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室温度控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89534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恒温室温度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恒温室温度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恒温室温度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恒温室温度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恒温室温度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恒温室温度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温室温度控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恒温室温度控制J WKSs ssss 益ff蚤sssfi質 misss s$0M田tts准團冈 iHSR 聲壽Bla讲冈*SH!曰瓦51swsssss 冈。.SBSSS n iLUI晴 O1K ssssss, JzSHSSBU S3BSBnISN93S 醫汁 mlrno1.2高精度温度控制空调系统的特点该空调工程分为两个系统,共15个房间,其中精度要求最高为基准室,技术要求如下房间名称温度 (C)相对 湿度 (%)洁净度 等级气流速度 (m/s)温度变化 (C/h)温度梯度 (C/m)基准室20土 0.130-506级无吹拂感W01W02为满足基准室对环境温湿度高精度的要求,受控房间对室内环境

2、的温湿度、风量等相关技术指标有严格要求:1、要有稳定的温度场。一是空调系统的制冷量能满足房间的负荷量,将房间内的温度控制在要求温度的大致范围内;二是房间内要 有一个合理的气流组织,以便于温度的稳定。2、要求控制精度高。一是控制元件灵敏度提高。针对温度控制精度为01C的环境控制,我们选用的温度传感器精度为006C, 在现场调校后可满足01C的环境控制要求。二、设计要点21 空调负荷的确定根据建设方提供资料及成都地区气象情况计算出,整个空调系统 的制冷量为30万大卡,选择制冷量为30万大卡的制冷机。22风量及气流组织的确定高精度的温度控制,需要减少一切可能的干扰,其系统必定是定 风量系统,即保证送

3、风的恒定,以及各个房间风量的恒定。因此,在 平时运行时,其送风总管的风阀,以及各支管和末端的风量平时都不博 ssmiwH smsHssi、skonnrrW蜩前gg営6 轴帶邨 型左33o MS93.126艮弟回 翊7450. 08送风量I(ms/h)sswsiwvmo mKtmrF樹ISSSSmissHWR .msSBi:常s/smb 窃丄肖m#置酉奈冈3加闰sslslllrH奈冈sSKmFsssffpnssssuss fiH ss 4 米 sasi umJCBas團3*sWBmigBusm。US开孔率按房间离地高度1.5米处,断面风速为025m/s设计。2.3风速及风管规格主管风速按设计规范

4、取8m/s。考虑到支管上装有电加热器,支管风速不能过快或过慢,风速过快造成空气不能与电加热器进行良好的热交换,而风速过慢则造成空气不能将热量带走,两种情况的发生都不利于室内温度的控制。我们综合考虑电加热器的加热能力后,确定支管风速为45m/s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然后我们根据各主、支管的风量及风速确定了其相应的规格。2.4电加热器的确定为了确保室内温度的高精度控制,在加热手段上我们采用两级控制.在机组的送风管上安装有送风温度传感器根据该信号系统PID调节冷水阀及机组电加热器,使机组的送风温度保持在设定的总管出风温度,当此温度湿度基本恒定后,则室外的气候变化的已基本不能影响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后级

5、为支管电加热器的精调控制。由于后级为支管电加热器,因此后级控制只能加热,而室内照明、人员以及其他设备均为发热源,因此,总管上的送风温度必须低于20 C ,考虑到送风风管的保温损耗等原因,可在送风温度设定的较低一些,但我们还需考虑电加热器本身的加热能力以及节能方面的考虑,不能一味降低送风温度。因此,我们将属于检测车间的发热量小的、且精度要求高的基准室所在空调系统K2-1的送风温度设为18C。二次电加热器是作为后级的温度精度控制的唯一手段,是使用无极调功器来对其进行调节。为了使系统的具备可调节性,必须让电加热器的通常使用范围在其功率的20%-80%。因此二次电加热器就必须有足够的加热能力,为此我们

6、在二次电加热器的选择上,让其温升能力达到了5 C。具体功率如下表:房 间 名 称送风量 (ms/h)风量重量(1.15kg/m3)电加热器计 算功率(KW) 调整范围5C,效率按85%考虑电加热 器实际功 率(KW)基 准 室7450.088567.5921189943333122.5温度传感器的确定在有01C高精度控制要求的房间需加设两个温度传感器1、送风支管电加热器后加装送风温度传感器,一则可监测支管电加热器后的风管送风温度,监测电加热器的加热能力。二则如控制需要,可与室内温度一起参与串级控制,作为送风温度限定的控制,增加一种控制手段,但其并非实现最终的控制目标。我们风管温度传感器,精度为

7、019C。串级控制原理为:由于室内温度传感器安装的位置距离电加热器较远,当电加热器做调节动作时,其室内温度不能实时跟随其动作快速变化,可能有较长的滞后时间,这样就有可能引起控制回路及室内温度的不断振荡,达不到稳态或达到稳态的时间较长,不能满足高精度的控制。而在电加热器后增加一温度传感器,离电加热器较近,这样当电加热器做调节控制时,该送风温度能迅速响应,把其作为一个中间环节参与控制,就能起到较快达到稳态的作用。2、被控房间内设置温度传感器,由于基准室温度控制精度要求200 1C,我们选用精度为006C的温度传感器,通过精密温度控制的温度控制软件,在自控系统中进行数据修正调校及控制补偿,满足系统控

8、制要求。2.6.组合式空调器的选型组合式空调器是整个空调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将室内环境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对于它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组合式空调器主要是要确定其几大重要功能,如降温、加热、除湿、加湿、过滤空气等。基准室所在系统的组合空调器的构造见下表,组合式空调器构造表:名称型号及规格YSM-50L-4070-HH-L顶d*6开回风口开新风口r8o%(5um)双排喷淋备注67顶部回风口 1000*4004+7+10+14=35kwPJ.!进风s : T=12.0 C , i=33.53kj/kg 出风: T=135 C , i=36ikj/kg91011L=250000phN=22kw进=1

9、3风C; 理论mr 风02 m312过式效率器0%($1。m)顶部开出风口:2242 X 610w=12kg/h在降温方面,由于室内被调区属于工业生产车间,有部分有害气通过电动三通阀来控制喷淋水温来将空气温度降至室内状态的露点温度的方法,来达到除湿的作用。a m UmFfbl-T-eT 平666 T-;.岂;*水喷淋冷却系统流程在加热方面,我们在组合式空调器内设有电加热器和蒸汽加热 器。电加热器包括四级调节:0.25C、05C、0.75C、1C,通过 送风总管内温度传感器来控制电加热器的组合及启停,来保证预先设 定的出风温度。当四组电加热器全开,空气温度仍不能升到预先设定 的温度时,蒸汽加热器

10、的电动二通阀将逐渐开启,空调通过蒸汽加热 盘管来加热空气。并且电动二通阀的开启度由送风总管的温度传感器 控制。在加湿方面,我们选用了自动调节型干蒸汽加湿器,其启停及开 启度由送风总管内的湿度传感器控制。在湿度低于出风状态点与室内 状态点拥有相同的露点温度时对应的湿度时,干蒸汽加湿器开始启 动,达到设定时自动关闭。组合式空调器降温除湿、加热、加湿的系统流程图如下: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冷却水泵ISW100-160B台2一用一备2冷冻水泵ISW100/125台2一用一备3喷淋泵ISG80-160台2一用一备4冷却塔Q=100m”h台1为了减少外界气候条件的干扰,恒温恒湿室在建筑处理方面

11、,必15我nrOi2.7相关配套设备的选择xI-须做一些特殊的处理,这不仅有利于保证恒温恒湿的精度,而且对空 调设备的投资运行费用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1、维护结构的热惰性及隔汽防潮,最好采用彩钢板做隔断。2、高精度恒温室外围应设有低精度的恒温室作套间。三、施工要点风管制作的各项指标应严格按照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5O243-20O2执行。以下几点应加以注意:3.1风管制作的严密性该系统风管为中压系统,接缝和接管连接处均应增加密封措施, 应用密封胶涂抹所有拼缝,保证风管的严密性。以防止能量的散失。风管制作安装好后,应做漏光试验,在试验过程发现的漏点应及时采 取措施补上。3.2电

12、加热器的安装风管式电加热器宜安装在风管立管上,以使得加热量的均匀。电加热器会发热,安装时其两端应用石棉垫做垫片。3.3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为防止其他热能的干扰,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远离热源、气流畅 通的位置。3.4房间内的布置安装房间内的设备时应让开回风风口,使得气流畅通。1、由于基准室是温度精度要求最高的房间,该房间应保持正压。2、设置PID参数时,不能单独强调某个单元值,只有做出正确的测量和比较后,如何才能更好地纠正系统。3、房间的湿度控制,通过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湿度控制功能来满足要求。在夏季,可调节喷淋段出风的露点湿度,控制室内湿度在设 定值;在冬季,可调节喷淋段出风的露点湿度,控制室内湿度在设定,当喷淋不能满足湿度要求时,打开蒸气加湿器,控制室内湿度在 设定值。issHSSSWIWMfflsBSSSuyis 損展回olsMhs 罷蜃长營也Hg k Misss Esmgss ,1s ,ss y-sgsss 二ssilwuwi2.W蠶质摄宿皿管罟罄s狸93蓉崔龍Elossis msil 孑畫醫芻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