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912965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1卷1至8页,第卷9至10页,共150分。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土香事有着久远的传统,一是礼制中的祭祀之用,熏燃蒿草和动物脂肪,使气味上达于天,祖先神灵于是安而飨之。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即焚于室内,以祛秽气:熏衣与被,以取芳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东传的香事不过是融A本土固有的习俗,而非创立新制。到两宋,香事兴盛发达。元代出现线香,香事里便有了“快餐文化”,不过追求古法与古意的一脉,却始终不曾断绝,直到

2、明清。 中土香事发展演变,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香料的变化,二是香具的变化。影响香具变化的因素也大致有两项:其一与香料相关,其一与用途相关。后者便是因供养器具与日常生活用器之别而有了香炉的式样和风格之别,或者说俗与雅之别。设于寺院为公众所用者,自然不以难为标准;设于桌案为士人所用者,自求古朴典雅。两宋,香妒传统式样完成它最后的演变,并且新创的形制几乎都成为后世发展变化的样范。 焚香以求雅韵,即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大约自唐代始,宋人则把香事的日常化、诗意化推向极致。宋代士人之焚香,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点缀风雅,更没有仪式化的成分,而是本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 宋代士人视焚香为日常,从水沉香的使

3、用可知当时用香的大概情况。南北朝时期沉香已经入药,作为香料,它也被这时候的合香家引入香方。不过这时候合香所用,仍以霍香、郁金、麝香为多。宋人重沉香,和合众香制作香饼,水沉香也是核心。调和众香制作香饼,从两宋的香方来看,基本原则与现代调香工艺多有相通。而宋人艳称的“龙涎香品”也是以水沉香为本,杂以脑麝香花而制成的舍香。为宋人所喜者又有“蒸沉”,即用蒸馏香水的方法薰制水沉香,调配出个性化的香气。类似的办法宋人发明了不少。 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合香之法,两宋已经完全本土化。本草学的发展此际达到一个高潮,园艺学的发达也可谓空前。牡丹、梅、菊等各有专谱,“更将花谱通香谱”乃是必然,成为宋代合香的重要特色之一

4、。元代出现线香之后,线香并没有取代传统的沉香、合香,不过寻常所用毕竟以线香为多,大众化的佛事活动更是如此。 两宋香事之清韵,始终是明清士人力求保持的雅尚,然而,为诗思浸润且在友朋间往来递送的香事,却几乎不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清趣。就一般而言,乡绅仕宦富贵之家,一面多以香之祛除异味的功用为要,一面又以香具制作的日益新巧以及古嚣的应用蔚然时尚,而把它用作室内陈设,焚香倒在其次了。 进入现代社会,香事被国人遗忘了好久。近年出现了“香文化”热,面对久违的香事,我们应去追索中土香事发展演变的始末源流,了解焚香之真味、合香之情趣。 (摘编自扬之水小阁幽窗,是处都香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

5、一项是 A中土久远的香事有祭祀的传统,即熏燃蒿草和动物脂肪祭飨祖先神灵;也有实用的 传统,即焚香祛除秽气,获取芳馨。 B魏晋南北朝的合香家把时已人药的沉香也作香料使用,引入香方,沉香就与霍香、 郁金、麝香等成为合香的主要原料。 c水沉香是制作“龙涎香品”的基础原料,也是宋代制作香饼的核心原料,从它的使 用可了解宋代用香的大概情况。 D宋代把一些园艺花卉用作合香的新原料,创新了合香的制作,形成了重要的特色, 这与当时园艺学空前发达密切相关。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香具的变化是中土香事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之一,而影响香具变化的因素除了香具 的用途之外,另一个就是香料。 B香炉因用

6、途不同,在式样和风格上有雅俗之别。两宋,香炉传统式样完成最后演变, 新创的香炉形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c焚香历史悠久,魏晋时期就已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直到明清仍未曾断绝。宋代, 焚香甚至成为士人的一种生活情趣。 D明清官绅富豪之家应用古器以及制作新巧的香具是时尚,但这些器具已失去了焚香 的功用,只是被当作室内的陈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传人的外来香事并没有在中土自成体系,而是被吸收同化, 融入到中土传统的香事习俗中。 B宋代合香技术在原料使用以及制作方法上比前代更具多样性,调和众香的基本原则 与现代调香工艺存在不少相通之处。 c元代出现线香之后

7、,线香在人们平常用香中居多,在大众化佛事活动中更是广泛使 用,但并没有取代传统的沉香、合香。 D明清士人力求保持宋代香事的清韵,但由于宋人焚香没有仪式化成分,这种清韵在 明清士人的日常生活中变得可有可无。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栗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

8、纳。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通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帝即命议行。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胨弘范、太仆少卿马招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懋第濒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

9、时时蓥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懋第衰蛭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

10、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 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B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 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c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 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D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 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B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

11、朝会、宾客、仪礼等事。 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懋第关心民生,多有建言。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 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 B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他在请命出使清廷之际,仍不忘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 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作战。 C左懋第大义为重,爱憎分明。堂弟左懋泰降清之后,曾经前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 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 D左懋第忠贞不二,宁死不屈。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

12、沦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 (2)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苏轼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雪。一送西飞雁。 注秦山禹甸:指会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上会稽,祭大禹”。乱:古代乐曲、辞赋 的末章。此处作动词,唱和。8词的上片“阳关秦山禹甸”两处用典,对全词的情感抒发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 析

13、。(6分)9古人认为这首词下片末三句“超脱”,“超脱(高超脱俗)”体现在哪里?请简要赏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l)庄子逍遥游中,上承对蝉和斑鸠嘲笑大鹏的叙写,下启对朝菌、寒蝉等的论 说的句子是“_,_。 (2)李白蜀道难中用“_ _,_ ”这两句, 写出了山路极其曲折、迂回的情形。 (3)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范仲淹表达自己思念故乡,但因战争没有取 胜而不能返回的句子是“_,_。”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14、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I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新年康乃馨 金光 说实在话,这样的天气她坐在这儿很委屈。可委屈有什么用啊,生活就是这样艰辛,只有这样坐着,每天看着一个个人从车站走出来,站在她面前拨打电话,然后付费,她才能有收入。 她只有17岁,这个年龄应该上高中。可不行,她得坐守这个讨厌的电话亭。自从她爸爸出了车祸,她守在这儿已经三年多了。她想,她还得继续守下去。守到什么时候,鬼知道。 现在是除夕夜,远处早已有爆竹在响了,透过铁皮房的窗口往外望去,能看到天空中不时升起的礼花。铁皮房里冷极了,她冻得瑟瑟发抖,不停地两手搓着,哈着气温暖有点儿僵硬的双手,但这几乎没什么作用。 她的世界就是这两个平方米,一天到晚看着人来人往,每张面孔她都陌生,偶尔会有一个人在她面前停留一下,拿起放在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