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及绿色生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86350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食文化及绿色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饮食文化及绿色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饮食文化及绿色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饮食文化及绿色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饮食文化及绿色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食文化及绿色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食文化及绿色生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1、人之初,饮食是生存本能的需要。当人类还处在蒙昧时期时,先民们的饮食方式和一般的动物无异,寻觅一切可以充饥的动物和植物,直接生食。后世 把这种饮食状态称为“”。在饮食文化史上,这是C2、中国很多史书中都记载有先民们在原始社会中的饮食状态。时期的中记载:“昔者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3、时期的在中说:“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饥即求食,饱弃其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4、茹毛饮血的生活,常吃生肉,先民们的寿命一般都。为了让生肉便于食用和消化,有巢氏还发明了 ”和”的肉类处理方法。5、“脍”就是指; “捣”是指o这种饮食方法一直延续到了o6、

2、周八珍”中的“”(生鱼片)和“”(松捣牛肉)即是此种饮食方法的体现。7、有巢氏还发明了 “”和“”的肉食保存处理法。8、中国历史上,燧人氏的传说广为传颂,一些历史典籍中也有记载。9、中说:“燧人氏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10、人类最早使用的火是被称作“天火”的。11、只有当人类懂得之后,先民们才真正进入到饮食的熟食阶段。12、商丘的后人们尊称为“”。13、燧人氏不仅开创了饮食文明的新纪元,同时也创造了以“”为标志的_系列烹饪方法。这些主要方法有:、 、 、 。 这些方法,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14、“炮”是指; “煲”是指; “炙”是指;“烙”是指; “焙”是指; “奥”是指o

3、15、伏羲氏对饮食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哪两个方面?16、神农氏“”是中国史书上记载最多、流传最广的传说。17、神农氏对饮食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哪两个方面?18、中国最早的一部有影响力且对现在仍然有实用价值的食材志是。19、时期的在载:“黃帝作灶,死为灶神”。20、时期的在中载:“黃帝作釜甑”。21、时期的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22、在黄帝以前,先民虽有用火,但火是在烧的,烹饪受到制约。黄帝改为,并按蒸气加热的原理制造出最早的蒸锅一一。从此,蒸饭煮粥,“”的概念产生了。古籍大戴礼记上说“”,是指主食稷食加菜汤组成的一餐饭。这是黄帝时“蒸谷为饭”给中华民族饮食结 构带来的新变化,这种饮食构成一

4、直延续到现在。23、据相关史料记载,黃帝时的诸侯首创用海水煮制海盐,即所谓“”,这是中国关于食盐制作的最早的记载。说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已经懂得制盐和用盐来调味了。24、 的出现,乂是人类饮食史上的一个飞跃。在此之前,有“烹”而 无“调”。有此之后“烹调”这个概念才算完成。它不仅使食物更加的美味可口, 而且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25、“变槐为豆”是关于的传说。26、人类经过神农尝白草,后稷教稼穡,已进入农耕文明。但人类吃五谷仍是与树叶煮着吃或烤着吃,还没有像现在的面食。人类最早对面食的追溯,现在 只能从的传记中寻找些许痕迹。27、在临汾与运城一带,人们将石子饼叫做或。这一山西古老的风味小吃,因传承

5、远古烹饪技术,被专家称为“”,同时因其深厚悠久的民俗传统,乂被誉为“”。28、关于彭祖有许多争论,但有两点是确凿无礙的:其一是,其二是。29、彭祖十分精通烹饪术,他因献给尧帝,治好了尧帝的厌食与体虚症,为尧帝所赏识,遂封他为大彭氏国国主。30、在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这反映了彭祖在推动中国饮食文化进步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31、是中国典籍中记载最早的名馔,被誉为“天下第一羹”,现称天下第一羹”的汤,古风犹存。32、创建了中国最早的饮食养生理论,是对中国养生学的一大贡献。33、彭祖饮食养生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与绿色生活有何关系?34、是古今唯一一个由厨入相的人。35、

6、犹善以烹饪技艺比喻治国之道。36、儿千年来,老百姓耕种、收获、吃饭,就是“太平盛世”,便来一场“革命”。历朝历代兴也是因为“ ”,亡也是因为“ ”。 成 了中国改朝换代最直接、最普遍、最根本的原动力与导火线。37、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是、和o38、食医合一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其形成标志是、。39、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40、神农本草经全书分卷,载药种,分、三品,书中很多内容涉及饮食,体现了的理念。41、与并列为“上古三坟”。42、被称为“医家之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特别是贯穿始终的观念,迄今仍较西

7、方医学有其独到之处。43、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著的为世界上最早的食疗专著。44、“食医合一”实践与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性结晶,是的出现,有关的文字记录见于中国饮食史上的“”。45、最迟在 代,王宫里就已设有专门的管理和研究机构,有专司其职的46、公元7世纪中叶,写出了,该书第26卷列有,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饮食疗疾专篇。47、主张“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如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48、“”,已成为历史上尊荣富贵之门和饮食养生专家们的饮食原则了。49、“”的出现,更超出了一般意义的饮食保健和疗疾。50、“饮食养生”,源于认识和的思想与实践。51、总的说来,我国饮食养生思想的明确

8、,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乃至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都是进入代以后的事情。52、两汉时期,为饮食养生的独立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53、汉代人首先想到探究古人的那些享受“天年”或“永年”的奥秘。他们的结论之一就是“, ”。于是和 便成为汉代以后养生家们企图享天年、求永年的两个基本方法。 乂多为道家采用,则为 贵族仕宦们看重。二者虽不可分,却乂由于社会地位、条件的不同而各有侧重。54、南北朝齐梁时的著名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养生家,他的一书中的便专述了饮食养生的主张。55、元饮膳太医忽思慧的一书,对饮食养生及食疗、保健思想和成就进行了集大成的工作。56、忽思慧认为,饮食的原则应是,通

9、过实现健康长寿的目的,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的科学饮食观。57、元明之际著名养生家贾铭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详论饮食相互禁忌的专著。58、明晚期的一书,把饮食养生思想牢固地建立在科学唯物的基础之上。59、清代文人顾仲对烹调颇有研究,他将菜肴同养生结合起来,选择对人的健康长寿有明显益处的菜肴,详述技艺,所著一书“序”中阐明:“饮食之人,大约有三:之人:一曰之人:一曰之人。”60、饮食养生与饮食疗疾的关系如何?61、什么是本味原则?62、所谓“味性”,具有“_”和“_”两重含义。63、“味”是;而“性”则是o中国古人认为源于,故对食物原料的天然极其重视。64、一书的,集中地论述了 “味”的道理。65、中国古代

10、食圣,18世纪的美食学大家更进一步认为,“求香不可用香料”,“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一碗各成一味”,“各有本味, 自成一家”。66、“味”的早期含义中包含着和两个方面的感觉。67、在“味”文字表述之初,就涵盖了和两重意义,但则是独立的。68、“味”的笼统表述、和在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69、儿十年,传统意义上的“味”被一分为三:、和。70、什么是孔孟食道?71、孔子的饮食思想和原则,集中地体现在人们熟知的哪段话中?72、孔子的饮食思想和原则原文可概括为“、”。73、如何正确理解孔子的“八字主张” ?(1)孔子的“八字主张”,是就当时祭祀的一般原则而发的,因而只能 放到他关于祭祀食

11、物要求和祭祀饮食规矩的意见中去理解。(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字主张,并非孔子对常居饮食的一般观点74、孟子食道的内容是什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體而銅,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 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 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 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75、孟子提出不碌碌无为白吃饭的“食志”原则,这一原则既适用于 脑 力劳动者也适用于体力劳动者 。76、什么是“食功” ?什么是“食德” ?食功:以等值或足当量的劳动成果(劳心或劳力)换来养生之食的过程。 食德:坚持吃正大清白之

12、食和符合礼仪进食的原则77、孟子认为进食遵“礼”同样是关乎食德的重大原则问题。78、民族饮食文化的五大特性是什么?一、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二、进食心理选择的多样性三、肴馔制作的灵性四、区域内风格的历史传承性五、各区域间文化的通融性79、食物原料选取广泛性的原因有哪些?一、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地形地貌交错,形成自然地理条件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特征。正是这种特征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从而决定可食原料 品种分布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二、则是中国人在“吃”的压力和引力作用下,对可食原料的开发极为广 泛。80、进食心理选择的丰富性表现在餐桌上,就是肴馔品种的多样性和 多变性 81、造成进食心理选择多样性的原因有哪些?一、上层饮食社会层追求多样和多变的丰富心理二、庶民社会补充调剂的多样和多变的努力82、进食心理选择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一、上层社会肴馔品种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二、下层民众的以廉价或无偿的低档粗疏原料的饮食三、对食物原料的加工利用几乎到了毫无弃遗之物83、肴馔制作灵活性的原因有哪些?上层社会肴馔品种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以及中国人对饮食、对烹饪的 独特观念,富于变化的传统烹调方法,从根本上决定了肴馔制作的灵活性。84、肴馔制作的灵活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一、上层社会、富贵之家或主要服务于中上层社会的酒楼饭庄二、下层社会庶民之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