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90947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四年级上册 20 古诗两首一、教学内容20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课本页码100-102页,教参页码139- 143 页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并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情意目标: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2、预习这

2、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3、课文插页的挂图。五、教学授课时间: 年 月 日六、学情分析:通过古诗吟诵活动的开展,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品味理解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此时学习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样有一定深度的诗文可以将学生的古诗品读能力有一个阶段性的提高。七、问题聚焦:1、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2、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3、你对李白的了解有多少?4、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6、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八、作业

3、设计:课后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2)预习送元二使安西。(3)搜集描写送别的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九、课堂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尽 唯见 天际消失了、没有了 只见 天边 依 依 惜别十、课后反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对联导入,揭示课题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2、导语,揭题。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4、。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

5、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7、小组汇报、交流。 (提示: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 阳春三月,江南草长,繁花似锦,杨柳如烟风一吹,桃红絮白,蒙蒙一片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

6、唯),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拓展延伸,自主学习1、出示唐朝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a、罢:完了;完毕。b柴扉:柴门。2、出示自学要求。 a、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 b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尝试赏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语文四年级上册 20 古诗两首一、教学内容20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本页码100 - 102 页,教参页码139- 143页二、教学目标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

7、,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2、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朝霞网版权所有!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描写的意境,体会朋友的深情厚意。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授课时间: 年 月 日六、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

8、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引导学生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感受古诗文化的熏陶。七、问题聚焦:1、元二是谁?他与王维是什么关系?2、元二出使至哪儿?3、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4、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5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八、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比

9、比谁的反应快1_, 客舍青青柳色新。2使:_。3浥这个字读_。4柳树的颜色是_。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课后作业:1、写回信,拓展延伸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2.积累送别诗。补充:布置自选作业。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九、课堂板书20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王维悟诗情目酒明

10、诗意情知诗音十、课后反思: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诵古诗,初读解题、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朝霞网版权所有!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元二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生找资料明确地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朝霞网版权所有!二、找地名,明了诗意、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朝霞网版权所有!(渭城、阳关。)、探究以上两地点具体位置:朝霞网版权所有!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地图明确地点。、课件同时出示标有三地名的地图:朝霞网版权所有!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朝霞网版权所有!(渭城阳关安西。)、路程,体会离情:朝霞网版权所有!看地图,算算元

11、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朝霞网版权所有!三、诗配画,领会诗旨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朝霞网版权所有!(小组讨论交流点拨。)、雨:朝霞网版权所有!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客舍:朝霞网版权所有!客中送客。朝霞网版权所有!(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柳:朝霞网版权所有! “留”。古人折柳赠别。、酒:朝霞网版权所有!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朝霞网版权所有!四、明古风,体味别意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

12、很难预料。)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吟诵。朝霞网版权所有!五、悉评价,赏读古诗、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此诗的别名:渭城曲、阳关三叠。、欣赏并咏唱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朝霞网版权所有!六、写回信,拓展延伸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朝霞网版权所有!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语文四年级上册 21 搭石教学内容21 搭石,课本页码 103-105 页,教参页码143-146页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学准备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熟读课文。2、教师的教学准备:录音机、范读带、幻灯片。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