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介绍及治疗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952669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介绍及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介绍及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介绍及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介绍及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介绍及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介绍及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介绍及治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介绍及治疗慢性胃炎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常见的有浅表性与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较易引起反复性出血,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常以胃脘胀满为主,疼痛不甚明显。萎缩性胃炎患者常有胃腺体部分或全部萎缩、或消失,胃腺体肠上皮化生,且给予重视。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的慢性溃疡(以下简称为溃疡病)尤以胃溃疡多见。老年人溃疡病症状不典型者居多,容易合并出血,并转变为胃癌。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虽属不同的疾病,但其临床表现的症状以及中医辨证论治基本相同,故一并介绍。均属祖国医学中的胃脘痛、胃痛、胃胀、嘈杂、吐酸等范围。主症老年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不甚典型,有时只表现背痛、腰

2、痛、或胸骨后痛,常见症状有胃脘不适或疼痛,常因空腹或食后加剧,其中溃疡病饥饿性疼痛明显,疼痛常因饮食不节或七情所伤而诱发,兼有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是食欲减退,食后饱胀,缺乏胃酸,贫血,消瘦等症。病因病机老年人胃脘痛的病变虽在胃,而与肝脾的关系至为密切,老年人多有肾虚,肾虚而火不暖土,阴寒内生,故又常与肾虚有关。老年人脾胃多虚,常因饮食所伤,饥饱失常,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致使脾不运化,胃气不降,气机阻滞;或因劳倦过度,七情所伤,忧思恼怒,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导致胃气不和,脾失健运而致病。气滞日久,常导致血瘀,老年多有气虚,亦可致血瘀。辨证施治胃脘痛发病的基

3、本病理是脾胃纳运升降失常,气血凝滞不畅,即所谓“不通则痛”。本病老年患者虚证多于实证,常见虚实挟杂,单纯实证者少见。治疗多采用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方法。老年溃疡病属脾胃虚弱及虚寒者最多,而气阴两虚者亦不少,治宜气阴兼顾。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常有胃阴不足症侯,多属胃酸不足,可兼用养阴益胃,酸甘化阴法。久病多瘀,且老年多有气虚,所以益气活血又是常用之法。总之治宜以扶持脾胃,保护胃气为要。理气攻破药要用之有节,以免损伤正气。1肝郁气滞主证:胃脘胀痛连及两胁,胸闷嗳气,善太息,每因烦恼郁怒而痛作,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选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药物:柴胡10g、枳壳9g、白

4、芍15g、甘草6g、香附12g、川芎6g。加减:口干、口苦,或苔薄黄,加川连、吴茱萸、蒲公英;疼痛明显加延胡索、川楝子、佛手;大便干结加大黄。2脾胃虚弱主证:胃脘隐痛,或食后胀满,稍有嗳气,乏力,面色?白,胃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治法:益气补中,健脾和胃。选方: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药物:党参15g、炙甘草9g、茯苓12g、白术12g、黄芪30g、木香9g(后下)。加减:嗳气、腹胀加砂仁、法夏、陈皮。3脾胃虚寒主证:胃脘隐隐作痛或冷痛,喜嗳喜按,得食则减,时吐清水,神疲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温阳益气健脾。选方: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减。药物

5、:黄芪30g、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9g、饴糖20g(另溶)、大枣6枚、生姜3片。加减:口泛清水加陈皮、法夏、茯苓;胃寒明显加吴茱萸、白豆蔻。4气滞血瘀主证:胃脘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或见黑便,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选方: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药物:五灵脂12g、蒲黄9g、(包煎)、丹参12g、延胡索12g、枳壳10g、砂仁9g(后下)。加减:神疲乏力加黄芪、党参、白术;黑便加服醇提大黄片,每次3g,1日3次。5胃阴不足主证:胃脘隐隐灼热痛,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弦细或细数。选方:益胃汤(温病条辨)合一贯

6、煎(柳州医话)加减。药物:北沙参15g、麦冬12g、玉竹12g、生地10g、川楝子12g、生麦芽15g、甘草6g、花粉12g。加减:疼痛明显加白芍;气虚加太子参、黄精。6食滞伤胃主证:胃脘胀痛,嗳腐吞酸,厌食呕吐不消化食物,吐酸痛减,大便不畅,舌苔厚或白或黄,脉滑。治法:健脾益胃,消食导滞。选方:保和丸(丹溪心法)加减。药物:山楂12g、神曲30g、莱菔子12g、法夏12g、陈皮8g、茯苓15g、白术12g、木香10g、(后下)。加减:脘腹胀满加枳实、槟榔;泛酸加乌贼骨、瓦楞子;苔黄加黄芩、蒲公英;大便干结加大黄。附:出血出血是老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常见并发症,常无明显诱因而突然发生,出血量

7、大,死亡率高,应及时诊治,急救处理:1紫地宁血散,每次1瓶,1日3次。紫地宁血散是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的急症必用止血药。其主要由大叶紫珠、地稔组成。方中紫珠草味辛苦、性平,清热凉血,散瘀止血力强;地稔味甘涩、性凉,长于收敛止血。药性平和。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功效。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胃炎引起的吐血、便血,属胃中积热者尤佳;对咯血、月经过多和功能性子宫出血亦有一定的疗效。2大黄醇提片或生大黄粉,每次3g,1日3次。3云南白药1g或田七粉3g、1日4次。4重度出血,出现厥脱者,配合参麦注射液,或生脉针1030ml加入50葡萄糖液40ml,静脉注射,每隔1530分钟一次,连续35次。无条件

8、者人参30g,煎水冲服。若病情严重,应速到医院诊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的治疗除了按辨证施治外,针对下列情况,在适应方中加入23味药物。1胃粘膜急性炎症:实证加连翘、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等;虚热证加天冬、麦冬、石斛、知母、地骨皮等,也可加入生地、丹皮、赤芍、丹参等凉血化瘀药。2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鱼腥草、丹参、乳香、没药、莪术、壁虎等。3胃酸过多:蛤壳粉、乌贼骨、瓦楞子、赤石脂、珍珠末。4胃酸缺乏:麦芽、鸡内金等有促进胃液分泌作用。或加用温胃法,如高良姜、桂枝等适用于虚寒证之缺酸。或采用酸甘化阴法,如乌梅、白芍、甘草、山楂等。或采用甘寒生津法,如

9、生地、麦冬、玉竹、石斛,均适用于胃阴不足之缺酸。5食滞加谷芽、山楂、神曲。6血瘀加田七、乳香、延胡索。7疼痛如遇疼痛不止,在辨证施治的方中,属热者加蒲公英、大黄;如属肝郁气滞、胃寒、脾胃虚弱及胃阴不足者,均可加服金佛止痛丸常可获效。祖国医学认为痛症与脾、胃、肝及气滞、血瘀关系密切。而金佛止痛丸以芍药甘草汤为君,酸甘化阴、养血柔肝、益阴和胃,缓急止痛。痛症初起病多在气分,加入郁金、佛手除胀散满,行气止痛。久病入络,气滞血瘀,以田七活血止痛,祛瘀生新。诸药合用,具有疏肝和胃,行气止痛,祛瘀生新之功效,既不破气,又不滞腻,并对肝胃不和,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痛、头痛、腰腹疼痛症也有较好的疗效。保健康复方

10、法(1)用餐前培养食欲,引起胃的蠕动与分泌活跃,等于在就餐前做胃的准备活动,方法为叩齿、舌搅动,喝少量饮品等,感到口腔内有唾液分泌后开始用餐。(2)饭前或饭后半小时自己用手按摩腹部。手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揉动,轻重以舒适为度,每次510分钟。同时还可结合穴位按摩。按压中脘、足三里、胃俞等。请家人帮助做捏脊疗法,按压脊柱棘突旁2公分处,平脐部的反应点和压痛点,要适当用力深压。体育康复疗法根据病情轻重与身体机能好坏、年龄、爱好选择快走、慢跑、做体操、打太极拳、跳老年迪斯科舞等,均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饮食调治根据辨证用膳选用下列饮食。1姜枣饮生姜3片、法半夏6g、红枣2g、煎水饮。适用于胃寒患

11、者。2良姜粥高良姜15g为末、粳米100g。用水200ml,煎良姜至150ml,去渣,下米煮粥。适用于胃寒患者3猪肚煨胡椒猪肚1具,白胡椒915g先将洗净的猪肚内放入打碎的胡椒,用线将猪肚口扎紧,文火煨炖,猪肚熟后加入调味品,饮汤食肚。适用于胃寒患者。4胡萝卜淮山汤胡萝卜200250g、淮山2030g、鸡内金1015g。胡萝卜洗净切块,与淮山、鸡内金同煮,30分钟后加入少许红糖,饮汤。适用于脾胃气虚患者5白芨糯米粥白芨粉15g、大枣10枚、红糯米20g、蜂蜜10g。将糯米、大枣加适量水煮至米花粥稠,入蜂蜜及白芨调匀,文火煮片刻,每日早晚各服1次,15日为1疗程。适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6牛奶饮牛

12、奶250g、煮沸,调入蜂蜜50g、白芨粉6g,调匀后服用。适用于阴虚患者。7乌梅红萝卜汤乌梅12g、红萝卜40g、蜂蜜10g,将前二药煮水,后加入蜂蜜入药。适用于胃酸不足患者。8沙参玉竹炖老鸭北沙参20g、玉竹20g、白木耳30g、老鸭肉250g,炖煮,分服。适用于胃阴不足患者。9黄芪茶徐长卿、北沙参、当归各3g,黄芪5g,乌梅肉、生甘红茶各15g。从上各物共研末,代茶饮。适用于萎缩性胃炎虚寒患者。10莲子粥莲子30g(碎粉)、粳米50g、白芨粉50g。以上共煮成烂粥,凉后小口吞服。适用于消化道小量出血患者。11延胡佛手茶延胡索9g、佛手10g。用开水冲泡,代茶饮。适用于气滞血瘀患者。12素馨

13、玫瑰花茶玫瑰花3g、素馨花6g、青皮3g。用开水冲泡,代茶。适用于肝郁气滞患者。13枳壳青皮猪肚汤猪肚1只(洗净)、枳壳12g、青皮6g、生姜6片、胡椒3g。把全部料放在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煮,调味即可。随量饮汤食肉。适用于肝郁气滞患者。防治要点1注意精神调摄,情绪要平稳,心情要开朗,避免精神紧张,有利于调整内脏气血阴阳平衡,促进愈合。2合理的饮食,注意饮食卫生,禁烟酒。3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保健操、保健按摩、穴位按摩等。4针灸及气功是治疗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大量病例证明,练气功能促进溃疡愈合,直接调节胃的分泌、运动和营养功能。5避免使用对胃粘膜有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利血平以及激素类等。6坚持服药,慢慢取效。可结合服用中成药,如:胃乃安是目前治疗胃病较为理想的中成药,其处方中参芪补气健脾,益胃生肌为君药;田七配合参芪,补气通脉,祛瘀生新为方中臣药;牛黄、珍珠等清热消炎,收敛生肌为佐药。综合本方,具有补气健脾,消炎生肌的功效,对顽固性溃疡病,慢性胃炎有显著的疗效,如胃中有积热,可先服清胃热药后再服本药。脾胃虚寒者,可加附桂理中丸或丁蔻理中丸。7定期复查,如长期消瘦、或疼痛不止,或出现黑便、呕吐者,应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文章资料来自http:/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