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900601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制造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制造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制造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制造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造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造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1知道物质粒子键合方式与性质的相互关系;离子键:无方向性,熔点、强度、硬度高,膨胀低,塑性差,不导电共价键:有方向性,熔点、强度、硬度高,膨胀低,塑性差,不导电金属键:无方向性,塑性较好,导电、导热分子键:无方向性,熔点高,绝缘2. 纯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的不同;纯金属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晶格;合金为相结构,有金属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3. 分析陶瓷材料的结构及性能;以共价键、离子键结合,存在晶体相和玻璃相、气相,不导电,强度低,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差4. 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特点。由基体和增强体或增强相组成,基体和增强体间有界面,增强体模量、强度高,耐磨、耐

2、热,主要 用于承受负荷;基体有粘附特性;界面结合力有特殊要求5主要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及其定义;强度: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弹性与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塑性: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硬度,抵抗其他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耐磨度,在一定的摩擦条件下抵抗磨损的能力。6材料比强度与比刚度在结构设计中的实际意义。在既要求提高材料的强度、刚度,又要求减轻质量时用以选择材料的标准。7可以绘出铁碳合金相图,说明主要点、线的含义,写出包晶反应、共晶反应和共析反 应;可以说明碳含量对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说明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 和莱氏体;1600洽二1495LF+LE

3、lb18一一 - 厂912 (严厂/2.114. 30O 777271400-1200-1000-800 -600 -.0218包晶反应:一个液相共晶反应:液相在恒 共析反应:在高温时 种新的固相的转变。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碳含量对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亚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珠光体数量增多,强度、硬度上升,而相和一个固相在恒温下生成另一个固相的转变,即L+a-卩 温下同时生成两个固相的羽,即L-a+卩通过匀晶转变或包晶转变形成固溶体,一冷却至某一温度时固溶碳溶解于碳溶解于Y铁中形成的固溶休 Fe3Ca铁或&铁中形成的固溶休体又分解形成两塑性、韧性下降。过共析钢性能受二次渗碳体的影响,

4、当C %1%后,含碳量的增加,脆性增大。8.钢的热处理定义及其基本类型;分析表面热处理的原理及作用。钢的热处理定义: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其内部结构,以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 工艺方法。其基本类型有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学热 处理),特殊热处理(磁场,形变热处理)。表面热处理的原理及作用:各类零件的服役条件不同,零件各部分性能要求也不同,因此可以只对 零件的某一部分进行性能的加强,同时保证性能要求和经济性。9. 分析热塑性变形中的动态恢复和再结晶过程;解释超塑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实际意义。晶粒不均匀的铸锭经过热轧,晶粒变形伸长,随后形成大角度晶界

5、并移动生成新晶体,新晶体长大后即完成再结晶。超塑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实际意义:金属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均匀变形的延伸率达到200%2000%。无 弹性变形,成型后不回复,加工精度高,光洁度好,模具材料要求不高。10. 铸件的凝固方式以及如何进行控制;分析砂型、金属型、压力、熔模、离心铸造的特 点及使用范围;凝固方式:逐层凝固,体积凝固,中间凝固,控制原理:造成必要的冷却条件和温度场,以选择凝 固方式和顺序砂型适应性强、工艺设备简单,生产批量小,更新快,大型复杂的;金属型可反复使用,铸件力学 性能、精度、表面光洁度比砂型好,质量和尺寸稳定,节省材料,效率高,工序简单;压力铸造质量 好,效率高,经济效益高

6、,用于有色金属;熔模铸造较精密,工艺过程复杂,用于航空工业;离心铸 造铸件内部质量好,须在金属型工作表面喷涂料,铸型有金属和非金属,用于大批量生产。11. 塑性成型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板料成形在飞机制造中的应用;锻造成型,冲压成型,旋压成型,挤压、轧制、拉拔成型,高能率成型12. 常用的焊接热源及其特性;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原因,如何防止焊接变形,产生后 的矫正方法;了解快速成型、半固态成型、粉末冶金、超塑成型扩散连接及微成型技术;常用的焊接热源及其特性:电弧热,化学热,电阻热,等粒子束,激光束,摩擦热,高频感应热。 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原因:对焊件进行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内部将产生不协调应变

7、,引起焊接 应力和变形。矫正方法:高温回火,机械拉伸,振动消除应力,机械或火焰矫正13. 常用非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应用,以及各类复合材料的成型特点;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胶粘剂),陶瓷材料,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成型特点:手糊成型,层压成型,热压罐成型,喷射成型,对模模压成型,缠绕成型,14. 热喷涂原理及其方法;堆焊技术;气相沉积技术及其类型;高能束表面改性技术的应 用。热喷涂原理及其方法:喷涂材料加热-加速-熔化-再加速-撞击基体-冷却凝固-形成涂层;火焰 喷涂(线材喷涂,粉末火焰喷涂,粉末火焰喷焊),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堆焊技术:用焊接方法在零件表面堆敷一层或几层具有希望性能的材料的工

8、艺过程。气相沉积技术及其类型:气相中的纯金属或化合物在零件表面沉积、形成具有特殊性能膜层的方法; 物理气相沉积(真空蒸镀,离子镀,溅射镀膜),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高能束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激光:相变硬化,熔化-凝固处理,冲击硬化,表面合金化,表面熔 覆;电子束:相变硬化,表面合金化,表面熔敷,制造非晶态层;真空阴极电弧离子镀。制造工程基础一一切削原理及机床刀具15. 切削运动、加工表面、切削用量三要素;构成刀具切削部分的面、刃、尖;标注刀具 角度的参考平面和测量平面,外圆车刀角度标注;切削运动:成形运动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者的合成称为合成切削运动。主运动:由机床或手动提供的

9、刀具与工件之间主要的相对运动;表面成形运动中有且只能有一个主 运动。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已加工表面。 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v、进给量f和切削深度a。cp构成刀具切削部分的面、刃、尖:前刀面、后刀面、切削刃、刀尖(通常称为过渡刃,常用三种形 式,即交点刀尖、圆弧刀尖和倒棱刀尖)。标注刀具角度的参考平面和测量平面,外圆车刀角度标注:基面、切削平面、主剖面、切削刃法剖 面、进给剖面、和切深剖面。外圆车刀角度标注见书13页。16. 对刀具材料的要求,高速钢、硬质合金、涂层、陶瓷、CBN、金刚石刀具特点、用途;对刀具材料的要求:硬度、耐磨性、耐热性、强度和韧性、减摩性、导热性和热膨胀系数

10、、工艺性和经济性。高速钢、硬质合金、涂戻、陶瓷、CBN、金刚石刀具的特点、用途:高速钢:其最大优点是强度、韧性和工艺性好,价格便宜,广泛用于复杂刀具和小型刀具(高速钢 占刀具材料总使用量的60%以上)。如W6Mo5Cr4V2属钨钼系高速钢,具有碳化物分布均匀、韧性好、 热塑性好的特点。可通过以下途径改善高速钢性能:改变高速钢合金成分、采用粉末冶金技术(适合 于制造各种精密刀具和复杂刀具)、采用表面化学渗入法、采用表面涂覆硬质薄膜技术(用于制造形 状复杂的刀具,如钻头、丝锥、铳刀和齿轮刀具等)。硬质合金(看书):其工艺性差,主要用于制造简单刀具,而制造复杂刀具受到一定限制。它硬度 高、韧性不足、

11、线形膨胀系数小、抗冷焊性强。涂层硬质合金:可以很好解决刀具硬度、耐磨性、韧性之间矛盾,但表层存在残余应力,抗弯强度 下降。适用于各种钢料、铸铁的精加工和半精加工及负荷较轻的粗加工。陶瓷:容易得到,价格低廉,极有发展前途。纯氧化铝陶瓷:抗弯强度太低,难以推广。复合氧化铝陶瓷:有很高的高温硬度,化学稳定性好,与被加工金属亲和作用小。但抗弯强度和冲 击韧性较差,对冲击十分敏感。多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特别适合于淬硬钢、冷硬 铸铁的加工。复合氮化硅陶瓷:性能与上相似,特别适合于切削冷硬铸铁和淬硬钢。金刚石:能切削陶瓷、高硅铝合金、硬质合金等难加工材料,还可以切削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但不 能

12、切削铁族材料。因为碳和铁有很强的亲和性,碳元素向工件扩散,加快刀具磨损。CBN: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用于切削淬硬钢、冷硬铸铁、高温合金等。17. 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及其特点,第一变形区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前刀面摩擦的三 大特点,内摩擦的原因和机理,积屑瘤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切削过程的影响;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及其特点:OA与OM所形成的塑性变形区称为发生在切屑上的第I变形区。 主要特征是:沿滑移线(等剪应力线)的剪切变形和随之产生的加工硬化现象。沿前刀面的变形区被 称为第II变形区。当切屑沿着前刀面流动时,由于切屑与前刀面接触有相当大的摩擦力来阻止切屑的 流动,因此,切屑底部的晶粒又进一步纤维化,

13、其纤维化的方向与前刀面平行。由于刀尖不断挤压已 加工表面,而当刀具前移时,工件表面产生反弹,因此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之间存在挤压和摩擦,其 结果使已加工表面处也产生晶粒的纤维化和冷硬效果。此变形区成为第III变形区。第一变形区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因OA与OM非常接近,所以通常用一个平面来表示这个变形区, 该平面称为剪切面,它与切削速度方向的夹角叫做剪切角,用巾表示。前刀面摩擦的三大特点:存在内摩擦;刀屑接触区分为粘区和滑动区;中等速度时,前刀面摩擦最剧 烈。内摩擦的原因和机理:距离刀刃近的一部分叫内摩擦区,由于法向载荷较大,实际接触面积达到名义 接触面积,形成紧密型接触,摩擦力较大,即为内摩擦。

14、摩擦应力为常数。积屑瘤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切削过程的影响:当切削钢、球墨铸铁、铝合金等塑性材料时,在切削速 度不高,而又能形成带状切屑的情况下生成积屑瘤。影响:保护刀具(积屑瘤生长稳定时)、增大前 角(减小了切削变形,降低了切削力,从而使切削过程容易进行)、增大切削厚度(影响工件精度)、 增大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加速刀具磨损(积屑瘤频繁脱落时)。18. 加工表面形成过程及特点,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产生的 原因;加工表面形成过程及特点:形成过程即是根据切削过程三个变形区。加工表面特点:表层材质纤维 化、刀尖切削痕迹、BUE (积屑瘤)碎片、鳞刺。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主要有

15、几何因素和物理因素。切削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几何因素是刀 具相对工件作进给运动时,在加工表面遗留下来的切削层残留面积。物理因素有切削速度、被加工材 料的性质及刀具的几何形状、材料和刃磨质量。磨削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几何因素是砂轮上的磨削 刃形状和分布。砂轮的粒度、砂轮的修整、砂轮速度、磨削切深与工件速度。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切削(磨削)过程中表面层产生的塑性变形使金属晶体内产生剪切 滑移,晶格严重扭曲,并产生晶粒的拉长、破碎和纤维化,引起材料的强化,这是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都提高了,产生冷作硬化。影响因素:刀具的影响、切削用量的影响、被加工材料的影响。残余应力 产生原因:冷塑性变化的影响;热塑性变形的影响;金相组织变化的影响。这三者使表面层组织发生 组织变化和形状变化,在表面层和里层就会产生互相平衡的弹性应力,称之为表面的残余应力。19切削力产生的原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得到切削力值,切削热怎样产生,怎样传出, 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规律;切削力产生的原因:一是切削金属、切屑和工件表层金属的弹塑性变形所产生的抗力; 二是刀具与切屑、工件表面间的摩擦阻力。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得到切削力值:可以利用测力仪测出切削力(具体过程详见5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