学员课桌 50套,修剪用的刀剪,铁钎、锯等工具 60 套。建立农民图书室,

12、添置农民农业实用技术读本和技能就业培训教材等图书。 2、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 修建远程培训室 100 平方米,单方造价 2000 元,计 20 万元,电脑,投影机等设备造价 2.5 万元。学员课桌 9000 元。修剪用的刀剪,铁钎、锯等工具 5000 元。建立农民图书室 3 万元,添置图书 2.5 万元。 资金筹措培训资金申请上级电大、县委政府和乡委政府投资以及电大自筹来解决。八、组织管理和运行 电大成立专门机构由专人负责这项培训工作,实行责任制。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培训工作的实施。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培养一批具在专业技能的教师。摸清需求,制定实施方案、培训计划,确立培训对象,

13、组织培训教材的编写,协调与当地政府村支部的工作。明确责、权关系,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把农民培训工作做实、做好,让农民真正的在学习技术学习技能的培训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九、效益分析 通过对农民进行种植业的培训,将会提升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提高农民对核桃和板栗的种植水平,使农民种植的核桃和板栗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目标。让种植核桃和板栗的种植业成为乡的优势特色产业,并促进这一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培训工作的实施,还能普遍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逐步 把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律的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得出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提出建议 1

14、、可行性研究结论建议 由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的结果,提出结论性的意见和建议。归纳如下: 1. 完善农民培训设施,使农民的培训条件更加完备 2. 提高教师的培训业务水平,使农民得到实用的种植技术技能 3. 培训内容要满足农民发展种植业的需求 4. 完善电大的培训职能 5. 开展与其它的农民培训机构不同的培训方式,使农民在培训过程中受益。 2、建议 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树苗的发育情况,做到让农民学以致用。加强组织管理,开辟新的组织农民的培训方式,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积级性。结合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依靠政府机构,协调好农民培训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一、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

15、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五中全会专门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农业部提出了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启动“九大行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没有新农民就没

16、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二)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抓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素质。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从长远看,关键还是要靠科技进步。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中,劳动者是决定因素,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所以,我们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