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改革的普遍取向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87568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程改革的普遍取向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程改革的普遍取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程改革的普遍取向(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数学课程改革的普遍取向这也可以被看成数学课程改革最为基本的一些理念:大众化:数学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其中的少数人或某一部分人。活动化: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动手实践。生活化:数学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个性化: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性差异。在充分肯定上述理念的合理性的同时,我们又应注意防止各种简单化的理解与绝对化的主张,而应努力作好对立面的必要平衡。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与“数学上普遍的高标准”;“学生的主动建构”与“教师的指导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与“数学的形式特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人的社会定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的必要优化”

2、。二、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可被看成数学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更为一般地说,这并就反映了由学习理论向教学理论乃至教学方法过渡的必要性。应当明确肯定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之间存在有重要的联系,并从这样的高度积极地去推广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设置、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但同时也应防止简单化的理解与绝对化的主张,特别是,不应将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简单地等同起来,即如将各种教学方法简单地加上“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标签,并由此而作出“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台湾的教训与启示;国际比较研究的合理定位。从而,我们应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权,而不应强制地去实行人为的统一。三、几个

3、必要的认识应当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长期性。应当注意对于国际上先进数学教育教学思想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注意分析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适应性”。应当注意对于中国数学教学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应当实现上下的必要互动。就当前而言,并应特别注意对于已有工作的自觉总结与反思,从而清楚地认识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断实践取得切实的进步。参考材料:郑毓信,改革热潮中的“冷思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第九期。郑毓信,简论数学课程改革的活动化、个性化与生活化取向,21世纪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重庆)。郑毓信、梁贯成,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郑毓信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学数学大会(ICME-10)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