胠箧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99552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胠箧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胠箧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胠箧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胠箧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胠箧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胠箧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胠箧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胠箧教学设计大连市红旗高中 盛江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工具书辅助下读准字音,自主梳理积累掌握“缄、摄、揭、擿、掊、铄、 攘”等重要实词。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把握重点语句的内涵。过程与方法:1、能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基本内容,梳理概括文章论据;2、能区别文章文章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理清文章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关系,进而阐 明文章的论证逻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老庄”绝圣弃智”的思想内涵,理解其在当时的时代意义和而今的现实意 义,形成初步的批评性思维的意识。2、通过讨论辨析,能对中国“儒道互补”的文化命题有深刻的理解,增加民族自 豪感和文化自信。教学重点:明确文章思路,了解老庄

2、“绝圣弃智”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儒道对立与互补的关系。教学方法:点拨法朗读法归纳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材定位分析首先,课程标准在“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专题有这样的要求:1 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 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2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 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 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 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 磋,共同提高

3、。4 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 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 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其次,就胠箧自身的特点和在教材中的位置来看:胠箧是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的“课文研读相关读 物”中的一篇文章,属于学生自读课文,适合高二下学期的学生研读学习。而本单 元主题为“儒道互补”,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有: 1了解儒道两家学说的基本思 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 “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 体会。2 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胠箧在对儒 家学说的

4、抨击力度上,对道家思想的完善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具有典型 性!总而言之,胠箧这篇课文,在课标要求和教材定位上都有着巨大的学习和 探究价值。学情分析1、信息技术环境分析学生所在的学校在信息技术建设方面“敢为天下先”,率先引进翻转课堂教学 模式,上课学生为“翻转课堂”实验班,人手一部平板电脑,和互联网无缝对接。 同时,和“北京网校”合作,打造的“爱学课堂”平台,为学生在课前学习的充分 发生,学情把握的真实落地提供技术支撑。而学生经过两年的实验,具有初步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在任务驱动情势下利用 信息技术质疑交流,合作探究。2、学生能力分析上课学生属高二理科班,经过必修文言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

5、赏和先 秦诸子选读的教学之后,学生在文言文阅读积累方面和理性思辨方面已经有了一 定的意识,部分学生具有初步自学先秦文本和理性思辨性质课文的能力,能有效利 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达到共同提高。3、文本学情分析从平台上学生提供的自学疑问来看,问题也基本分为基础语句理解类,文本内 容理解类,论证知识分析类等,难能可贵的是,理解能力强的学生直接对作者的观 点态度在怀疑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反驳的论断,应该是了不起的尝试。这为本次 授课的内容设定,重难点突破,活动设计和环节设置都提供了坚实而又充分的数据 支持。重点难点分析:本课重点难点设定依据:1、根据课标关于“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6、 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的 要求;2、本单元目标“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的要 求;3、学情收集关于“论证知识分析存在巨大争议、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怀疑批 判的反驳”等情况。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综上,拟把本课上课的重点落在“明确文章思路,了解老庄“绝圣弃智”的思 想内涵”上,难点放在“理解儒道对立与互补的关系”上。在突破阶段,主要拟米用以下手段:1、利用平板手写交互功能,创设观点与论据的连连看游戏,让学生理清文章 论证思路。2、利用互联网信息搜集功能,让学生对庄子思想,道家思想和儒道

7、互补思想 进行理解。【前奏】课前准备一一在网络平台上互相解答疑惑在上课前,学生根据自己或同学在网上发布的疑问,熟悉,思考。【设计意图】为课堂解决激疑蓄势。活动一【思无涯】各种疑惑面面观教师展示学生在平台上的疑问归类,让初步点评,进一步明确问题,适当解答 疑问,同时顺势明确本课讨论解决的重点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幻灯片展示问题归类:感慨良多文章中有好多比喻和用典不是很理解啊,求大神赐教(A w A)(王仕儒)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每个人,最每件事,都应该有自己的坚守, 有自己的底线。(李思瀚)内容理解庄子的观点和儒家是对立的吗?(兰天艺)最后一段庄子所说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什么,如果人民没有受到圣人 思

8、想的教化,为什么会有“德”,在逻辑上不太懂?(王楠) 为什么盗跖说,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孙继洋)具备圣勇义智仁,为何还会变为盗?(王倩 )什么叫所谓圣者,为大盗守者乎?守在哪?(姜宇姗)为什么说先前的措施是给大盗做了积聚和准备?(葛淼)为什么位置比较高的人没有了那么那些不好的就也没有了?(于洋)“负匮挟箧担囊而趋”体现了什么深刻涵义?人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郭嘉)内容结构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讲的是什么内容?(陈晓琳)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柴洪玉)庄子胠惬一文的论点是什么?找到了大量论据却很难找到中心论 点,难道是故意的行文思路吗?(李永晨)每个分论点都有什么相通之处?(郭越桥)龙逢斩,比干

9、剖,萇弘胣,子胥靡这四个例子想表达什么观点? (姜宇姗 )思想旋涡庄子身为诸子百家之一不算圣人吗?如果算,他为什么要让人讨厌 圣人,若不算,他不就如师说里的愚人一般。(任金鹏)庄子为什么主张绝圣弃知,这不是文化的倒退吗?他自己跟别人宣扬道家思想不也是传播智慧吗?与他的主张自相矛 盾(周琦 )庄子举的例子都很极端,然后就说推出了论点,我认为过于以点盖 面。同样可以举出无数例子去证明相反论点。没什么意义(兰天 艺)庄子真实想表达的思想真的是那样吗?(王敬贤)【设计意图】再次回顾问题,归类问题,明确本节课的重点, 每个同学的问题都能被关注,激发学生对文本的质疑解读的兴趣。活动二【找朋友】一一论据观点

10、连连看先有学生梳理文本中的重点论具和重要观点,教师整理,在平板上发送电子作 业一一对论据和观点做练练的对应分析练习,并依托平台回传、展示、说明、同学 和老师评价。1巨盗负箧固缄2田氏窃齐并窃法3四贤就戮4盗跖成事因有道5窃国者井窃国之重器6珠毁玺破斗搞衡折7绝律民聪8削曾钳杨同义 m仁 义弃 弃攘A知为盗积圣为盗守B国之利器不可以不人C成大盗者皆有圣勇义智仁D绝圣弃知E法之所无用也【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充 分参与其中,让枯燥的文本分析充满趣味,同时用及时展示互评的 手段,展开有效讨论,让问题明晰。活动三【理头绪】一一论证思路一线牵根据上一环节的分析,要求学生做出整

11、体的思路概括。教师适当补充。【设计意图】结合连连看环节的分析成果,对整个文本的脉络应 该逐渐清晰,顺势让学生明确整体思路。活动四【大批判】一一庄子观点你咋看在明确了重要的思路之后,来对结论的正确性做出批判性的思考?引导问题依 次为:你对庄子的观点是赞成还是批判?假如不认可,难道庄子是个傻蛋吗?现实 生活中有没有庄子理论的可用之地?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我们如何理解他的偏 激,其中有没有一些温暖?【设计意图】在结论不可理解的基础上,让庄子身份和认知矛 盾形成的张力成为学生思考的动力,进而思考庄子思想当时和当下 的现实意义。活动五【小总结】一一胠箧一篇获不浅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设

12、计意图】每一节课,都应该对所有学生或多或少地有些影 响,所以,课后总结,恰恰也是验收本节课目标完成效度的关键。活动六【大升华】一一儒道进退人生观顺势把儒家和道家争鸣的实际意义点出。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 訾(zl诋毀)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司马迁)儒家是粮食店,道家是药店。(南怀瑾)【设计意图】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义,需要学生能有一 定的认知和了解,因此才算对文本有升华性的理解,同时也符合单 元目标要求。活动七【韵悠长】一一课后答疑有彩蛋布置作业,完成平台上的疑问。田宇:为什么圣人死了之后就没有江洋大盗?上个世纪的大盗张子强,杀死了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团伙,抢劫李嘉诚的儿子。但他还是 香港第一大盗。上个实际的最残忍的枪杀杀人犯,白宝山。虽然都不守 道,但都是大盗孙继洋:他们都有道啊,妄意抢李嘉成的儿子能赚钱,圣也,单身前往, 勇也,义也,知道这钱可以赚,智也,分脏的时候,知道人人有份,仁 也。陈晓琳说的好像有道理的样子。【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点评为范例,弓I出作业,让课堂的思考延伸 到课后,让同学们在互联网平台更广泛地探究,进一步形成良好的 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