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二王”风格的书法爱好者可参阅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980816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喜欢“二王”风格的书法爱好者可参阅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喜欢“二王”风格的书法爱好者可参阅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喜欢“二王”风格的书法爱好者可参阅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喜欢“二王”风格的书法爱好者可参阅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喜欢“二王”风格的书法爱好者可参阅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喜欢“二王”风格的书法爱好者可参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喜欢“二王”风格的书法爱好者可参阅(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喜欢“二王”风格的书法爱好者可参阅喜欢“二王”风格的书法爱好者可参阅实 临圣教序易出现的问题:一、结构不准。这是写实性临写需过的第一关。所谓王字、 米字、颜字的区别,不外乎是字的结构与用笔二者不同。其 中结构是关键。过这一关需要极大的细心与耐心。必须仔细 研究每个字的每个布局的空间,笔画的左右长短、高低、斜 度与角度,偏旁部首的搭配、大小、错让,都是很有讲究的。 写一遍不准,可多重复多遍。这里,视觉的记忆与判断以及 纠正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大凡善于用眼的人,也善于 做到结构准确。练习结构,可以用硬笔帮助解决。平日注意 结构的记忆,留意观察,随时可用硬笔临写、背写结构

2、,多 在结构的微妙处下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二、用笔迟滞。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眼睛一面看 帖,手里一边写,既要注意临写结构,又要注意笔画轻重安 排,写写停停,在运笔时便滞涩、弯曲,不干脆果断,顾此 失彼。初临习者易如此。这完全属正常现象。值得提醒的是 王字的用笔是极其流畅、韧挺的,不允许出现抖滞、枯涩的 笔画,所以临习者在实临中应该严格尊重原碑的本来面目。要解决用笔迟滞问题的方法是要多临、多写,熟能生巧。可以边看边写第一个字,记住字的结构之后,再默写第二个 字,一气呵成,便不会迟滞。如果不行可以多来一遍,到记 住为止。只要能熟背字的结构和用笔时,抖滞、犹豫的现象

3、 就会随之解决。如果临习一段时间仍有抖滞现象,这表明临 习者对毛笔的性能、驾驭能力本身尚存在问题,还需要再进 行些其他用笔的基本训练。当然,我们强调的是结构准确基础上的流畅,如果一味 追求流畅、果断,而失其结构,这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三、虚实不分。这里指的实是字本身应该有的笔画,而 虚则是那些相连的引带笔画。在楷书中,虚的笔画几乎没有, 而行书则实虚相间了。临习者往往虚实的分寸把握不当,实 笔会过细、过飘,而虚笔则粗重结实。如果涉及到草字,虚 实便要复杂得多。按照草书的写法与用笔规律,虚实也应十 分明晰的。因此临习者首先要弄清楚何虚何实,何重何轻, 不能依葫芦画瓢。虚实还牵涉一个用笔问题。此帖

4、有的字的笔画是重力在 头,有的是先轻后重,有的是在转折处发力。比如“ 梦”字是整个笔的三分之二的毫锋着纸,粗放有力, 而“趣”、 “有”字都是笔尖一点 点着纸,细如游丝。在此中虽没有特别明显的虚实,但临习 者首先了解该字的写法之后,便可以自如地依照碑而处理手 下的虚实问题。四、作抄书对待。这是日常最常见到的一种临习毛病。 他们临帖的是每次从头到尾地抄一遍,无论临好的或临不好 的地方都视而不见,一遍走过。临习的目的,首先要解决每个字的造型及用笔问题,写 起来不是一遍便可以准确完美的,不能每次临写都似乎为了 凑一张完整的临作,

5、真要做功夫,是做给自己看,不成文, 支离破碎,独个字临写,拣重点,无疑必须是对自己负责才 是。应该是先临一字,及时总结优缺点,再纠正写一遍,如 果不行可再写一遍。但至多不可超过三、四遍。有的临习者 会把一个字写上十遍以上,最后感觉麻木,以数量凑质量, 往往最后几个字还没有前几个的好。当然,如果能一、二遍 就能准确把握便可放过关,隔日再重新复习一遍,留下较深 刻的记忆。完全可以过关的字先置一边,不过关的重点临写, 最后再整篇临写,如果作抄书对待,势必效果甚微,且失其 真正的目的。另外,执笔不当,工具不当,都会造成实临中的问题。 总之,能够掌握一种正确的实临方法,这是书法学习的前提, 也是必修课。

6、意临,也可称创造性临写。首先得搞清楚意临的概念。一般意临有三种含义:一种是建立在实临的基础上,多次的实临令临习者对碑 帖的结构安排以及特点了如指掌。滚瓜烂熟后,脱开帖而自 己去写,实际上是背临,创造性体现在其中给予较多的自由 度,给予一些个性发挥的余地,不拘泥于每个字的每个具体 部分。这种意临是不失本帖的原来面目,给以少量的创造空 间。这往往是对于初学书法、初临习者而言的。可以实临与 这种意临交替进行,随时可检验自己对此碑的把握程度如何。 这种意临看上去比较保守,却是非常见功夫的,如果实临不 过关的人,这种意临就绝对做不到。第二种是长期对王字有所侵浸,王字的笔法、结构、章 法已烂熟于心,呼之欲

7、出,以自己对王字的理解、体会,主 观地去临写。这里已不仅仅拘泥于本帖,而可以随意融入王 字其他书迹的风格,得以融会贯通,自由发挥。这种意临不 是初学、初临者所急于能为,因为它要有平素的王字的扎实 基本功才行,或有书法方面较长久的临习经验的积累。第三种是一些学者、专家及书法家,自身已经有良好的 书法修养与体验,特别是具有除王字以外的其他碑帖的良好 训练素质,本身早就自成一格,个性突出且鲜明,书风老练 亦成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来意临,往往是以王字以外的 定了型的书风,主观地意临,虽自然距王字风格较远,却具 有本身独到的特征,又在意临中或多或少地注意加入王字的 某些东西,这可谓是真正创造性的

8、220;意临”。在意临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一些初学、初临者往往以“意临”为一条逃 避实临的捷径,他们不肯下苦功,因为临不好,临不像,又 不想放弃,也不想改观,于是便用“意临”来搪 塞解释,或用“意临”来拔高和标榜自己。他们 通常羡慕和摹仿专家书家的意临,以为有个性,有派头,反 过来认为那些实临且卓有成效者为“没有创造性 ”,嗤那些老老实实做功夫者为“无个性 ”。其实,这种“浅尝而止”的“ 意临”与专家的意临有绝然不同

9、的质的区别。如果没 有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做后盾,要想直接省事进入后一种意临 状态,只能是自欺欺人,荒唐可笑。俗话说:“水到 渠成。”任何事有他本身的规律,急不得。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任何事总想走捷径,哪有不自食其果的。还有些临习者面对碑帖时,可以发挥得不错,一旦离开 碑帖,灵感全无。问题一是出在临写时没有注意记忆,对整 个碑帖的特征,精神未及时总结归纳,自然把握不住。二是 因为太不留心,凡卧案临书时方为临,而平素日常生活中却 不有心注意、反省与书法有关的事物,所谓字外功夫,便会 出现上述状况。毋庸置疑,即便是意临,目的也是为了创作。最佳临写 效果应该是,临写时的感受在默

10、写时能呼之欲出,而在创作 时更能随时拈来便是。书法之美最早是借着自然美来形容的,把书法比作龙、蛇、 鸟兽、花草、云霞、岩壑等,唐孙过庭曾言:“复有 龙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类,乍图真于率尔,或写瑞于当, 巧涉丹青,工亏翰墨。”注54认为这是装饰画,加在 文字上鸟兽虫草的形状,皆字体之外饰,非文字之常。但文 字本身就是一种符号,和中国古代绘画的造型原理有所契合 之处 谢赫古画品录中的图画“六法”之一, 是“应物象形”,而许慎说文解字序中云: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这两者的造 型,是有所共性的

11、,所以本文“造型”,也就是 取绘画的“造型”概念,具有空间的、视觉的形 态。进一步说,“造型”就是一种秩序和法则, 用点、线、黑、白构成美的效果,在欣赏的视角中,我们并 非一定要将文字读懂,在未辨读之前,书法的造型美已给我 们观赏的满足感,所以书法欣赏,首着重于造型,而后结合 文字内容,相辅相成,更臻完美。中国文字在新石器时代陶文、随器锲刻,成了陶器的装饰与 记号;甲骨文因骨片形状不同,而有形体大小,长短参差不 齐的表现;商、周、秦、汉金文,瓦当文字则随器形不同有 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带状等,而至魏晋,行书大行其道, 章

12、法布扃的形式美,因而进入了一个新天地。对于章法的构 成,清刘熙载云:“书之章法有大有小,小如一字及 数字,大如一行及数字,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 呼相应之妙。”注55又云:“凡书,笔画要坚 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注56对于作 品所给予我们的感觉,就是透过此法反映出气韵的。王羲之 行书的摹拓本,除兰亭序是草稿外,其余多是亲朋好友 间省疾问安的寻常尺牍,信笔挥洒,因势变形,妙合自然。 对于尺牍章法的特色,除了单字结构的点画之外,其单字所 连缀而成的行气,亦是章法中的构成基础,字与字间上下左 右的相互关系,随字势及心理情绪的变化,

13、形成无穷而微妙 的节奏运动,所以为了对作品有更深一层的形式探就,而试 着找出作品中的动线,利用此隐藏的线,发现在形式下更重 要的内涵。从动线图上,可看到各种不同的动线连接方式, 和相邻动线的呼应,线型与情调的合谐,王羲之作品的章法 构成,丰富变化和绝妙配合,是生动又高度统一的杰作,为 了更了解王字的组合特性,依其字群的形状,兹举正三角形、 倒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曲线形对其作品,做一解读, 当然其字群的外廓形状,所谓三角形,或是椭圆形,只是相 对而言,藉由纯造型艺术的理论,把书法的字群视为绘画的 空间形态,在视觉艺术中,这是简单的图形动机,但却能够 更认识作品的章法特色,所以其章法特色,归结

14、为动线变化 与造形举隅,稍作梗概。(一 X动线变化:任何的汉字,都可画出一条直线,它的 位置是表示字倾侧的方向,同时把字分成感觉上份量相等的 两个部分。将此条直线称为单字的动线,以确定作品的位置 和方向。而动线的特质就如同音乐一样,不同的线条,在书 法作品中连续不断出现直到终篇,形成了一幅作品的音乐属 性-旋律。书法的时间性和流动感,是一种无声的旋律,一 种有形的旋律,更是一种凝固在空间的旋律,对于书法音乐 性与动线的相关性,宗白华有所阐述:“字与字之间, 行与行之间,能偃仰顾盼,阳阴起伏,如树木之枝叶扶疏, 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这一幅字就 是生命之流,一回舞

15、蹈,一曲音乐。”注57流贯于书 法线条中的音乐之美,传达了心情的宕荡和心灵的悸动。1、将动线图上二字的连接归纳成以下三种情况:(1 X相交或重合:两字之间承接自然,即使距离较远,点 画各自独立,仍能保持联系。(2 X平行:能反应观赏时感觉的复现和呼应,相邻各字也 能保持很好的连贯性。(3 X不相交亦不平行:感觉经过短暂的停顿、搜索、漂移, 再顺着另一条线索继续前进,动线图上出线的断点,处理得 当对作品的节奏有帮助。2、以王羲之墨迹本行书尺牍为例,对动线作一说明:(1 X姨母帖:字体端正、朴实,单字动线近垂线,行的 动线也趋向于垂线;断点较多,但错位距离很小。(图一)(2 X孔侍中帖

16、:行动线趋向平稳,与姨母帖相似, 但各段动线吻合,“孔一侍”两处错位较大的断 点,成为流畅的节奏中有力的顿挫,使平稳中有生动之致。(图二)(3 X忧悬帖:和孔侍中帖一样,一开始的“ 忧-悬”两字错位较大,但不影响行气,反而是在连续 中,带了些许的波动,加强作品的灵动感。(图三)(4 X频有哀祸帖:偏房承接上字、部分代替全体,如第 二行“能”字,左右两部分分别连接上、下两段 行动线,但这两部分又用一条有力的线段连接在一起,使行 动线产生强的节奏感。(图四)(5 X丧乱帖:章法变化极为丰富,摆动幅度较大的折线, 但却奇异连接出现、行动线之间的微妙配合。大部分的行动 线都略向左侧倾斜,首行第一字动线脱离这一趋势,略向右 平移,正好维持行动线的稳定,第二、七、八行行动线是第 行主题的变奏,呈连续的折线,造成感觉上的强烈波动, 第三、六行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