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赤壁阅读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957217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赤壁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诗赤壁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诗赤壁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诗赤壁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诗赤壁阅读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赤壁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赤壁阅读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阅读古诗赤壁阅读答案古诗赤壁阅读答案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阅读训练及答案1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3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幸运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

2、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6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展赏析杜牧的赤壁。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络起来,写得详细、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古诗阅读鉴赏题怎么做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根底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

3、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单独寂)。后局部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2)手法提醒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p 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

4、,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

5、:“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

6、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颜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颜圭矫诏魏王杀之。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概。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选自晋书郭崇韬传)例. 把文言文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例题:1.这道题的重点是对“来”的理解

7、,难点是对“绥”的理解,两个“因”字也必须明确意义和用法,才能理顺整个句子。2.“来”的宾语是“之”,“之”代指南诏的少数民族,从用法构造看,南诏的少数民族应该是“来”的施事者,这里的语法特点是: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可以确定:“来”是使动用法。3.“绥”,平安。第一个“因”解释为“于是”,副词;第二个“因”解释为“乘(机)”,介词。参考答案:他占领蜀地以后,于是派使者把唐朝的声威和恩德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南诏的少数民族,想借此安抚他们,使他们归顺,可以说是有远大的志向了。方法例析1. 方法归纳:利用语法,宾语为主。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有宾语,试让宾语做主语,符合语境,十有七九是使动用法。2使动用法的词语一般翻译成“使_”,有时为了语句顺畅,意译时就可能把“使”字和谐掉,这是完全可以的。2. 明确本讲专题是“使动用法”,培养运用语法知识解决与使动用法相关问题的才能。古诗阅读答案【全文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