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习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959363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工程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土方工程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土方工程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土方工程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土方工程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方工程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工程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土方工程一、填空1、水在土体中渗流的性能,常用 渗透系数 表示,它直接影响降水方案的选择和涌水量计算的正确性。2、土方工程施工主要解决 土壁稳定 、 施工排水 、 流砂防治 和 填土压实 四个问题。3、场地设计标高可按 填挖方平衡 原则初步确定后,再考虑泄水坡度、场外弃土或场外借土等因素进行调整。4、土方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平均高度法 和 平均断面法 。5、“表上作业法”求解土方调配问题时,当所有表格中的 检验数ij0 时,该方案为最优方案。6、每层填土压实后,常采用 环刀法 取样测定土的实际干密度。7、坡度系数是指边坡的 高度 与 宽度 的比值。8、填土压

2、实方法有 碾压 、 夯实 和振动三种。9、根据挖土方式,单斗挖土机铲斗类型可分为: 正铲 、 反铲 、抓铲和拉铲。10、表上作业法求解最优土方调配方案时,考虑 就近调配 原则进行初始方案编制,以减少运算次数。11、土壁的稳定主要是由土体 内摩擦阻力 和 粘结力 来保持平衡的。12、施工排水可分为 明排水法 法和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法两种。13、土壤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压实时,能获得最大的 密实度 ,且所需的夯击能最 小 。14.土方施工中要考虑土的可松性,是由于土方工程量是以_体积_来计算的,土的可松性用_可松性系数_来表示,在_的时候,必须考虑土的可松性。 15. 选择土方机械的主要依据是 、

3、 、 和 。 16.某基坑体积208 m3 ,需填平。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20,最后可松性系数为1.04,则需挖土_m3 ,如运输工具的斗容量为2m3 ,则需运_车次。 17.场地平整用三角棱柱体确定初步设计标高的计算公式H0 =_;土方量计算中部分填挖方时的计算公式V锥= _;V楔= _。18.零线的确定方法是在相邻角点的施工高度为 的方格边线上,用插入法求出 ,将 连接起来的线即为零线。 19.方格中土方的计算有 和 两种方法。 20.单斗挖土机根据工作装置可装成 等类型。 21.土方施工中,能完成控、运、卸的机械有 和 。 22. 反铲的开挖方式可以采用 和 两种方式。 23.正铲挖

4、土方式有两种 和 。 24.开挖停机面以下的单斗挖土机有 、 、 和 。 25.某大面积场地平整,铲土和弃土区的运距约为200300m,较适宜使用的土方机械为 。 26.填土压实时,如果土过干,则因为 而不易压实,如果土具有适当的含水量,则水起到了 作用,使土易于压实。 27.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有 、 和 。 28.填土压实的方法有 ,其中 主要适用于非粘性土。二、判断并改错题:(错) 1、最初可松性系数是计算场地平整标高及填方时所需挖土量等的重要参数,而土的最后可松性系数是计算土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重要参数。(对)1、动水压力GD的大小与水力坡度i成正比,与地下水渗流路程L成反比。(错)2

5、、当动水压力GD大于土的浮重度w时,土粒便会产生流砂现象。(错)3、井点平面环形布置运用于大面积基坑降水。如采用U形布置,则井点不封闭的一段应设在基坑的任一短边位置。(错)4、集水井的开挖随基坑逐层开挖,并保持低于挖土面1.02.0m.(错)5、土的渗透系数小于0.1m/d时,应选择喷射轻型井点降水。(对)6、计算环状井点管的埋深公式hh1+h+iL中,L为取短边总管长度的二分之一。(错)7、群井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中的x0为环状井点系统的假想半径,其适用条件为总管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3。(对)8、井点打设并填砂后,须用粘土封口,其目的是防止井点系统漏气。(对)9、井点管路系统是由滤管、井点管

6、、弯联管、总管等组成。(错)10、埋设井点的程序为:埋设井点管、排放总管、用弯联管接井点管与总管。( )11、动水压力GD的大小与水力坡度i成正比,与地下水渗流路程L成反比。( )12、当动水压力GD大于土的浮重度w时,土粒便会产生流砂现象。( )13、井点平面环形布置运用于大面积基坑降水。如采用U形布置,则井点不封闭的一段应设在基坑的任一短边位置。( )14、集水井的开挖随基坑逐层开挖,并保持低于挖土面1.02.0m.( )15、土的渗透系数小于0.1m/d时,应选择喷射轻型井点降水。( )16、计算环状井点管的埋深公式hh1+h+iL中,L为取短边总管长度的二分之一。( )17、群井系统涌

7、水量计算公式中的x0为环状井点系统的假想半径,其适用条件为总管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3。( )18、井点打设并填砂后,须用粘土封口,其目的是防止井点系统漏气。( )19、井点管路系统是由滤管、井点管、弯联管、总管等组成。( )20、埋设井点的程序为:埋设井点管、排放总管、用弯联管接井点管与总管。三、选择题1、常用于开挖停机面上方土石的挖土机是( A ):A正铲 B反铲 C、抓铲 D、拉铲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有( BCDE )A明排水法 B轻型井点 C、喷射井点 D、电渗井点 E、管井井点3有一公路填方工程,借土土源为的地面存土,运距5 km,完成这一作业应选用的机械为( B ) A铲运机

8、 B正铲挖土机十自卸汽车+推土机 C推土机 D反铲挖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4、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 B )A压实功 B骨料种类 C、含水量 D、铺土厚度 5、下列 是指水流通过土体时的难易程度。( B )A土的可松性 B土的渗透性 C、土的含水量 D、土的可松性系数6、轻型井点系统使用时,正常出水规律是( B ) A先小后大,先浊后清 B先大后小,先浊后清 C、先小后大,先清后浊 D、先大后小,先清后浊7、反铲挖土机适用于( B )。A停机面以上的I级土挖掘 B停机面以下的III级土挖掘C水下挖掘 D挖孔桩挖土8、防止流沙的具体措施是:( ABCBEFH ) A水下挖土法 B打

9、板桩法 C、抢挖施工 D、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E、地下连续墙法 F、冻结法 G、明排水法 H、枯水期施工9、基坑的排水方法可分为:( CD )A轻型井点 B喷射井点 C、明排水法 D、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 E、深井井点10基坑(槽)路堤的土方量可采用下列方法计算:( C )A.三角棱柱体法 B.等截面计算法 C.拟柱体体积计算法 D.四方棱柱体法11对体形复杂土体的土方量计算通常采用:( B )A.变截面法 B.划分一定的几何形状近似C.整体扣除法 D.加权平均值法12下列那一个不属于场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步骤:( D )A. 体积计算方法 B.边坡土方量计算C.填挖平衡 D.划分调配区13“零线”

10、有何特性:( D )A.施工高度为零 B.挖方区与填方区的交线C.场地中心标高为零 D.A + B14四方棱柱体四个角点不可能出现的标高情况:( D )A.全填全挖 B.两点挖两点填 C. 三点挖一点填 D.三点为零线一点挖(填)15采用三角棱柱体法计算土方量划分方格网的依据是:( B )A.按照角点标高的绝对值的大小 B.顺地形等高线C.采用全填全挖型 D.划分零线16、采用井点降低地下水,其目的是(ABC、D )A防止流砂;B防止边坡塌方;C、防止坑底管涌;D、增加地基承载能力。17、当动水压力GDw,且在下述性质的土体采用集水井降水时开挖土方,往往会发生流砂现象。(C、D)A粘性土; B

11、砾石土;C、细颗粒、松散、饱和的非粘性土; D、含有夹砂层的粘性土。18、防止流砂的主要方法有(AB、C、D)A枯水期施工法;B抢挖法;C、止水帷幕法;D、井点降水法。19、一级轻型井点降水适用于土的渗透系数K为(C)。A0.1; B0.10.2; C、0.150; D、0.120020、采用井点降水防止流砂,其原因是(AC、D)A.水头差减少; B水的渗透路程加长;C、动水压力减小; D、动水压力方向改变。21、井点降水抽水设备的抽吸能力一般为67m是因为(B)。A真空泵受机械性能的影响达不到更大的真空度; B井点管长度只有67m;C、管路损失很大; D、真空泵的真空度受离心泵的限制。22、

12、某基槽开挖土方,自然地面标高为-0.8m,基地标高-4.8m,基底宽4m,基顶宽5m,当选用6m长井点管时,h为(A)。A0.300.66m; B0.3850.66m; C、0.300.66m; D、0.51.0m.23、某基坑降水采用7m长一级轻型井点,总管布置成环状,长度分别为40m和30m,基坑开挖4.0m,地下水位距地表面1.0m,不透水层在地面下8.3m,已知渗透系数K为15m/d,有效含水深度H0为7.3m其涌水量为(A)。A1335.73m3/d; B1231.50m3/d; C、2214.47m3/d; D、2041.69m3/d.24、一套W6型干式真空泵能负荷总管长度为(C)。A60m B100m C、120m D、150m25、为消除因井点降水而产生地面沉陷等弊病,可采用回灌井点方法。此时,抽水管中的抽水量应约增加(C)。A5% B8% C、10% D、12%26哪一种挖土机适合开挖停机面1.5m以下的土方:( C )A.铲运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