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878593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孙权劝学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孙权劝学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孙权劝学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孙权劝学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 教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权劝学 教案孙权劝学 教案集锦九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打算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孙权劝学 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孙权劝学 教案 篇1一、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孙权劝学是人教社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自读课,选自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告下仔细读书,才略进步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担当、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看法的好文本,具有极强的教化意义。本设计以朗读(不同形式)为主线,以练习(不同形式)为副线,意在通过引导,

2、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基础的文言词句,体会传神的语言,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习得文言文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老师为了不教”的目的。二、学情学法分析教学此课前,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八篇文言文,初步驾驭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疏通浅显文言文文意的实力,本课的主题与学习有关,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因此,联系实际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在读中质疑文题,圈点勾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感知文本思想内容,提升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实力。三、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驾驭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2在朗读

3、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尝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3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2难点:品尝人物对话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方法与打算1方法:自读法、质疑文题法、探讨法等。2打算:课件,学生搜集的相关学习资料等。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悬念,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的时代,关羽就是群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最终败在东吴的一位将军之手,可想而知这位将军定有非凡之处,他也是咱们安徽人,他是谁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与他有关的一篇文章。(板书文题:孙权劝学)

4、二)范读课文,正音断句1师范读,生听读,留意正音断句。2生试读,生评议,师随机订正。3指名读无标点课文,要读音精确,断句正确。(投影无标点课文)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1沟通学习资料,明确课文背景。(投影作者作品及文中人物,呼应导语)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译课文,圈点勾画疑问之处,小组探讨解决或师生全班共同解决。(投影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示例)四)演读课文,感知内容1发问文题。孙权劝学的对象是谁?为什么要劝学?怎么劝学的?结果如何?小组合作探讨,明确答案,理清课文思路。(板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2分角色演读课文,仿照并感受人物对话中的语气、神态、心理,完成课后练习二,评说人物形象特

5、点。(板书:对话 善劝 肯学 敬才)五)赛读课文,探究质疑1师生赛读,尝试背诵。2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吕蒙就学前后显明对比的两个成语,并以此说一段话。(板书: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对比)3与伤仲永比较阅读,找出异同点。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答案。(板书 同:与学习有关;异:伤仲永-少年不学,泯然众人 先叙后议 孙权劝学-成年肯学,刮目相待 对话描写)4本文主要人物是谁?用哪一个成语能概括本文的思想主题?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答案,完成课后练习一。(板书:开卷有益)六)齐读课文,梳理总结1以练习题的形式梳理与巩固本课的学问点。(投影练习题)2请学生比照板书,回顾本课教学内容,齐读课文。七)拓展延长,布置作业

6、(选做)1课下搜集与学习有关的名言、故事,其次天沟通。2依据课文内容,补写一段“就学”时的状况。3. 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4. 学完本课,你确定有所感悟,联系生活,写一篇读后感。孙权劝学 教案 篇2一、教材内容分析孙权劝学一文是依据从前的史书改写的。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告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进步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记事简练。二、教学目标(学问,技能,情感看法、价值观)1、学问与实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驾驭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培育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的实力。2、 过程和方法: 能

7、在娴熟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探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实力。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教学重点:品尝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合作沟通实力强,能自主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老师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

8、探讨、沟通、合作的课堂氛围五、教学环境及资源打算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打算: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其次十二课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打算一导入。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 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爱好。(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对比阅读、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构建新的学习模式。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提示:四个人合作探讨、理解、然后明确,适时恳求老师点拨与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孙权劝说吕蒙读书,吕蒙读书

9、后大有进步的故事,告知学生“开卷有益”的道理。资源打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到用时方恨少。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提问:你在预习中对作者和资治通鉴了解多少,由学生先介绍,不完整老师再补充。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 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供应历史阅历和教训的。三读出自我,合作沟通议一议: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四帮助学生通读全

10、文并理解文意。教学流程图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劝学、就学、争论、结友)七、教学评价设计在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探讨、课堂发言等赐予刚好的评价、引导和总结;课堂结束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课后,通过测试题和作业来作评价和反馈。八、帮助与总结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探讨、课堂发言等赐予刚好的评价、引导和总结;课堂结束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课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网上的探讨发言,老师赐予引导与总评,并且对课堂延长部分提出的几个问题的探究状况作评价和反馈。孙权劝学 教案 篇3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

11、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学问的海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知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

12、的文言文。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供应历史阅历和教训的。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探讨探讨,自读理清课文情节。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纳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告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

13、与之“结友”的佳话。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请位同学复述故事也许内容(板书) 孙权 劝学吕蒙 辞学就学鲁肃 大惊结友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一次理清课文。4、把本文改编为课本剧,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课前已做好打算)三、课文研析依据“自学导题”,以探讨方式自学课文。(1)孙权为什么要劝告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2)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3)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采纳了什么手法来证明?(通过吕蒙与鲁肃的“争论”来表现) (侧面描写)(4)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孙权关切部下、耐性规劝,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看法

14、)(5)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知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四、扩展训练在课堂练习本上说明“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五、总结大家这一节课肯定有很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大家谈得特别好。本文通过孙权劝说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知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养分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欢乐的成长。孙权劝学 教案 篇4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驾驭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