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的论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98106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文化差异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西文化差异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西文化差异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西文化差异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西文化差异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差异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文化差异的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摘要: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语言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相同的字、词对不同的民族而言由于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不同又具有不同的意义。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不仅要进行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还要让学生了解其文化意义关键词:中国,西方,文化差异,语言教学在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的把汉语知识套用在英语学习上。然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例如:中国人见面喜欢说:“吃了吗?”而西方人见面多谈论天气。所以不能生生套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以便学生们了解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更好的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学生们利用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不仅扎实了语

2、言基础知识,也拓宽了知识,了解了世界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拓宽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在课堂上加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样英语课堂就活跃起来啦.而当前的英语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等广泛的背景知识,如果不把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向学生作一定的介绍,很难讲清楚教材的内容,学生也不容易准确掌握其思想内涵。通过和学生座谈和调查问卷,浅谈几点看法,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有一部名为刮痧的影片,是讲由于中国两千年中医传统经络疗法“刮痧”不被美国认可,造成“虐待儿童”疑案,使得影片中许大同一家被迫服从法律,父子分离、夫妻分

3、居。在中国人看来,明明是对爷爷对孙子的爱而用刮痧的手法为其治病,而美国人却认为是虐待儿童。可见中西文化观念差异是比较大的。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观念,往往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以下是几点差异。一.餐具的差异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筷子刀叉到底谁更先进,各家说法不同,其实各有各的智慧。筷子的特点是“不变应万变”,

4、料想方的扁的,长的短的,硬的软的,统统可以一夹就起来,确实神奇。这一直很让中国人骄傲,并将其视作先进的象征。刀叉正是欧洲人工业文明、理性精神的一种最直接反映,自己动手,独立性强,重推理,重解析,更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而拿筷子的华夏人则是吃现成的,不必思考,一点东西你推我让,团团圆圆模棱两可,凡事爱持模糊概念,所以思维能力不发达,未能产生工业革命。”同筷子的简单相比,刀叉种类较多,属于专用工具,但由于这种“专”往往表现出“大巧若拙”而被国人忽视。回到餐桌上,也许应对炖得稀烂的黄豆猪蹄,筷子还能游刃有余,一旦碰上牛排,恐怕筷子就要自惭形秽了,刀叉这时表现出它们的专业特长。二、风俗习惯的不同1,称谓

5、及称呼:学习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例如英语中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中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我们看到,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笼统一个词了事。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归因于中国二、三千年之久的圭寸建统治。这种圭寸建社会高度重视血缘关系,特别强调等级间的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亲属关系亲疏,长幼和性别等万面不同,权力和义务也随着出现区别,故称谓区分得严格而细密。英语中的称谓为数不多,除dad,mum,grandpa,aunt,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他的几乎都不用。在英美国家,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违

6、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这种做法却是得体,亲切、合乎常理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只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他们这些做法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他们眼中,称谓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2、敬语谦词:像称谓样,英语敬中的语谦词也远远少于汉语。在英语中,不管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多高,you就是you,I就是I,用不着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您、局长、工程师等敬语。汉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它要求人们跟长辈或上级、甚至同辈说话时,要用敬语,否则就认为用词不当而失礼,甚至显得高傲;谈及自己时

7、则要用谦词,如不使用,也会被认为没有礼貌。另一原因,便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突出自己,总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语中这类词较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西方人喜爱追求平等二是他们长期以来尊重个人价值,乐于表现自己,强调培养个人自信心。受以上观念的支配,中西方人接受赞扬、祝贺时的反应也明显有很大区别。中国人听此类话语后会说一类谦虚的话语,而西方人则会毫不犹豫地说:“Thankyou”我曾从报上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在一次舞会上,一位美国人赞扬一位中国女士说:“Youlookverybeautifultoday(你今天很漂亮)。”这位中国女士赶忙谦虚地说:Where(哪里),where(哪

8、里).而这位美国人感到非常奇怪,然后只好说了句:everywhere(到处)。根据西方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否则他们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而东方则比较谦虚、谨慎,即使心里非常高兴,也不会坦然认同或接受对方的赞扬。又如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文献或论文的标题。汉语文章的标题除说明文章的内容外,往往有表示谦虚的字眼。如浅谈”、试论,、“,初探等,而英语文章的标题常常是直截了当,不加任何修饰,如ScienceandLinguistics(科学与语言)。3、个人隐私: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向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提出Howoldareyou?Howmuch

9、doyoumake?Areyoumarried?等谈及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家庭情况等问题的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西方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fine,isntit?”、“Itsraininghard,isntit?”、“Yourdressisverynice!”等等。他们在初次见面或不太熟悉的人面前,从不问及有关别人隐私方面问题,以示对对方的尊敬。汉语里的寒暄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吗?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如西方人听到你说:“Youarefat”或“Youaresothin”等话语。即使彼此间较熟

10、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这是不礼貌的。而中国人见面三分熟,在半小时内,对方的家庭情况、个人状况便了解得清清楚楚。这又是双方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在起作用。西方人特别注重个人隐私。他们认为个人的事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让别人干预。而中国人千百年来住在一个村庄里,离得近,接触得多,个人生活或私事很难不被人知道或干预。再加上中国人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相互帮助,认为个人的事即家庭乃至集体的事。故而他们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苫辣,别人也愿坦诚相告。当然,现在在一些发达或沿海城市,人们也开始接受西方人的观点,说话不随便涉及对方隐私。三,宗教信仰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直接反映,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观念必然

11、会导致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的产生。比如,在中国,要是要提醒别人不要做坏事的时候,他们会说“人在做,天在看”,他们认为“老天”是“有眼”的;而西方在表达“祝你好运”的时候,他们经常会说“Godblessyou!”;在诅咒人的时候,中西方所用的词汇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般会说“让你去见阎王!”,而在没有阎王概念的西方,人们会说“gotohell!”,他们的地狱相当于我们的地府;在中国我们说人死去,是说驾鹤西归,而在西方他们会说是上天堂。跟我们不一样的是,他们觉得对于人的生老病死上帝都是有所安排的,一个人要是生下来就有所缺陷,他们会认为是因为这个孩子是上帝的宠儿,所以上帝要在他身上留下记号。面对死亡,基

12、督教徒似乎也比我们更加的豁达。在中国,我们肯定不会说“让我们一起在西天相遇吧”的话,但是在西方,人们会说“IfonedayIwasdead,IthinkIwillmeetallofyouintheheaven.”;还有在表达惊讶语气的时候,我们大都会说“我的天啊!”,而西方则是“Oh,mygod!”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能找到很多的。在中国与宗教有关的语汇还是很多的,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之类的,而西方也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宗教方面的名称,如angel(天使)、monk(僧侣)等,又有中古时期从法语借用的词,如religion(宗教)、dean(教长)等。而我们的道长、道观、庙宇、佛

13、祖等也是他们所没有的。四,颜色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所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对不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以反映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审美情趣与好恶倾向。在中国的文化背景里,红色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吉祥喜庆,而在西方人的观念里,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挑衅和动乱,我们看到西班牙斗牛士拿着红布就是向牛挑战,红色可以激怒斗牛,所以,中国人在喜庆的节日里喜欢穿红色的衣服,而西方人一般选择蓝色,因为他们觉得蓝色代表冷静和沉着。中国人在葬礼上穿白色,而西方人在婚礼上穿白色。再一次说起那句名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这将是不可能实现的。进步需要汲取,发展需

14、要交流,我们欣赏着其中的差异,但只有兼收并蓄,这些差异才会展现它们的另一番美好。结语:中西方文化有如此大的不同,由上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对中西文化的研究能增进我们对双方语言的学习。文化与语言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了。语言学家拉多在他的著作语言教学:科学方法中就指出:“我们不掌握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所以,我们只有从对西方文化的进一步学习,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学习他们的语言,也能从他们的语言中探索出他们文化中的奥秘。参考文献:中西文化交流史,沈福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1中西文化概论,张忠利/宗文举,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4,1中西文化之鉴,(美)戴维斯LinellDavi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9中外饮食文化,隗静秋,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